📖 ZKIZ Archives


銀行全面進攻“校園貸”:這個被玩壞的市場如何重生?

裸條借貸、欠貸自殺、暴力催債……“校園貸”這個此前曾經混亂不堪的市場隨著正規軍的持續進入,有望得到一絲清明。

5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宣布首發“金蜜蜂校園快貸”,與此同時,中國銀行也宣布在華中師範大學試點推出小額信用循環貸款產品“中銀E貸•校園貸”,另外,本報記者了解到,多家銀行的校園貸產品也在積極籌備中。

“裸條”時代的終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校園貸這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平臺應運而生。比如,按照廣東200萬名在校大學生的基礎、每人每年分期消費5000元估算,校園貸的市場容量可達上百億元。

2013年7月,第一家互聯網校園借貸平臺後,互聯網金融看到校園貸這片藍海,並將目標紛紛瞄準校園,校園貸由此開啟了其野蠻生長之路,2014-2015年校園貸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特別是2015年開展校園貸業務的互金平臺急速增長並達到頂峰,做校園貸業務的平臺達到了108家。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利用在校大學生認知能力較差、防禦心理弱的劣勢,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

有些“校園貸”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諸如放款門檻較低、申請主體審核不嚴、多頭授信、隱私泄漏等問題時有發生,甚至出現了“裸條借貸”、“欠貸自殺”、“暴力催債”等影響惡劣的行業事件,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註。

2016年,這一現狀得到了遏制,校園貸迎來了巨大轉變。2016年3月,一則關於鄭州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百萬債務纏身無力償還在山東青島跳樓自殺的新聞,使當時風頭正勁的校園貸立刻成為輿論焦點。後來出現的“裸條事件”再次將校園貸推上風口浪尖,校園貸甚至成為“校園騙局”的代名詞。

2016年4月,銀監會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宣傳、財務、網絡、保衛等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等部門要密切關註網絡借貸業務在校園內拓展情況,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存在安全風險隱患、未經學校批準在校園內宣傳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絡借貸平臺和個人,第一時間報請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公安、網信、工信等部門依法處置。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明確提出用“停、 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隨後各地監管層及自律組織也陸續出臺當地規範校園貸的政策和相關文件,重慶地區實行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給出“八個不得”的紅線。

今年4月10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7〕6號)要求,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範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47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可見2016年校園貸市場的整頓對校園貸平臺的影響之大。曾經知名校園分期平臺趣店(原趣分期)就於2016年9月宣布退出校園市場,轉型向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費金融領域發展。

銀行如何轉動“校園貸”

在整頓不良校園網貸平臺的同時,監管層也在喊話引入商業銀行,旨在“把正門打開”,新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7年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明確指出,銀監會及銀行業對整治校園貸有責任,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把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根據目前兩家銀行已經推出市場的校園貸產品來看,均具有期限靈活、利率低、申請便捷等特點。

其中,“中銀E貸•校園貸”充分考慮學生收入不穩定的特征,率先推出中長期貸款政策,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還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大學生可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提取資金、隨借隨還。

而建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則是按照現行快貸產品利率5.6%執行,日利息萬分之一點五,於重大節假日推出專屬優惠利率;可全額提現,在1年內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算利息;貸款審批、簽約、支用和還款等環節通過建行手機銀行自助完成。

另外,招商銀行最近也表態,招行信用卡積極響應監管部門的呼籲,並已做好重返校園的準備。特別是針對“校園貸”的審核、風控、管理三大缺失,招行信用卡有一套嚴格的系統。在審核方面,招行信用卡依托龐大的消費數據,建立起一套“數、算、器”的智能核心系統,並隨著數據維度的增加,不斷加入更多評分模型。

事實上,銀行近幾年也一直在嘗試著如何開拓校園這個具有龐大消費人群的線下場景,此前多家銀行也推出過針對校園發行的信用卡。比如中行曾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網、支付寶推出“中銀淘寶校園卡”;建行也推出過“龍卡名校卡”。

2015年,招商銀行推出Young信用卡(校園版),但該卡0信用額度,也就是說該卡只支持先存錢再消費的模式,這對於急於用錢的大學生來說意義不大。

另外,農行的優卡也是針對高校學子打造的信用卡產品,據了解,信用卡額度普遍較低。

工商銀行則是曾針對學生群體推出集借貸、消費於一體的線上金融服務,相當於“準信用卡”。例如工行於2015年9月份發布了“工銀e校園APP”,為學生提供低息貸款、免費匯款、免費通話、免費兌換、公益活動等服務。APP中的“提前享”即是為大學生提供的綜合貸款服務,北京地區985及211院校學生可在線申請,最高額度6000元。

但相對互聯網金融來說,傳統金融機構往往存在機制不夠靈活、客戶體驗不足、渠道難以下沈等特點,在拓展校園市場方面,部分銀行也選擇與該細分領域正規的網貸平臺進行合作。

樂信集團CEO肖文傑近日對本報表示,目前已經在跟多家銀行深度合作,把互聯網消費金融優勢與銀行強強聯合,為校園群體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消費金融解決方案。

肖文傑認為,中行、建行等更多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進入校園金融領域,監管部門支持銀行進校園,也體現了監管層對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用戶需求、社會價值的認可。更多的正規金融機構進入校園後,共同對用戶進行市場教育、信用安全教育,才能把不良網貸、非法高利貸徹底趕出校園,有利於校園金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但他同時認為,行業應該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機制。“因為只有打通各個放貸主體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系統,才能從總體上控制大學生的負債情況,避免‘多頭借貸’引發的行業風險,保證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他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