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他新政100天當天簽署的一項新的行政命令——建立“貿易與制造政策辦公室”,白宮內部的中國威脅論者、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被進一步邊緣化了。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在貿易政策方面,白宮內存在著以納瓦羅為代表的要求實施嚴格貿易保護的“經濟民族主義派”和以白宮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Gary Cohn)為首、堅持自由貿易的“華爾街派”,而從特朗普在新政100天當日所頒發的兩項總統行政令(另一項為重新審閱目前所有美國簽署的貿易協定)來看,“華爾街派”取得了勝利,而曾經高呼“中國威脅論”並執意要打擊德國對美貿易順差的納瓦羅,已經不再是特朗普貿易政策的“繆斯”了。
納瓦羅進一步被邊緣化
上任100天,特朗普遠離華盛頓,選擇了更喜歡他的賓夕法尼亞州(制造業州)舉行慶祝活動,並討巧地推出了旨在促進“美國制造”的總統行政令。
“我們相信‘美國制造’,而美國制造會回歸得越來越快。”特朗普表示,“我們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步驟來奪回美國的財富、美國的就業機會和美國夢。”
在人群之中,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師班農,就同工廠工人混合在一起歡呼著“美國!美國!”。同時出現在現場的還有一直致力於推動“雇美國人,買美國貨”的納瓦羅。
納瓦羅將成為上述行政令中新設立的“貿易與制造政策辦公室”負責人。根據行政令的解釋,該“貿易與制造政策辦公室”的職責是“為美國工人和國內制造商提供保護和服務,同時向美國總統提供關於增加經濟增長政策,減少貿易逆差,加強美國制造業和國防工業基地”的建議。
而納瓦羅在此辦公室中的職責是“作為白宮與商務部之間的聯絡人,並按總統的要求進行與貿易有關的特別項目”。
需要提出的是,由於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是特朗普在上臺後全新設置的機構,其權責一直不為外界所明了。而來自華盛頓內部人士的消息透露,這一委員會從未正式成立過,且成立此“貿易與制造政策辦公室”旨在進一步削減納瓦羅在本屆政府中於貿易政策方面的影響力。
此前,在成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時,原本白宮宣布有兩名高級官員要加入該委員會,然而其中一位未入職就回到了商界,這令納瓦羅長期只有一名高級官員亞歷山大·格雷可用,而該委員會一直沒有申請到更多的人事名額,為此不得不在諸多事物上依靠其他白宮內大型的經濟機構“借”的人員開展工作。
白宮內鬥落敗
納瓦羅及其代表的“經濟民族主義派”的最新重大挫敗就發生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在反複之後,特朗普最終表示,將同墨西哥和加拿大就《北美自由經濟協定》(NAFTA)進行重新磋商,而不會退出或終結NAFTA。
在公開的說法中,特朗普表示正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領導人請他不要退出NAFTA後他作出了決定,特朗普在訪談中甚至表示墨西哥總統涅托(Enrique Peña Nieto)請求他不要退出。不過墨西哥方面回應,墨西哥總統從不會求人。
然而在實際中,特朗普反反複複的態度來自於白宮中兩派人士在貿易問題上南轅北轍的兩種看法,這兩派也一直沒有停止爭鬥。
正是納瓦羅本人起草了這項原本要頒布的,旨在計劃令美國從NAFTA中撤出的行政命令,但是科恩和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說服了特朗普不要“在這個時候”重新談判交易,在這一輪的鬥爭中,代表自由貿易的“華爾街派”又獲勝了。
白宮的觀察者表示,在特朗普政府的新政100天中,科恩等人一直試圖削弱納瓦羅在白宮中的影響力。
納瓦羅現年67歲,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經常在美國著名財經媒體上發表經濟和投資評論,還是特朗普經濟顧問團隊中唯一一名來自學術界的成員,他納瓦羅長期研究對華貿易,對中國政策持強烈批評態度,此前特朗普對納瓦羅評價甚高,曾在其任命聲明中表示:“我在許多年前讀過納瓦羅有關美國貿易問題的一本書,並對他的論證的清晰性和他的研究的徹底性印象深刻。”
“他已經預先記錄了全球主義對美國工人造成的傷害,並為恢複美國中產階級鋪平了道路。作為我任內的貿易顧問,他將承擔重要角色。”特朗普說。
在一篇美國媒體的評論文章中,作者則認為要“在納瓦羅這里讀懂特朗普”:“如果你希望讀懂特朗普在中國方面的看法,那麽就看看納瓦羅寫的書。”
不過通過特朗普政府在“匯率操縱國”等一系列方面的表態不難看出,新政府並沒有采納納瓦羅在中國方面的鷹派政策。
實際上,納瓦羅針對的國家大部分是同美國具有高額貿易順差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還包括德國等等。納瓦羅在近期一次采訪中仍然揪著美國每年700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赤字不放,並指出即便是減掉服務貿易盈余,美國的貿易赤字還在5000億美元左右。
與傳統經濟學家的看法不同的是,傳統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治理服務貿易赤字的方法可以通過加大投資和加大服務貿易、遊說他國降低服務貿易壁壘的方式實現;而納瓦羅的方式是將制造業重新召回美國,創造就業。
“根據我的判斷,治理赤字的最好方法是通過減少貨物貿易逆差來實現,因為這代表了高薪制造業和生產工作,美國需要重建經濟:重建制造基地和供應鏈條。”納瓦羅表示。
不過納瓦羅的看法並沒有得到主流經濟學家的認同,在美國國會也面臨抵制。
美國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伊肯森(Dan Ikenson)表示:“納瓦羅在國會沒有得到太多尊重,在特朗普政府中,許多人也開始認識到他沒什麽意思。”
“雖然他從哈佛博士畢業,但是他的觀點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贊同。他被孤立了。”伊肯森表示。
美國最大工會聯盟AFL-CIO首席國際經濟學家李亞里(Thea Lee)表示,“譬如在中國問題上也看到了來自這屆美國政府的很多混合信號。”
“他在同特朗普政府中的華爾街一派做戰鬥,”李亞里表示,“共和黨和民主黨中的全球化精英都受到了納瓦羅的威脅。他是一個局外人,也是個犀利的學者。”
據悉,令雙方爆發爭吵的節點是德國。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之前,納瓦羅堅持要對德國采取強硬政策。彼時納瓦羅堅持公開表示,歐元被“嚴重低估”,這損害了美國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利益,這種剝削造成了德國與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貿易不平衡現狀,且原因是德國操縱歐元匯率。
而這種行為在國際上迅速被“打臉”並被各家經濟學家譏笑:起碼在匯率問題上,歐元問題屬於歐洲央行範疇。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更是表示,德國還不想要弱勢歐元呢——相對於德國的競爭力,歐元匯率確實太低,但是這是由歐洲央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的,該政策還推高了德國貿易順差。
最終,來自華爾街的勢力占了上風,特朗普方面在理解無法同德國在雙邊層面解決貿易赤字後,甚至已經開始吹風解凍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
疾風知勁草。目前各國官員已經開始將試圖攀談和結交的對象從納瓦羅身上轉移到了科恩或者庫什納身上。
一位歐洲貿易官員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納瓦羅似乎變得越來越邊緣化了。他的影響力正在飛速下降。”
李亞里則指出,特朗普正在向政府內部的華爾街勢力低頭,正是他們“在制定美國的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