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天狂收13億!“老司機”票房飆上天:有速度還得有激情

3天,票房狂收13億元,打破多項紀錄。

剛剛過去的周末,《速度與激情8》(下稱《速8》)毫無懸念地延續前幾集火爆的態勢,並有望挑戰進口影片票房紀錄,乃至成為中國內地票房的“新冠王”。

速度系列的“梗”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言不合就飆車,花掉上億不眨眼,攜帶香車美女全世界亂竄……從2001年第一部上映,《速度與激情》專註飆車16年,火爆程度持續開掛,在經歷了連續多集開發、導演演員編劇更叠之後,還能保持這樣的受歡迎程度,不得不讓人思考好萊塢系列化電影開發的獨特魅力。

2001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第一部,“速激大家庭”合影

《速8》瘋狂,或挑戰《美人魚》

似乎就是換擋踩油門的事兒,然而《速度與激情》偏偏就是有辦法在玩足7部之後,還能夠把觀眾的目光緊緊吸引到飆車上。

根據貓眼電影數據,截至4月16日晚,《速8》上映3天的票房已經突破13億元,成為今年票房上升最快的影片。

影片在預售中就創下多項紀錄,並以5970萬元的成績,成功打破由系列前作《速度與激情7》(下稱《速7》)保持的零點場票房5247萬元的紀錄,成為內地零點場新冠軍。距離正式上映還有3天時,輕松打破《西遊·伏妖篇》創造的上映前34小時預售破億元的成績,成為國內預售最快破億的電影。不僅如此,該片還打破IMAX版本最快破千萬票房紀錄,上映後一家獨大,連續3天票房占比超過九成,強勢碾壓其他影片。

業內人士預計,《速8》不僅有望突破《速7》創下的進口片票房紀錄,甚至有望挑戰去年春節檔《美人魚》創下的本土票房最高影片紀錄,成為本土票房“新冠王”。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在該片的上一部作品《速7》中也有出現。該片上映後,刷新7項影史紀錄,並成為當時中國票房最高、也是唯一一部票房破20億元的影片。

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從中國市場來看,大環境上,整個4月中國電影市場缺乏優質影片,市場萎靡不振,《速8》的出現相當於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激起了觀眾壓抑一段時期的觀影欲。此外,本身制作精良,又有深入人心的IP(“知識產權”)加持,票房火爆也在意料之中。

單看《速8》這部影片,大明星、大制作、強IP……幾乎好萊塢所有的套路均可以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並且是按照最高級別來配置。飛車特效、猛男辣妹、動作場面,還有那些關於家人和兄弟的情感,這些“期待”都被很好地滿足了。

《速7》和《速8》連續的成功,讓它正超越《變形金剛》,成為內地影史上最賣座的好萊塢系列電影。當然,前提是不把“漫威”旗下龐大的作品家族當作一個單獨系列。

越來越風光的秘訣

在好萊塢影史上,玩出一個火爆的套路並不難,但是要讓一個套路連續火爆這麽多年,並且不讓觀眾有審美疲勞,甚至越來越火,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慣例,很多系列影片往往第一部票房火爆,會接著拍續集,但越往後票房越發低迷,最終片方來一部悲情的終結篇給這一系列畫上句號。近期上映的《生化危機》、《金剛狼》系列就是例子,捧場者多為“資深鐵桿粉”,對路人的吸引力已十分有限。而《速度與激情》系列卻越戰越勇,特別是後面幾部,票房屢破紀錄,令人嘆服。

業內人士分析了《速8》火爆背後的原因。首先,《速度與激情》系列本身內容題材仍然是觀眾追捧的題材之一,正如藝恩咨詢研究副總裁侯濤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在好萊塢科幻大片與超級英雄占據主流的大環境下,‘速度與激情’系列絕對屬於爆點,持久力強。”

《速度與激情》系列貢獻了很多經典飛車鏡頭

但如果僅僅認為好的題材和IP是該系列電影持續火爆的主要原因,那就想簡單了。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表示:“《速8》電影是系列電影中做得比較好的,其他系列電影目前還難以企及。有兩個原因比較重要,一個是類型符合電影的觀賞趨勢;一個是他們每一部都做得好,特別是越來越好。”

那麽是什麽觀賞趨勢被《速度與激情》系列把握了呢?

