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心得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0302100/%E6%8A%95%E8%B3%87%E5%BF%83%E5%BE%97/


1市場:週而復始,中庸之道
2整體觀
3風險管理:趨吉避凶
4平常心
5理論+經驗->本能

趨勢:失衡
波動:平衡

價值:大勢的現實演譯
技術:時序的市場演譯

本能:
1Filter:看見雜亂中的要點(以常達變)
2標靶:在目標進入瞄準範圍時狠狠出擊
3混沌中行動的信心
4現實主義,謙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76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中长线股投资心得(转)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92534344633/

以下10篇帖 子转自Q友申木凡的日志,网上认识他一年多,但交流很少,很是可惜,他的投资理念我很认同,所以今天一口气转了10篇过来,好好学习。 ======================================================================================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
——中长线股投资心得(庚寅国庆整理)
 
 
【前言】3次机会与1000倍的收益
 
  对于一名投资者而言,15年赚1000倍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吧,1万元起步就是1000万元,10万元起步就是1亿元,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赚10倍呢?这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经济有周期,股市亦然,从中国和全球股市的历史来看,每5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牛熊周期,而这期间往往酝酿着10倍的机会。且不说2003年到2007年 间,多少个股股价涨幅有几十倍,即使在2009年这样的小规模反弹中,也有中恒集团、四创电子、古井贡B等股价涨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问题是很多人碰到 了鱼身,却无法从鱼头吃到鱼尾。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高明的投资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资机会,一样可以富可敌国。15年赚1000倍,也许我们只用3次足矣,问题是如何去寻找、识别并把握这样的机会。拥有这样的办法,恐怕比什么都强。
 
  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听起来有点沮丧的插话:对于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拥有执行5年10倍计划的技术和艺术。有资产实力的客户,可以寻找拥有 这种理念和能力的资产管理者;而普通投资者不妨去寻找拥有10年10倍机会的基金(历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开基中也有华安宏利、嘉实增长、兴业社 会这样的品种),20年100倍,也足以凭借投资而富裕。
 
  但是如果您是一个在25岁拥有10万可支配资产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而退休的话,并拥有强大的自信的话,那就来吧!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我们来继续做算术题:如果把10倍做进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为4乘以2.5。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市盈率为10倍,业绩为1元;如果在5年后,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变为25倍,业绩变为4元,股价就变为1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五年周期里,我们找到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倍,估值增长1.5倍,就能够实现5年10倍的计划。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润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
 
  5年增长3倍,只要求公司净利润保持年复合增长在33%,A股中还是有不少公司可以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在于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历史,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至超过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买入点很重要。
 
  而净利润的增长率和估值又是相辅相成的,当一家企业在股本未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会上升,出现股价连续飙升的“戴维斯双击”。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要寻找并牢牢把握住“戴维斯双击”,而非相反。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以上企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企业所在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例如10年前的地产业,5年前的家电连锁和如今的医药行业);
 
  第二、销售收入稳步扩大。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定价权,所占的份额是连续扩大而非缩小(例如万科、苏宁等);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并得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我们允许企业圈钱,但是圈钱后的资产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则对老股东就是一种伤害。
 
  第四、企业管理者有企业家精神,并对股东权益敏感(实施了股权激励等措施)。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报中的经营目标并看看之后的实践。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有足够的前瞻力和执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应该稳定且易于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钻石搭档”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于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 被后来的投资者追捧,而快速实现股价的上扬。(2009年以来,新能源、新技术企业走势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技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银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个10倍PE,300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 显然比一个20倍PE,3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的几率小得多。
 
  尽管这样去选择公司很难,但是相对于预测货币政策、资金动向、机构行为而言,也许是更容易的事。平时多和一些价值型的投资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种互相启迪的 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向高手问股,但是不妨多问问或者自己研究下,所问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条法则呢?
(相关参考书籍:《大钱》、《战胜华尔街》、《股市真规则》)

【考验】人性的障碍
 
  选股是技术,买卖却是艺术。前者固然不易,却可以凭时间来锤炼;后者却看性格和天赋。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在执行5年10倍的过程中会遇到三大考验:第一,如果买入后,公司股价不涨反跌,该怎么办?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现该怎么办?第三,股价已经涨了3倍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或者做个波段?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 草动或者说yh,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 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如果对所投资的企业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话,我们再面临考验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
 
    第一,如果当时买入的理由没有变化,股价下跌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记住我们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我们同样要考虑其成长性、安全边际是否更为优异,如果答##__案为否,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负担,因为我们要做 的只是找到一颗珍珠,而非去寻找全部的珍珠。(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跟踪企业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则是另外一种摊薄)
 
  第三: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当然,如果我们的确通过实战拥有了波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战胜市场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这种波段,应该起码是以月为周期来计算。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圣杯(交易法则和纪律),并不断完善,是践行5年10倍计划的关键所在。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我们希望做的是少走弯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敢满仓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买,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从经验中来看,人们说到安全边际,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说的,安全边际第一步是要资产的健康。
 
