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舊兩代完全冇可能融合

很多朋友邀請我出席一些什麼創業講座,分享活動,一般99.9%我都拒絕,勉為其難去了一兩次,坦白說,浪費大家的時間,大家都知,香港的年輕創業者普遍都沒有什麼資源,沒有所謂的導師,就算有,通常係一班曾經很成功的中老年人,他們用過去的成功經驗告訴你未來應該點樣做?這樣不是武斷?我憑什麽教你?不如細路你教番我?好唔好

許多朋友應該對下面描述的場景不陌生,會議室幾十人,有學界、有業界、有做官的,濟濟一堂,對一個巨大的空泛概念做交流討論,幾位講者完整發表演講、十分FancyPPT簡報之後,與會者客客氣氣,報告者謝謝指教,大合照加Selfie,散會

這就是典型「官產學研」的場景

這樣的形式,只有在討論學術時有價值。如果是政府政策會議或施政會議,這樣的做法就是致命傷。為什麼是致命傷?因為治港求的不是吹水式的空談,開會就是要做決策;一個無能的聚會,不能稱作會議。過因為官僚體系的僵化,領導力不足,官階的倫理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各級官員講多錯多,開會最好閉口不言

許多人認為,香港近年沒有抓到數碼新經濟浪潮所,錯失一個又一個的轉型機會,原因當然不勝枚舉。其根本原因是老闆「認知」沒提升,因此「思維」無法改變

舊成功框架有其道理,卻不見得適用現在,新框架看似有機會,卻未完成驗證。上帝很公平,上一代們面對的是零資源,但也相對零限制,富二代有了資源,但也同時有了框架的限制

許多大企業家因為太成功,所以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那個他們最光輝的歲月。老人放手,新人謙卑,新舊完全冇融合可能性,看看Polo Ralph Lauren就知,連紐約我成日去的Fifth Avenue的旗艦店也要倒閉


死老嘢其中最大的負債,就是上一代想加諸的成功框架。這個框架方方面面,無所不在。上一代用的是四十年前的思維,穩紮穩打是他們成功的鐵律,他們的偶像是Jack Welch,這一代的偶像是Steve Jobs。他們不認識Jack Welch,不認識GE,不羨慕Bill Gates,他們崇拜的是連續二十年不賺錢,卻享有百倍PE、市值挑戰全球第一大企業的Amazon Jeff Bezos

Ralph Lauren目前的CEOStefan Larsson,創始人Ralph Lauren2015 9月底宣佈,Stefan Larsson 曾擔瑞典H&M 高管長達15年時間。期間H&M的銷售額從30億美元飆升至 170億美元,市場覆蓋從12個國家增長到44個國家,一躍成為全球大眾時尚產業的領軍者

2012 10月起,Stefan Larsson 開始擔任Gap旗下品牌 Old Navy 全球總裁,從日本市場入手,拓展全球業務。近年來垃圾Gap集團業績急轉直下,而在他的領導下,Old Navy成為 Gap 旗下三個子品牌中唯一一個同店銷售表現良好的公司

Ralph Lauren 是兩個世界的人,他任集團 CEO 期間,Stefan Larsson 推出了一項名為“Way Forward Plan”的長期成長計畫,該計畫根據品牌目前遇到的問題制定了相應對策,包括精簡組織架構、改進運營模式、調整門店組合、簡化成本結構等四個主要策略,並裁掉了1000位員工

冇錯吖

但是這一政策很快在集團內部引起了矛盾,Stefan Larsson 的削減成本計畫中,大量更換公司原來的死老嘢管理層,對員工士氣造成了很大打擊。這一策略與Ralph Lauren在過去多年內建立起的企業文化衝突,並最終引起了董事會的介入

他與Ralph Lauren之間的分歧還包括對集團未來的產品,行銷和購物體驗的發展方向規劃。Stefan有雷,辭去了CEO一職

PK的是,Larsson 的重群組原則目前並沒有獲得太好的效果,集團的銷售額連續第七個季度出現了下滑。自2015 11 Larsson 上任以來,Ralph Lauren 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超過25%,股價一度跌至76.86美元每股,為過去六年最低

大企業在世代交替上跟不上數碼浪潮,不是年齡問題,在於最高領導創新精神衰退。企業擴大到一定規模之後,「以攻為主」的經營方針不知不覺會被「以守為主」代替。有不少老嘢,舊電池,經常先入為主評論各種創新事業,前輩的成就固然可敬,但在這光速競爭的年代,很多訊息的獲取,並不存在於自己狹隘的生活體驗,或者是上世紀成功的路徑中

以大彊無人機為例,它是極少數新舊兩代融合成功案例。

2006年大疆創立,2009年左右有了收入。一開始是百萬級,後來過千萬,8000萬,後來破了3億,12億,30億,銷售不斷增長,最後去年接近60億。這種爆發,抓住了一個航模升級、互聯化和影像系統需求爆發機遇,還有國外電商銷售平臺流行

1961年出生於湖南的李澤湘作為科大的一名教授,因為成功地投資、孵化出大疆而為世人所知。官產學研,尊重學生創造力沒有僅僅停留在口號上現在李澤湘興趣搜索的眼光集中於三個圈層人身上。第一,是自己在科大學帶過的學生創業公司。第二,是李澤湘通過高校、論壇演講吸引的學生,還有一些是參加機器人大賽、夏季培訓的學生身上。第三,是從全球尋找,以千里挑一的標準搜尋來適合創業、有技術潛力人才和團隊

互聯網年代,人是社會性動物,知道分享合作,沒有所謂菁英和權威,沒有上對下關係,大家皆是平等,互相分享。許多人假設知道未來,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大家都多聽少說,新舊才有融合共創的可能。

(部分原文刊於信報426 (官產學研,一派胡言)StartupBeat (做莊做閑只是暫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