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IMF春季年會召開在即 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開藥方”

4月21日-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將在華盛頓舉行。本次年會的核心內容是世界銀行—IMF發展委員會以及IMF貨幣和金融委員會的聯合會議,討論世界銀行和IMF的工作進程。此外還有研討會、區域簡報、新聞發布會以及其他關註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活動。

縱覽會議議程,今年的年會依舊不乏亮點:4月21日上午的“50年發展:國際貨幣體系下的SDR”專題討論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將與其他嘉賓一起探討SDR作為官方儲備改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巨大潛力。新興市場也是IMF的關註重點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張濤將作為嘉賓參與“國際發展中新興市場的經濟韌性”的專題討論。

會議還將從多個議題入手,探討全球如何取得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增長,具體議題包括增長與公平、婦女平權、科技技術發展對經濟金融影響等。

SDR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1967年,IMF成員國達成創設SDR的協議,將SDR作為由IMF分配並管理的官方儲備資產。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讓SDR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呼聲:除了其現有的國際儲備資產的功能外,SDR應增加提供有條件的流動性的融資功能、金融工具載體功能和金融賬戶單位功能。

在此背景下,4月21日上午的“50年發展:國際貨幣體系下的SDR”的專題討論將探討在當今越來越多極化、金融關聯度日益加深的全球經濟環境下,SDR如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以此來影響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

易綱將參與該場討論。易綱預計將談及將人民幣納入後的SDR的未來發展、SDR定值和發行方式的完善,以及加入SDR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進程等。他此前曾在采訪中表示,人民幣加入SDR以後,總體上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將會更加穩定、更具彈性,效率會進一步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躋身國際儲備貨幣和可自由使用貨幣後,人民幣的國際公信力和信譽度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繼續深入,離岸人民幣市場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蓬勃發展。近日,非洲首只離岸人民幣債券“彩虹債”日前由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成功發行。

2017年4月初,IMF發布的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數據首次單獨列出了人民幣的持有情況,IMF成員國所持有的人民幣總量為845.1億美元。

新興市場如何維持發展

新興市場經濟體依舊是IMF的關註重點之一。

在過去幾年中,新興市場持續受到外部沖擊。更重要的是,未來,新興市場經濟體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發達經濟體通過財政刺激出現通貨再膨脹的情況,雖然這在短期之內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支撐,但由此導致的中長期問題,例如收緊的美國貨幣政策、更強勢的美元、歐元區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金融監管的放松等,使得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烏雲密布。

鑒於此,4月20日上午的“國際發展中新興市場的經濟韌性”中,與會嘉賓將探討這些經濟挑戰對於發展經濟體的影響和啟示。張濤將參加該專題討論。

張濤此前在2017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就曾表示:“全球經濟複蘇動力充足,但也面臨著金融環境大幅度收緊和政治環境影響的共同挑戰,發達國家需要解決公司高負債問題,新興國家則面臨如何穩健地、宏觀審慎地發展。”

而在4月10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第二章中,IMF也已經探討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如何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維持增長問題。該章肯定了新興經濟體過去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占到全球經濟增長的近80%(20年前的兩倍)。此外,它們作為消費品和服務的最終目的國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現已占全球消費增長的近85%。其提示稱,外部環境在促進其崛起方面發揮著作用。這些經濟體當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比它們最近幾十年已經習以為常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但IMF認為,新興經濟體仍然能夠通過加強自身的體制框架、保護貿易一體化、允許實行靈活匯率以及控制高水平的經常賬戶逆差和大規模的公共債務所導致的脆弱性等措施,充分利用外部環境提供的較弱的增長動力。

追求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增長

4月12日,IMF主席拉加德在《構建一個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的演講中為全球經濟增長“開藥方”。她表示,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需要可靠的國內政策和堅定的國際合作,兩者缺一不可。具體包含三個維度:通過符合各國國情的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政策的配比維持當前的增長勢頭;使得增長更加公平,增長的益處被更廣泛地分享;國際合作,保護自由貿易和金融穩定。

本次的春季年會中,與構建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的議題也包容萬象,包括平衡發展與平等、婦女平權、科技進步對經濟金融的影響等。與發展與平等相關的專題會議包括4月20日的“上升中的全球經濟在轉暖:這會對所有國家奏效嗎?”和4月22日的“央行和包容性增長”。

伴隨制造業和貿易的周期性複蘇以及金融市場的向上趨勢,全球料將迎來增長。但要保持住這股增長勢頭,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支持,處理結構性障礙,審視控制一系列下行風險。這就需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益處被更多人分享,影響受到控制。同時,關於央行在金融危機後的調控政策可能偏向富人和大型機構,而不顧窮人,從而導致發展不平衡的擔憂近來也甚囂塵上。

因此,前一場專題討論將研究經濟融合,技術進步和增長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確保增長的收益為更多人所享有,那些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也能夠得到幫助。後一場專題討論則希望喚醒央行和監管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促成包容性增長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討論將集中在金融服務和不平等之間的交互關系。可能涉及的問題包括:如何限制金融促進不平等;更普及的金融服務是否能帶來更廣泛的集體受益;央行應該如何量身定制監管政策,以此更好地支持包容性發展;如何確保金融機構能創業企業和創新提供支持等。

在婦女平權議題上,4月20日有兩場專題討論:“提供婦女的金融防護力---保險能做什麽?”和“性別與宏觀經濟:誰是下一個?”。

全球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正在不斷上升,收入漸增,對於家庭支出的影響力也水漲船高,但她們在自己和家庭的資產面料金融風險時,依舊缺乏應對能力和手段。“提供婦女的金融防護力”專題討論旨在探尋出適合所有收入層次的婦女的金融保護策略,並增強她們在經濟發展中的參與度。

此外,雖然婦女平權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顯而易見,相關政策也膾炙人口,但該進程依舊前路漫漫,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性別與宏觀經濟“專題討論中,與會者將探討更多實用性的婦女平均舉措施,評估哪些措施更有效,政府、私人部門以及其他攸關方又應該如何驅動更多改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科技創新與發展,其與經濟、金融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也因此成為今年春季年會繞不開的討論專題。4月19日的“創新、技術與就業”專題討論即談及科技技術創新發展對工作、勞動市場的影響,探索其促進包容性增長的可能性。

同日的“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的轉變”專題討論則涉及到當下熱議的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從支付、融資、投資、投顧、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的各個領域“顛覆”傳統金融。這些發展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來自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和學界的嘉賓共同探討了新科技如何顛覆金融服務的本質和這些改變可能給金融穩定與監管帶來何種潛在影響。

4月23日,“數字化:給財政政策與系統帶來革命”專題論壇還將進一步探討這一議題。與會者將討論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兩難問題:是徹底解放科技發展,並由此帶來財政政策制定和執行領域的革命,還是要顧及隱私問題以及公共部門的能力限制問題。在此討論基礎上,與會者將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指點迷津,協助其找出最適合自身的數字革命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