  很多人总是喜欢说,“今天亏了一部车”、“昨天赚了一个洗手间”,这种观念和导向是非常错误的,要是巴菲特或者盖茨天天这么想,早就抽风了。一位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到把投资和生活有效隔离,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值的波动影响了心情进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资产200万元,每年工资扣除支出结余20万元的投资人,拿出60万元投资,设立35%的止损线。如果严格执行止损,那最大的损失就 是一年的收入,即使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冲击,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反之,一个家庭资产60万元,年收入结余6万元的人,借款60万元 炒股,一个跌停板可能就伤筋动骨了。
 
  对于5年10倍计划来说,10万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后创造亿元的财富,我们不必要铤而走险。李嘉诚说,“散户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价廉。但是怎么样才算便宜,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能说破净的钢铁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对于成长股来说,多用PE和PEG,市销比等指标,参考历史估值、行业估值、海外比较等等。
 
  价廉多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例如丽珠B这样主营连续20%以上增长的医药股,也出现过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了。而产业资本的回购,也是低估的一种表征。

■买入时机和节奏
 
   遇到了一家心仪又便宜的公司,在动手买入之前,应该先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好公司会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熊市导致的盲目,还是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有误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级利空?
2、 
      买入之后可以忍耐多久的不应期?买入后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亏损?
3、 
      计划用多大仓位买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对于公司的判断市场上总是有分歧存在,分歧从产生到消失,影响着股价的变化。投资不能盲从,也不能太自负,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进行比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放心去做。
 
   股 价的走势受估值影响大,但估值最终决定于业绩,对于一家正处在业绩释放期的公司,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错失爆发机会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买入半年之 后,公司股价持续不涨,而业绩也没有如期兑现,那就必须做自我检讨了。我们可以用3个月来忍耐股价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来忍耐没好友达到你预期的管理 层。
 
   我们不必苛责买在最低的位置,这是技术派的目标,但我们要避免一买就被严重套牢,对于明显下跌趋势的个股,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一次性买入更为合适;而在底部盘桓很久,开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则相反。
当 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 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家时间上车了。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处在东部华侨城的旧厂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净,市销比是同行的1/5,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但是从PE上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分歧所 在,问题在于管理层没有释放业绩的动力,如果动力源出现了,纠偏就会开始。这样的情况,适合小仓位买入,保持持续的跟踪,等待机会。
 
  在橄榄树下徘徊,期待遇见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经常会听到有人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有3个股票涨停了!敢问这位神仙,您一共买了几只股票?涨停股票仓位占比多少?整体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误区是前者,为什么不敢重仓甚至满仓一只个股呢,因为有心理障碍:害怕判断有误净值快速蒸发,或者担心错失了其他机会。要意识到,分散持仓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例如5?30),同时分散持仓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在拉低收益率。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开始可以用操作纪律来解决这种心理障碍:一只有潜力的“珍珠”但“扳机”还没有响,上1成仓位;低估原因被解决,扳机叩响,加到3-4成;业绩陆续释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垫够厚加到5-7成。
 
  5年10倍计划,是要找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深度要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满仓买,甚至借钱买!这个机会只给眼光和胆量俱全的人。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不少人碰到过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没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续跟踪的能力,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兴衰,心里没谱。要么割肉就跑了,要么大涨之后守不住之后再也没买回来。
 
  如果公司董事长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铁哥们,长期跟踪是很便利的,但这有内幕交易的风险,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欢调研,但他们依然对于公司的变化洞若观火。
 
   如果是一个勤奋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资者,阳光下的利润,已经足够赚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        定期浏览公司主页,关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透漏的经营目标。
 
    我们来看个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五洲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药综合服务四个领域加强合作。深圳市长许 勤、副市长袁宝成,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佘鲁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红色字表示这是党报的通稿,要经过审查或发表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股评)
……..
 
  “据悉,中国医药集团和深圳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权交割以来,经营实力和经营业 绩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销售收入从当初的15.7亿元,到2009年突破100亿元,增长6倍多,今年计划将突破130亿元,并力争“十二五”末销售规模达 到1000亿元。目前,该集团在深多个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或启动规划。”(5年后销售额翻8倍,这是远景规划,是个5年10倍的参考标的)
 
  2、有机会尽量参加股东大会,目的不是为了听董事长说什么,而是结识一些长期持有并关注该公司的股友,通过交流加强对公司的理解。
 
  3、多泡下55168相关个股的帖子,抛砖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般人有选择性吸收信息的特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善意的批评会帮助我们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4、找到对“珍珠公司”长期跟踪的行业研究员,除了看新财富排名,还要看他过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频度,多找找他的报告来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锐,对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着长期关注)
 
  5、尽量寻找关系了解公司的运营:销售人员、上游、下游,侧面了解。
 
  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进出的节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担当的股东,利用机会为公司的成长献计献策,这是顶级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离很远,我们有目标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业绩成长符合预期并超过预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坚定持有是唯一的选择。系统性原因导致的下跌,带来的是买入机会,因为好公司终究会起来,而且会走的更远。例子太多,无须举证。
 
