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成立搜索應用部,背後是張小龍的三重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08.shtml

微信成立搜索應用部,背後是張小龍的三重焦慮
俊世太保 俊世太保

微信成立搜索應用部,背後是張小龍的三重焦慮

騰訊會不會完全用微信搜索取代搜狗,這也是個未知數。而在這之前,搜狗還能給微信多大支持?

本文由俊世太保(微信ID:lijun_taibao)授權i黑馬發布。

4月24日,微信悄悄在內部宣布了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調整那就是成立搜索應用部,周顥將擔任微信事業群搜索應用部負責人,直接向張小龍匯報。在經過一系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布局之後,微信終於將搜索這一戰略公開了。

獨立微信搜索,背後是張小龍的三重焦慮

從搜索聯系人、聊天記錄、朋友圈到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朋友圈熱文,再到現在可以搜索站外的新聞和資訊,支持微信小程序模糊搜索,不久前,微信又上線了 “微信指數”。微信搜索的功能可以說一直在不斷完善中。而所有一切都表明,張小龍對於微信搜索的重視,但這背後更多還有焦慮。

79224b0a63713c54feb99af67b82a82e

1、下半場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微信並不占優

在微信之外,騰訊用類似今日頭條的推薦引擎將信息主動推薦給用戶,這其實是移動端搜索的另一種形態,但微信卻並沒有為用戶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在微信公眾號打開率逐漸下滑,朋友圈又存在過多的社交雜音時,可以說我們通過微信獲取信息的效率正在不斷下滑。

在昨天企鵝智酷發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中,截止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合並月活躍用戶數達8.89億。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披露的數據,2016年中國網民數量達7.31億人,其中手機網民數達6.95億人,占比95.1%。

微信用戶增長潛力基本已經消失,對微信來說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時長的爭奪,而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內容分發平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壓榨了微信的使用時長。這也是為何我們看到微信搜索框在不斷演進的一個原因,因為只有位於一級入口的搜索框才能讓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提升。

2、 不具備搜索基因,但微信又必須得做

騰訊龐大的帝國中能夠產生內容的平臺其實有很多,微信下的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企鵝媒體平臺下的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以及QQ瀏覽器、QQ閱讀等一系列產品,但如何將這些內容和用戶連接起來是一個問題。

「騰訊這一兩年戰略做了很大的調整,我們把搜索、電商都賣掉之後更聚焦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為核心平臺,以微信和QQ為平臺作為連接器,我們希望搭建一個最簡單的連接,連接所有的人和資訊、服務。第二個事就是內容產業,就這麽簡單,一個是連接器,一個是做內容產業。」

在2015年兩會期間,騰訊CEO馬化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出了這樣一段話。擁有微信和QQ兩大超級社交平臺,兩款產品的月活都超過了8億,可以說騰訊已經很好的做到了連接“人”。但真正能實現人和信息的連接的產品,最適合的產品形態其實還是搜索。

在早前,騰訊並不是沒有嘗試過搜索引擎,但搜搜的失敗讓騰訊直接選擇了放棄,社交平臺和搜索引擎畢竟是兩碼事,這可能是張小龍的無奈之處。

3、光憑“掃一掃”,無法承載騰訊連接一切的野心

在連接內容之外,連接服務對騰訊來說可能更加重要。小程序就是微信能提供的服務,不需要下載且觸手可及,很顯然,微信希望通過小程序讓用戶可以在微信里快速找到需要的服務。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小程序的調整,其實就是微信在不斷優化用戶發現服務的路徑。而其中很關鍵的一環就是:開放模糊搜索。在移動互聯網通過智能手機將我們與線下如此緊密連接在一起時,面向未來的搜索顯然需要一種連接線下的能力。

簡而言之,微信並不是單純想做個簡單的搜索引擎,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直接交給搜狗來做就好了。微信搜索承擔的核心功能是將人、內容和服務連接起來,然後進行線下服務的分發,這不僅僅是一個場景需求,更是出於戰略布局的需要。

微信圖片_20170426101014

在微信連接一切服務商上,線下場景我們通過掃描二維碼已經很好的解決了,但線上場景如何找到我們想要是服務?答案,還是搜索。

微信搜索連接一切,但眼前的難關不容忽視

微信如今的月活高達8.89億,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基數,作為使用頻度最高的社交工具,無論是用戶粘性還是使用時長,微信都具備其它平臺無可比擬的優勢。基於朋友圈和公眾平臺所產生的海量內容,這也將成為微信進軍移動搜索領域最強大的護城河。

10ca1f5a2b85567a740f7e0be3be6546

不過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微信仍然還只是一個溝通工具,真正的使用場景中,有多少用戶會主動通過微信搜索是看內容、找服務?我們不得而知,但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和朋友圈被動接受信息和服務仍然會是主要方式。

毫無疑問,張小龍對微信搜索寄予了厚望,因為這是小程序連接線下服務不可缺失的一環。但從萬眾矚目到被業界唱衰,小程序真的會是連接線下服務最適合的形態嗎?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搜索框作為進入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很有可能有一天會被語音識別輸入所替代。試想一下,當你想要獲取服務時,只需對機器人助理說出你的需求,然後它就會幫你完成任務,這或許是比小程序更值得研究的方向。

而在谷歌、百度、微軟等主流搜索引擎服務商都在嘗試這個領域,Facebook 也已經在Messenger里加入了人工智能助手 M時,作為天然擁有諸多語音輸入場景的微信,卻更多是在選擇探索一條不確定的路徑。

巧合的是,在微信宣布內部架構調整之時,剛好搜狗發布了截止3月31日的2017財年第一季財報。財報顯示,搜狗整體搜索流量較一年前增長26%,移動搜索流量增長50%以上,而其最大的優勢主要就在於能夠獨家檢索千萬微信公眾號產生的內容。

在此之前,微信搜索中有大量來自搜狗的內容,例如搜索“張小龍”,排在搜索結果最前列的就有來自搜狗百科的內容。要知道搜索引擎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微信搜索在短時間內很難真正建立起諸如:百科、問答、貼吧之類的內容護城河,這個時候還需要借助搜狗的能力。

但一旦微信搜索真正發力,這也意味著搜狗在移動端的優勢可能將會消失,在失去微信之後,搜狗的市場份額想要繼續增長,將面臨不小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對意在IPO的搜狗,失去了「騰訊系唯一搜索引擎」這個想象空間後,在資本市場能講的故事恐怕會失色不少。

更進一步講,假如哪一天微信搜索真正大成,騰訊會不會完全用微信搜索取代搜狗,這也是個未知數。而在這之前,搜狗還能給微信多大支持?

微信 張小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