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消息,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硬仗越多。尤其需要黨政主要領導幹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保持改革定力,以激流勇進的精神保持改革魄力,以抓鐵有痕的實幹精神確保改革效力。讓實幹者得實惠,讓“甩手掌櫃”失去市場,這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時代的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改革繼續攻堅克難。然而記者調研發現,個別地方的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滿足於“一文、二會、三總結”,雖然掛名負責,卻當起了甩手掌櫃,導致一些改革任務執行不力,改革成效打了折扣。
大事難事見擔當。“一把手”若患了“擔當困難癥”:搞發展怕惹是非、促改革怕擔責任,“燙手的山芋”不敢接,“公堂木偶”明哲保身,貽誤的是改革機遇,挫傷的是基層改革積極性。
“龍頭怎麽甩,龍尾怎麽擺”。“一把手”不站在一線、撲下身子抓改革,解決棘手重大問題就缺了“主心骨”,工作就很難推動下去。“腳上無泥”豈能聽到原生態聲音?“居廟堂之高”何以“察於未萌,止於未發”?“一把手”抓和不抓大不一樣,實抓和虛抓大不一樣;“給我上”和 “我要上”效果大相徑庭。
道不可坐論,事不能空談,關鍵時期必須有關鍵作為。“一把手”抓改革,要親力親為抓思路、抓方向、抓大局,帶領大家一起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身為領導幹部在重大問題上不能總想著左右逢源、四平八穩,患得患失、優柔寡斷。要及時掌握重大改革落地情況,打通關節,疏通堵點,破除阻力,啃下“硬骨頭”、拔掉“釘子戶”、嚇退“攔路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那些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幹部撐腰,對責任不到位、不擔當、延誤改革任務者嚴肅問責。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硬仗越多。尤其需要黨政主要領導幹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保持改革定力,以激流勇進的精神保持改革魄力,以抓鐵有痕的實幹精神確保改革效力。讓實幹者得實惠,讓“甩手掌櫃”失去市場,這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