  5年10倍的买入持有计划,绝不意味着“鸵鸟战术”,而是通过专注和勤奋,跟踪公司的成长,进而获取超额的收益。而这种专注,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放弃部分娱乐和休闲,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有勇气、有耐心去应对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财富巨大增值的喜悦。
 
 
同路的人,让我们相携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

早期投資的一些心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yNMDcyXzM2MjMyNA.html

有句諺語:「發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做早期投資即種子期,VC業內又稱「插秧」(greenfield)項目,農田裡剛插上的秧,綠悠悠的一片,是 否能存活,是否能挨到秋後豐收,有較大不確定性,所以美國硅谷稱早期投資為種子或天使投資,一般只適合三類人:朋友、家人和蠢貨(Friends、 Family and Fools)。

在當下全民PE年代,現在個別基金開始關注早期投資,這叫做「博傻」,敢於去博,沙裡淘金,需要藝高人膽大,按某知名外資基金話說,就是要「低頭暴走」,每年投數十個早期項目,每筆投資在50萬元至500萬元左右。

漢理前景一期股權基金自去年十月成立以來,也在摸索人民幣基金投資早期項目,其中漢理投了兩家早期公司,從中與大家分享幾點心得。

(小標題)選行業與賭「賽道」

早 期項目中,我們較多重視關注互聯網與節能環保領域種子項目,前者利用IT技術,後者利用能源科技E. T. 技術,能使傳統行業煥發「第二春」(如電子商務)。如漢理投資了一家網上婚宴預訂服務商,利用攜程模式切入婚慶/婚宴這塊巨大市場蛋糕,又兼電商元素,用 IT電商技術和營銷策劃籌辦喜事婚宴,用戶接受度和消費滿意度高得驚人。公司自一年前上線後,銷售額、用戶數等逐月增長30%,未來幾年每年要翻幾番。有 這樣潛在巨大收益的「誘惑」,我們嘗試做早期投資,願意去承受其風險與不確定性。

捲起袖子一起幹

早期項目往往適合「天使投資人」,個人行為,決策速度快,廣種博收,VC做早期天使投資極少,主要原因之一,是機構投完後要參與管理,機構成本太大,管不過來(除非你不怎麼去管)。

我們主要選擇在商業模式、團隊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能提供較大增值服務項目來投,其中網上婚宴預訂項目,我們引進了一家知名基金(曾投資阿里巴巴和迅雷),以及一名消費類上市公司老總入股,全方位為該公司提供增值服務。

加速融資

漢理選擇天使投資的案例,投完後會由投行團隊負責啟動下輪融資工作,確保公司業務發展,糧草備足。因為世事難料,資本市場風向不定,而超過90%種子公司都是因錢燒光,融不到錢而倒閉。

漢 理前景在二號基金會加大對早期項目投資,將推出漢理「云創業」計劃,為此我們組建了一支六人「創業導師團」,由成功企業創始人、董事長組成,定期為種子項 目與早期創業者進行「輔導」。通過對早期種子項目的投資,一方面漢理希望為國內創業(尤其是早期投資領域)這塊綠色田野多耕耘,同時也期望通過投資早期、 成長期和上市前項目,優化投資組合,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3

近幾天的人壽閱讀心得 艾露恩之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04d50100uhy5.html

1、人壽主要的風險是利率風險,也就是高通脹導致債券減值,技術性破產。目前來看不是問題了,當前股市低迷對長期現金流源源不斷的人壽來說反而是好事,可 以低成本的不斷買入。但人壽以前股權投資以淨資產為限,這次不知是否可以破例,如果能靈活變通最好,香港的民生也可以大手買入。除了利率風險,人壽幾乎是 堅不可摧的企業。

2、人壽的每股收益基本是一堆假設,收益率、折現率、風險邊際、剩餘邊際,再加上首日不確認利得,手續費不攤銷,硬把報表弄的很難看。今年三季度的報表注定是好不了了。

3、今年資產重定價部分大約4500億,三年左右時間,定存、債券可以切換到高收益資產上。國債低收益,信用債人壽的比例低,這次受的損失還少點。國開行的長債收益到6%了,人壽最高的收益假設是到2013年到5.5%。

4、人壽的遠洋地產真是跌的灰頭土臉,也許他是從商業地產今後合作考慮吧,否則真是水平差。6塊跌到2塊多。

5、每月的保費收入公告光看數字是沒意義的,還要看結構。如果是長期期繳多的話,折算成標準保費,沒準是在增長的,平安最會搞這個,每次增長多少,折算成標準保費就露餡了。

6、人壽固定收益部分覆蓋負債的95%,平安只覆蓋負債的83%。槓桿平安是10倍,人壽7.5倍,且人壽還有很多的釋放空間。如果股市熊幾年,平安是有可能撐不住。深發展原來報表忽上忽下的,看來也不像是個好公司,併購從來也就30%的成功率,深發展這樣的更不看好。

