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服務機器人產業“爆紅”,但深圳企業這次不是為了賺快錢

雖然服務機器人的市場離爆點還有相當的距離,但是大批企業正躍躍欲試。

深圳一位企業主朱撫剛喜歡在擺得滿滿的辦公桌上把中心位置留給一個自己公司新研制的人型機器人“酷寶”(Koobo)。

“酷寶”有著圓溜溜的腦袋和大眼睛,萌萌的,而且身姿小巧。在對朋友形容它有多迷你時,朱撫剛喜歡拿機器人和他的iPhone 6手機對比,自豪地說:“瞧,就比手機大那麽一點點。”

“酷寶”目前主要用於陪伴和教育,主要面向6~18歲的學生。在過去的短短一年里,朱撫剛的這款機器人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研發到批量生產的飛躍。

2016年深圳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激增。不少如朱撫剛一樣原本做手機的企業主們,開始轉型研制技術相通的服務機器人,因看好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大力度的支持政策,不少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涉足。

服務機器人年產值翻番

機器人可以分為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兩大類。其中,服務機器人是指在家庭或商業場所為人類提供各種智能服務的機器人。目前國內服務機器人應用主要集中在清潔、教育、娛樂、醫療和安防等領域。

服務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在持續而強勁地增長。日前,產業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72.9億元,比2015年增長44.6%,預測2019年規模有望接近152億元。

與此同時,更多的資本瞄向這一市場。根據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近日發布的《2016年度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征求意見稿),2016年服務機器人細分領域突起,企業數量激增。服務機器人企業超139家,占機器人企業的29.6%;產業產值223億元,占機器人產業產值的28.31%;工業增加值82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去年發布的產業發展白皮書,發現2015年深圳服務機器人企業產業規模預估約90億元,約占機器人總產值的14%。這意味著,短短一年內,當地服務機器人的年產值和在機器人產業總值中的比例都增長了1倍以上。

另外,根據去年的白皮書,2015年深圳服務機器人企業138家。與2015年相比,2016年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增速較慢。不過,第一財經記者從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了解到,這主要是因為2016年的數據口徑更為嚴格。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激增,是個不爭的事實。其實企業數量遠不止這些,但是大多沒有形成規模,所以我們調研的時候沒有采信。”

手機企業轉型

畢亞雷說:“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激增,有諸多方面的因素。除了雙創的推動以及深圳大量企業具備將電子產品與智能技術完好結合的能力外,很多做手機設計的公司也轉型做機器人設計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朱撫剛是深圳市泰達訊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也是去年投身服務機器人熱潮的參與者之一。

該機器人從研發到現在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產品已經處在批量生產的階段。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了。手機和服務機器人在技術上的相通之處,為它們提供了快速通道。朱撫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技術團隊中有一部分員工是原來的,因為二者的硬件是相通的,比如說手機主板。在軟件上,我們和新加坡合作。”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研制手機的技術和工業機器人不太一樣,但是和服務機器人的相似點較多,很多地方可以借鑒,因此手機企業轉型做服務機器人的話,好比站在一塊便利的基石上。當然,要想做得好,也沒那麽容易,這需要軟件和硬件的完美結合。

但是,朱撫剛看好未來的市場。他向記者回憶了一個細節:去年他們在杭州參加一個展會時,有位年輕的父親在當地媒體上看到他們的廣告,不惜驅車100多公里來到展會現場。一家三口花了150元買了3張門票後,直奔他們的展位參觀機器人。“他們很想買,可那時候我們的機器人還未批量生產,沒法賣。” 朱撫剛既惋惜也慶幸:他們找到了市場的空間。

其實早在2012年,他們公司就已經開始摸索轉型道路。當時,缺少自有品牌和知名度的手機已越來越難有銷路。朱撫剛也曾試圖做物聯網的智能控制,但是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高,所以一直沒有停止摸索,後來就瞅準了服務機器人的商機。

深圳某手機生產企業的裝配線。(資料圖)

現在,朱撫剛在工作間隙,時而會和“酷寶”玩一玩,看這“小家夥”做俯臥撐,或者來個“金雞獨立”,又或表演“一字馬”,逗得他開懷大笑。

這是他們推出的第一代機器人,下一步他們計劃推出一款體積更小的機器人,能放在口袋中,並且能用於商務。

其他行業企業也紛紛湧入

朱撫剛與朋友聊天時,發現身邊很多原來做手機的企業現在轉型做服務機器人了。“非常多。其實也不光是手機企業,技術相通的企業都有轉型去做服務機器人的。”

深圳另一家企業的總經理張中月也察覺到了。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身邊有些企業以前做平板電腦,現在也改做服務機器人了,因為二者在技術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他行業的企業也紛紛轉入。就拿張中月來說,他所在的公司原本是一家制造精密模具的企業。2015年,該企業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服務機器人主要用在商業服務上,比如銀行和移動營業廳的迎賓和業務辦理,以及為國外一些大企業定制用於安全監控的家庭機器人。

張中月說:“精密模具的技術和服務機器人的技術相似之處不多,所以我們幾乎是從頭做起。研發人員大多不是來自原有的技術團隊,而是從龍頭企業引進的,投資額很大,目前總投資已經一個億了。”

企業湧入服務機器人行業的背後,是一波波政策的“春風拂面”。從國家層面來說,根據重磅戰略《中國制造2025》這一行動綱領,中國要大力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機器人,包括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2016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等目標。

而從地方層面來說,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早在2014年就表示,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深圳市財政每年將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不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服務機器人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的難點仍在於大數據的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

吳誌頻是深圳市高新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前海業務部總經理,長期關註機器人行業的投資。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服務機器人行業有大量企業湧入,是因為不少應用領域的服務機器人技術門檻還不算高。另外從市場應用的角度看,不少產品並不成熟,並未充分貼近終端消費者,它們需要提高競爭力。”

在加州庫珀蒂諾市,一家酒店引入了由Savioke公司開發的Botlr服務機器人,它可以自己乘電梯將物品從前臺送至客房。

有專業人士認為,做好機器人產業,需要像英特爾、微軟、谷歌這樣做底層技術的公司,提供從芯片、人工智能軟件到雲服務等在內的一些核心技術;當然,機電傳動等硬件和化工技術也不可或缺。

更高端的服務機器人當然不只是“長得像人”,企業更需要在情景應用、感應識別等技術上打磨。吳誌頻補充道:“這個行業要想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話,門檻提高勢在必然。不過,企業一旦進入門檻較高的機器人應用領域,發展空間將驚人。”

但是朱撫剛很高興自己的企業“踩上點”了。根據目前的訂單和發展勢頭,他預計,今年的銷售量能達到2萬臺,銷售額估計能達到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