在陳少峰看來,最重要的是做系列電影本身是IP自我孵化、自帶粉絲的一種方式,要盡量做系列化的影視節目,而不是簡單的IP開發。其次,在中國內地,電影的主流消費者以“90後”為主,需要增強故事、視效的科技表達和體驗感。第三,觀眾口味提高了,制作精良比大牌演員更重要,演員支出占比不能太高。

系列化暗藏變化“心機”

“速度與激情”能夠獲得成功的很大原因,在於它是一個真正的“系列”,而不是共用一個IP的續集。

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最明顯的就是在“團隊”的打磨上。隨著一部一部故事的發展和成熟,“主角團隊”的概念也慢慢穩定了下來,通過老人帶新人,這樣既不會讓人覺得突兀,也可以讓新加入的人物迅速為觀眾所接受。

《速度與激情》換過很多導演。但是到現在第八部,前後邏輯幾乎嚴謹一體,只有第三部“東京漂移”略微偏離故事內核,有點兒“番外篇”的意思。由此看來,導演們並沒有 “自說自話”,為了追求系列性還是下了功夫的。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說:“你說飆車戲吧。飆了那麽多場車,不管是純粹的比賽也好,還是為了玩命救人等把飆車元素插入到情節中也好,其實套路就是那些啊——核心就是換擋踩油門嘛。可是《速度與激情》偏偏就是有辦法在7部之後,還能夠把你緊緊吸引到飆車的現場中。你以為不會有新意了,但就是能讓你爽到大呼過癮。”

不僅僅是飆車的新意叠出,《速度與激情》系列其實也暗藏變化的心機。

《速度與激情》深知速度重要,激情更不可少。續集大幅增加了動作場面和情感劇情。

《彭博商業周刊》對《速度與激情》系列發表了最新“拆解”文章,通過計算這個系列前7部電影中不同場景出現的時間點的變化,找到了它如何把觀眾口味變化變成劇情上的精確調整。

“賽車文化”是這部電影早年最重要的標簽。但通過計算後發現,《速度與激情》系列正在逐步淡化這種標簽。比如,電影中真正賽車的鏡頭從第三部最多的15分10秒,下降到了第七部僅有的33秒(最新的《速8》的賽車鏡頭也很短);主角們談論賽車的時長也從第三部的10分52秒,一路下降到了《速7》的3分鐘。

與“賽車文化”式微相對應的,是動作場面和情感劇情的大幅增加。

在“飛車追逐”、“爆炸”、“持槍鏡頭”、“貼身肉搏”這幾項的表現上,《速7》都創造了這個系列的新高;前四部提及“家庭”的次數為6次,而後三部達到了24次。這種變化,正是適應了這一系列從“美式賽車大片”成長為“全球動作大片”的路徑,減少賽車戲份,而增加那些普世元素:複仇、家庭、成長、責任。

隨著不斷的摸索與嘗試,故事講得已經爐火純青,圍觀群眾自然加倍擁戴。

“老酒換新瓶”老IP新創意

近年來,好萊塢越來越善於運用已經成功的電影IP翻拍或是拍攝續集。

在1995~2014年間,好萊塢共翻拍了326部電影,創造了108億美元美國國內票房,平均票房3313萬美元,是原創劇本電影票房的兩倍多。而系列化的電影更是成為了票房的主力軍。在2012年票房前100名的電影中,續集的數量是1999年的5倍。

好萊塢片廠會不斷培育新的續集電影品牌,以防觀眾厭倦已有的續集電影品牌後出現“青黃不接”局面。如2015年上半年,基於同名漫畫的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和基於英國繪本的電影《帕丁頓熊》便作為新的續集電影品牌出現。利用系列化持續維護同一品牌價值的做法,成為了好萊塢尋求市場穩定性的一種重要策略。

“好萊塢電影的系列化開發有自己的技巧,這種可以系列化的電影都是最有價值的IP,如何維護好是有很多策略的:一方面要保持作品之間的連續性,比如人物設定;另一方面要有創新,例如這次《速8》導演換了,主角被黑化變成反派角色,也加入了不少新人,包括在‘古巴第一次取景拍攝好萊塢大片’對觀眾也是巨大的賣點。這些理念值得國內電影行業借鑒。”彭侃告訴第一財經。

業內人士透露,《速度與激情》的第九部和第十部正在開往影院的路上疾馳,有望未來四年內面世。充分挖掘IP潛力、不斷吸引粉絲套牢觀眾,演員範·迪塞爾率領的一眾“老司機”,可能是國內電影同行開發IP的最佳帶路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