7、股權部分不算,人壽收益和5%左右的債券收益差不多。

8、和銀行相比,將承保損失算作浮存金成本的話,按2010年,人壽的浮存金成本是2.2%,招行是2.9%,收益率人壽在5.1%,招行在3.93%。 保險公司的收益率在提高,銀行利差要走下坡路,保險公司遠勝於銀行啊。所以專注於壽險的模式,強於金融控股集團的模式。複雜性意味著風險,利潤率又低。巴 菲特曾經做過這事,後來通用保險撥了幾千萬美元壞帳,老巴承認錯誤。

9、買保險公司是在買人民幣資產,買銀行是買利差加信用風險。

10、從長期來看,綜合收益、減值準備、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都是浮云,跌下去的都會漲回來,平均收益就是所投資資產的收益率,企業要看發展情況,人壽投的主要企業大都是永續性的企業,這點上看水平還不錯,也許是行業性質導致他投銀行比較多,也許是無意識的。

11、由於未來不可預料,長期高息或長期低息都是有可能的,若長期高息人壽就會賺取巨額利潤。長期低息就是前幾年的樣子,看股市嘍。

12、每份保單的佣金費用在下降,這是好趨勢。

13、人壽做事一直很踏實,不譁眾取寵,這是個好品質。這樣的公司更可能做好事情。銷售是短板,確實要改進。

14、保險公司的保單永遠是供大於求的,產能只存在於心理上。危機造成的償付能力不足,可能限制某些企業的規模衝動。中國式的監管在這一行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某些企業瞎來,造成過度競爭。

15、保險公司按現有結構只能取得略高於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中國的長期國債一直很低,但高的又不可持續。

16、保險公司的收入增長能力不同於一般的銷售企業,他的收入有一半左右是以前年度取得的,當期只是一部分,有一個自然增長過程。增長從空間上來說還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6

跟人炒股的心得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197277&catID=&keyword=&searchtype=

見有人跟人買股中招的遭遇, 深表同情, 今日想分享下我"跟人買股"的心得

身為一個懶人, 我不學無術但深明不恥下問的重要. 可惜現實中, 冇人睬我, 多數以為我在耍人. 好彩有internet, 五湖四海的可以周圍問人要tips. 但我選人跟是很講究的, 比我選股要慬慎十倍, 因為跟錯大佬好易出事.  

舉個例, 我買316 同716都係去問本網blogger非吾, 我睇左佢成年至向佢請教, 如果當佢初係以技術分析教我入市, 我一定沒興趣, 如果佢話佢了解間公司運作, 我也不會買, 因為兩樣都靠不住. 但佢經常以整體行業link 埋宏觀經濟去講, 令我看到一些還未被市埸炒到盡的價值存在, 計下數知道有得搏下...

網上好多專業人士, 有真有假, 陸羽仁又好, 黃國英又好, 我會睇,但未跟過, 因為呢d人都太"行", 冇乜創意, 反而有時見到d股評人好旺我又跟下, 如早幾年的蔡東豪, 當時唔知佢背景, 直覺佢好旺, 所跟佢買"大家樂", 賺左近3倍, 今年又跟佢炒左轉比亞迪, 但走早左賺唔盡. 但自從佢出左本"賺錢之神"後, 我冇打算再跟佢, 佢睇人好麻麻, 斷估都差唔多走曹仁超條路, 即係理論一大堆, 冇太大炒賣效益.

 一個炒家有冇料, 最簡單係睇身家, 空有理論, 吹到天花亂墜都係假, 如果佢自己都未發達咁最好無視佢. 但係internet上我地好難去起人底, 所以最好都係用時間去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2

炒股心得體會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6qm.html

建議入股市的大陸人,首先弄弄A股,然後弄弄期貨,再弄權證,再然後才進入港股、美股,那樣將少走很多彎路。

 

弄A股最大的目的是讓我珍惜港股中那麼多高分紅的股票,光憑分紅就能讓人生活得不錯,這種股票在大陸實在太稀有,而且大陸有20%的稅,受不了。

 

弄期貨和權證給我的教訓是永遠不要估時點,你可以估價值,但不要試圖去估計實現價值的時點。

 

我在前年曾經賣空過A50,賣空截止時點是2011年5月份,而且是通過權證來賣空的。

 

我買權證的方法也是買了就放著,到最後看和我估的是不是差不多,當年的我在勝利了很多次後自大得不得了,老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男主角,但事實給了我慘痛的教訓,輸得一塌糊塗。

 

2011年賣空A50居然輸了,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A50去年實在也大跌了一把,但時點不對啊,兄弟,我是5月就要行權的,所以在持有5個月後在2011年4月就割肉了,深深的明白什麼叫「割肉」,虧了投入的70%。然後A50就開始大跌暴跌,倘若當時賣空截止時點是9月份,那我就能大賺特賺了。

 

後來也想清楚了,就算大賺特賺又算什麼?也只是我運氣好而已,事實已經證明了,我是無法估準時點的,我試了幾次,雖然大贏了幾次,但也大虧了幾次,而且一虧就是60%到80%的虧損。

 

持有一支股或權證,然後不動,直到虧損80%,我想我的定力應該已經算中上了吧,所以,後來我特意跑到香港匯豐銀行(手續費特貴)開戶時,別人電話錄音問我能否承受5%還是20%的短期虧損時我就想笑。(註:我以前是招商證券在大陸代辦的,錢在人家戶頭,不爽,所以後來特意跑了一次香港。)我能承受80%的虧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投入的錢不足我總資金的20%,就算全虧也只有20%。事實上,儘管我在這裡寫虧了這麼多,但在總體資金上,我是賺的,而且收益率也還可以。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碰權證以及期貨,因為我實在無法正確估算出未來幾個月到一年大市或股票的走勢。

 

所以,我應該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最好不要輕易估計近一兩年股價的走勢。甚至我現在已經基本上放棄估計未來十年股票的股價走勢,我只相信紅利,我只估未來十年二十年這個公司能給我多少紅利,儘管我不一定估得準,但我會努力去做。

 

有些人相信一些理論,說未來不能估,其中就有一個我很尊敬的博主告訴我說「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那我告訴你,你是錯的,對未來,我能估准很多事情。

 

比方說我能估出明天的很多事情,太陽一定從東邊升起,地球照樣轉,地球明天轉一圈所需時間我都能估得八九不離十,大約24個小時。

 

明天是未來吧,說明天的事情就屬於預測未來吧,我就能估計準確,是不是很厲害?不知道你能否估計準確?至於十年後,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再過十年,太陽還是從東邊升起,地球轉一圈所需時間還是24小時。

 

所以我完全無法理解「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這句話,至於歷史會不會重複,那就看粗細了,在大體方向上歷史就是簡單重複的。中國古代不斷的重複著朝代的更替,到現在,其實還是簡單的重複。若更細節,若說再由某某人再次怎麼怎麼滴,問題是那人都已經死了,想簡單重複也不可能了啊,這種細化上說歷史確實不可能重複了,因為1秒前的河和現在的河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河了。畢竟事物是發展的,簡單地完全重複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大體上重複是一定的。就好像地球轉一圈的時間一樣,儘管明天還大約是24小時,但由於太陽在一天發射了很多能量,重量變輕了(太陽在多少多少億億年後會因為能量不夠而坍塌),明天地球轉圈的時間還真和今天不同,但大體上可認為是可重複的。

 

很多東西都有其規律,關鍵是你能否摸索出其中的規律。我就摸索出規律,太陽是從東邊升起,所以我能估准明天太陽是從哪邊升起的。就算股價,若只叫我毛估一下,我也能完全估准,你還別不信,就說民生銀行吧,初步估計,明天民生銀行股價會在0元到100元之間,倘若我錯了,願賠100萬。更進一步估計,5港幣到10港幣之間(2012-5-13),若還要更精確,我就無能為力了,也就是說我能夠大概估准明天民生銀行的股價,但無法精準估出,這種估值,正確,但對我賺錢是沒有幫助的。再說未來十年,我相信民生銀行的股價應該在0元到1萬元之間,這個我可以保證,若錯了,也願賠100萬。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在一定範圍內,越是粗的估計就越準,越是細的估計就越不准,但根據各人掌握規律的多少可以決定各人對未來估計的精確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就算所有人都價值投資了,仍舊有人會贏有人會輸的根本所在,若不承認有規律存在,那就失去了研究規律的先機,要想勝出,除非你是男主角。

 

巴菲特買股願意持有十年,也就是他現在估那個公司在未來十年的盈利會不斷增長,隨著時間的推延再不斷重估,發現變化的時候也會將公司賣掉。

 

就好像天氣預報,我在網上有時候喜歡搜索未來第4天的天氣情況,第一天預報第四天晴,第二天則預報為多云,第三天預報為小雨,為什麼?

 

因為按第一天周圍的云層風力情況推測第四天確實是應該晴。

 

但第二天,發現從北邊壓過來的云由於在一些沒有估到的小作用的合力下,速度突然加快了,可能在第四天趕到上海,就預報多云。

 

第三天又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北方的云比預計的冷一些,下雨的可能性就大很多,這就預測為雨。

 

也就是說未來事情的發生有規律可循的,但是會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儘管仍舊不很準,但細心的人們仔細看看天氣預報,正確率是大於50%的(假設只有「有雨」和「沒雨」兩種情況)。呵呵,如果天氣預報準確率小於50%,那還不如拋硬幣呢。至少拋硬幣確實有50%的幾率。

 

所以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首先估計未來十年二十年公司盈利的分紅能夠回本並且有賺,然後購入,接著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不停的修正自己對公司的預估並進行操作。若操作過於頻繁,那就陷於賭博了,所以我一般一年分析最多兩次決定那個公司的買賣,而對於預估十年的我來說,一年兩次已經夠多了,就算估錯了,損失半年也沒什麼,只要按這種方法行事,勝的概率大於50%,那就OK。

 

至於有些人會說未來十年估不準,所以只估未來一兩年,但問題是萬一未來一兩年該公司盈利是大增,但市盈率降得很厲害,導致股價大跌怎麼辦?這時候出手股票,那就是虧,若不出手,在第三年公司大虧呢?你炒股票不就炒輸了嗎?

 

也許會辯解說,未來一兩年公司盈利都不錯,那第三年公司再盈利也很有可能啊?第一,或者你已經預估了多年以後公司的盈利狀況,和我說的預估未來十年是一脈相承的。第二,或者你沒有預估未來第三年的盈利,那你就完全是憑運氣決定是否賺錢了,靠運氣賺錢,可能有些人也能賺一輩子的錢,但我不能夠賭自己就是那個男主角。

 

更有人說,公司連續兩三年都賺大錢並且越賺越多,市盈率怎麼可能降呢?這個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2008到2011年大陸銀行股的走勢。若2012年銀行股賺大錢,那是只估未來一兩年的人的幸運,和他的水平半點幹系也無;若銀行股2012不能賺大錢,那隻估未來一兩年的人就虧慘了。

 

至於說估准股價,那就全屬胡扯了,市場先生是你所能準確預計的嗎?股價完全可以在公司盈利的1倍到100倍之間變來變去,甚至更誇張的都有出現。也就是說,你就算能估准公司明年的盈利為1元,但你完全無法估准公司明年的精確股價,公司的股價也許是5元,這就是5倍市盈率,公司的股價也可能是50元,這就是50倍市盈率,也不誇張,公司股價到底會是多少呢?關鍵問題是公司的市盈率在短時間內完全被市場先生所掌控,而市場先生的喜怒無常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我已經完全放棄估計公司的股價,轉而認真估計公司未來的盈利。(毛估股價是可以的,若1到1000等),然後隨著時間不停的調整自己對公司未來的預估。

 

日後若所有的人都價值投資了,那麼對規律的掌握準確程度將決定投資的收益如何。就好像天氣預報,對細節規律把握越好,對未來第四天的預測就越準,若完全不預測,那勝率就只有50%,若去預測,哪怕是十年前的天氣預報,儘管掌握的規律遠不如現在,勝率也是大於50%的。所以我們應該力爭掌握更準確的公司盈利規律,這個就需要大家多多學習市場營銷學習怎麼經營一個公司,然後根據自己的心得去判斷、去投資。

 

分紅和股價都和公司盈利有強列相關性,除此之外分紅只和分紅率這一個東西有關,而分紅率是較容易估計的,若未來10年分紅率都是盈利的50%,那未來也是50%的概率就比較大,當然,這個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比較容易估計。而股價除了和盈利有關外,還和市盈率相關,市盈率則強列和市場先生相關,市場先生是完全喜怒無常的,不是說全無規律,而是這個規律相比較分紅率的規律而言複雜得多。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簡單的而要去選擇複雜的東西分析呢?

 

不喜歡由市場先生定價的東西,短期價格恰好是市場先生定價佔主的,所以權證期貨我現在都不喜歡。

 

現在好睏啊,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寫的東西雜亂無章,本想檢查一遍的,將和主題無關的刪了,但太困了,還是直接發了吧,明天起來了再改一改。若只保存為草稿的話說不定日後就會將這個給刪了。

我已經寫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草稿了,等我稍清醒一點的時候就覺得不宜公之於眾,都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1

讀書心得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b89c02d348c650033bf3cf32.html

1) 用40%的精力應付日常工作, 用60%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

2) 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不要為瑣事所困擾,關注那真正重要的事情

3)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因為除了真正愛你的人之外,很少有人會真的'在意'你.

4) 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序,安排一天的工作,這樣更有效率而且心情也更輕鬆愉快.

5) 每天留一點時間安靜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69

價值投資感悟心得 太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a0163e0101d55j.html
在價值投資過程中,最難熬的是什麼?為什麼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基本面優秀的公司我們卻不能獲得超額的投資回報,總是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中途下車,究其原因在哪裡?就這些問題我今天和大家探討下,把自己個人的體會總結下。分幾點來闡述。其一、做為一個價值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的本性,人性中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當我們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基本面優秀的公司由於大盤疲軟等種種原因價格持續陰跌,你還敢買入嗎?看著單邊下跌的股價是不是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之前所有的研究論證,這其實是人性的弱點折射在K線圖上的縮影罷了,做基本面研究其實與K線圖沒有任何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K線圖和技術指標只是投機者做交易從而給券商增加佣金的有效手段,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是巴菲特的名言,這句話的確道出了價值投資的真諦。但每天面對跳動的股價和自己賬戶浮動盈虧時真能做到其實很難,成功的投資是剝離人性弱點的過程,是一種境界,而它的過程是減法。要想持續戰勝市場,我們需要從投資理唸到投資模式徹底反思一下。不特立獨行、不孤獨地堅守,恐怕很難笑到最後。其二、低買高賣賺錢的道理誰都明白,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卻做不好呢?哲學中曾經闡述過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如何做出獨立的思考的問題,做為一個投資者也是如此,容易受到外圍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對既定理性決策的執行力,始終逃離不了人性的盲從和羊群效應,在近乎瘋狂的上漲中和斷崖式的下跌階段顯得非常「手軟」、喪失了起碼的執行力,往往錯失絕佳的介入良機。其三、人類容易形成對過往特別是最近一次成功動作的複製傾向,這是人類的固有行為習慣,即使這次成功是冒險或僥倖獲得的、不可持續的,短期事件剎那間對於大腦系統的刺激遠強於長期和理性因素。最後一點、做為一個價值投資者,當心儀的股票下跌時是我們絕佳的介入良機,那如何建倉才是最佳選擇呢?這裡我的心得體會是做好充足的風險預算,在逆市場交易的過程中一定會造成損失或減少收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前、足量做好風險預算(提足風險準備),並用閒錢做價值投資,采倒金字塔的建倉手法,充分估計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情形,如果功課做得不足勢必最後手足無措。最後引用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小段詩來做個總結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17

第31篇:重溫自己的投資心得 陳福力2012

http://xueqiu.com/6625463998/22651701
重溫這幾年的幾點投資心得:
1、耐心等:
我的能力圈雖然小,但一兩年卻總會出現一兩個極好的機會,耐心點。
2、好機會:
好機會首先很瞭解,有把握拿得住,
好機會必須很便宜,漲一倍還便宜。
3、忘記成本
成本其實沒有啥意義,性價比才是關鍵,蘋果漲了一百倍現在還是不貴。
4、價格波動
波動是必然,30—50%好正常,持有的股票下跌,往往是機會而非風險。
5、交流
與不懂的人交流,是自己的不對,投資也不需要說服誰
6、直覺與計算
直覺有問題的公司和因素,一定是有問題;
反覆計算才覺得貴或便宜,一定不是真的貴或便宜。
7、規則與場內人士
作為場內人士,議論規則是浪費時間
8、宏觀與預測
關心宏觀基本是浪費時間和情緒,預測市場和經濟的基本是傻逼或騙子。
9、高手
高手不說廢話,知者不言,悶聲發財。
10、閒錢
不借錢,用閒錢,是做好的必要條件。
11、平常心
平常心最不平常,與普通人一樣的情緒和反應,是股市最貴的消費。
12、生意模式
最重要,做得好不如命好或選擇好,形勢比人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533

黑馬營走進華為 ——學員謝殿俠談筆記心得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957.html

  導讀:」黑馬營」是中國最具價值的創始人培訓計劃,黑馬創始人的成長加油站,由《創業家》雜誌推出。在成功企業領袖與未來商業力量之間,搭起心靈溝通的橋樑,幫助黑馬企業家完成加速奔跑的夢想,創造更大的未來。著名的華為大學首次對外開放的機會授予黑馬營,黑馬營學員在1月19日-20日為期兩天的華為課程中,參觀了華為,學習了華為精神。以下為黑馬營學員海知筆記創始人謝殿俠課後寫的筆記心得:

昨天田老師提問讀後感受,我強調了從小到大極端強調以客戶為中心和強烈的危機意識對我形成了很大的衝擊。

實際上對於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的價值觀有個大大的問號,因為以客戶為中心和危機意識形成的動力可以直接推動企業的發展,影響公司的收入、利潤和持續增長,如果不能有效執行和傳承,應該很快有反饋會進行糾偏。

但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則不同,如果企業的精神領袖不在了或者思想因為某種原因發生變化了,難以快速形成糾偏機制。略微調整下辭藻:關於奮鬥者為本:一切言論行動,必須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關於長期艱苦奮鬥:我們歷來提倡艱苦奮鬥。。。我們需要大力發揚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何其相似,今天情何以堪?!

雖然華為有名的股權激勵機制可以是一個支撐基礎,任正非的一些思想觀點有不容小覷著影響力,何以這些足以支撐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個政黨、國家可持續性發展麼?

昨天上午的田老師的介紹,昨天下午陳老師用美輪美奐的藝術包裝著華為或者任總文章和時代背景,昨天晚上研讀到深夜兩點有關資料,今天早上6點多爬起來,豁然開朗,很多方面明白了通了,並且也理解了迄今為止高度的危機意識是深層次層面的緣由。

華為動力機制:信仰和利益

三本書來理解:

書中講到的 埃齊奧尼 的 《複雜組織的比較研究》,說了功利權力、規範性權力,蘭普頓吧規範性權利增強為觀念性力量,即傳播知識與思想的力量,從而獲得擁護。

所以功利權力和觀念性力量構成一個組織的發展動力。一手物質,一手精神。

功利權利這方面,華為非常出色,價值實現和價值分配體系在中國的環境下幾乎致臻完善。任總本人僅僅持股1.43%也是一種胸懷。

那麼觀念性力量,具體很大程度上可體現為企業文化的力量

現在華為同樣優秀到卓越,任正非也非常重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這個體系是推動華為形成全球競爭優勢的動力根源。

問題是根源的源頭在哪兒呢?

從目前看是來自於任正非的思想云和思想雨,其本人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是:20多年來主要七成務虛、三成務實;主要在學習、思考、交流、傳播。

所以, 在當下所謂 信用大幅縮水、忠誠加速折舊、偶像皆為泥塑的時代裡,17萬華為人對華為這個商業組織卻形成了極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走出國內,在北非利比亞、冰島格陵蘭、印度班加羅爾、英國倫敦、美國硅谷等全球化發展,不僅僅為了工資獎金,付出的不只是時間拚搏還有可能是生命。

可是僅僅表面上看到的企業文化能夠有這麼大的力量麼?

書中提到了另外一本書,理性於平實中也反覆提到的一本書 馬克思韋伯 的 《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

任正非對之或者對於美國的解讀:可靠的財產權、科學理性主義、公民權利的保護、司法制度、自由創新的教育思想、自由市場福利制度、多樣性包容文化以及美國民眾關鍵時刻爆發出來的英雄主義等。

可是這本書一般更讓人理解的是 新教倫理到資本主義精神到資本主義本身的關係鏈條,改變過去貪婪貪慾是資本主義精神或者資本主義動力,他認為是對非理性慾望的抑制或者至少是一種理性的緩解,說白一些:人們應該對天職富有責任,而工作是為了增加上帝的榮耀,賺錢是為了迎合上帝的召喚,而不是為了肉體的享受,工作即天職。既不是禁慾主義,也不是縱慾。個人只是財富的看管人。

為什麼卡耐基、摩根等企業鉅子基業長青?

他們的艱苦奮鬥精神來自於更深層次的觀念:信仰級的力量,人生下來就有原罪,企業家的創造的財富不是自己的也不是大家的,而是上帝的,自己只是看護人,所以發財了自己身體力行節儉艱苦;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現在是信仰真空或者說轉型的階段。財富增加了社會卻更加混亂了。

我們作為沒有信仰的社會,傳承2000年的社會信仰早被解構了,解構了傳統體系的體系如今自我解構或者正在轉型。

理性的制度基於的終極問題,才是理性大廈的公理。我們沒有公理,只有樸素的道理。行麼?

因此充滿危機意識的華為的真正根源性危機會在哪裡呢,如果要百年老店(還有70-80年)來看。

如何讓華為在任正非之後,或者任正非萬一出現毛澤東晚年失誤的時候,華為怎麼辦?

在下午看到理性和平實中推薦的一本書:man's search for meaning,尋找人生的真諦(人活著的意義)

昨晚網上終於找到了電子版,當然也京東上下單購買了紙版,通讀一遍後發現了更多。

認清一個事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已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沉思來答覆,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覆。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所以任正非父親和本人兩代人在生命意義上的追求,才有了華為和華為的今天。

從精神分析意義療法出發,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實現這一生命本質,詮釋了或者的責任或者奮鬥的價值。

同樣,信仰是一種選擇;理解到了這個層面,我深信華為的價值體系觀念思想體系的力量足以支撐任正非本人以及華為公司可以創造中國史上企業發展到了珠峰的高度。

問題是,沒有終極信仰選擇穩定性怎樣?對外力的抵抗(社會環境的溫床是背離的)如何?

這才是任正非之後華為的風險,經過了毛時代我想他犯下同類性質錯誤的概率對於任這樣聰明和智慧的人來說是小概率時間,幾乎不可能。

華為的價值觀體系在港灣創立之前已經形成體系,李一男等人內部創業之時也聲明過,不偷不搶華為的知識產權,遵守競業禁止約定;可是事實完全相反,並幾乎對華為形成了致命的內部打擊,這個坐直升機快速提拔起來的華為的接班人人選,幾乎像最高副統帥一樣對最高統帥同樣形成了衝擊力最大的打擊。

說明價值觀思想的力量的傳承的不確定性有多大。

另外,股權上,他們還是集中的,而華為是分散的。又增加了這個不確定性。

華為在任正非之後能發展多久,能否基業長青,能否打造第一家現代的中國的跨國企業百年老店?

推薦兩本書,沒準兒有些幫助,沒準兒有可能的鑰匙,這兩本書在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和理性與平實裡面都沒有提。

一本是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踐。

華為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並且力圖打造自癒合、自組織的組織;如果系統應用這套體系,對於自上而下比較強勢但自下而上相對比較弱會是一個彌補,真正從泰勒時代的科學管理發展到真正以人為本(非以僅僅以奮鬥者這為本的)可以自癒合、自組織的組織。

另外一本是精益創業。

華為從通訊企業製造類企業,在往互聯網企業延伸。精益創業不僅僅適用於創業小公司,適用於快速變化時代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