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監管層近來不斷加大對上市公司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且有不少上市公司被嚴懲的前車之鑒,但還是有上市公司選擇鋌而走險並最終付出代價。
4月12日,天龍集團(300063.SZ)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的警示函,公司在募集資金置換前期投入自籌資金時,未及時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且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購買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也未及時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從屢發新規整治亂象,到前段時間開出史上最大罰單,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越加嚴厲。Wind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滬深兩市已有55家公司因涉違規被處罰,其中40家違規公司行為均涉及到信息披露問題。
具體來看,未及時披露重大事項成為監管層處罰上市公司的重災區,共31家上市公司撞上“監管槍口”,包括未及時披露有關人員持股情況、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業績變化。
2017年3月30日,聯創電子發布公告稱,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處分決定。2016年1月至4月,聯創電子控股股東之一鑫盛投資兩次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金額共計5940萬元。鑫盛投資所占用資金已分別於2016年5月、9月全部歸還。公司未對上述事項及時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臨時報告披露義務,且公司2016年一季報披露稱不存在控股股東對公司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情況,半年報披露稱不存在關聯債權債務往來。公司、董事長及相關當事人受到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
2017年1月17日,美都能源發布公告稱,上交所發函對其公開批評。截至2015年12月,美都能源因處置金融資產實現投資收益共計3.17億元,上述資產出售事項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並對外披露,但公司未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序,也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僅在2015年年度報告中予以披露。公司也未及時披露2015年3月以2820萬元的交易價格轉讓全資子公司海南美都置業有限公司60%股權一事。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重要義務,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甚至是最主要的依據。信披違規則會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容易造成不良市場影響。
從處罰金額來看,ST慧球無疑位居處罰金額最高位,2017年2月23日晚間,ST慧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4份處罰書,顧國平、鮮言分別累計被罰180萬元、150萬元,且均遭終身市場禁入,上市公司累計被罰240萬元。2月24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宣布對鮮言在2015年牛市期間操縱“多倫股份”(“匹凸匹”)股價一案,罰沒款就達34.7億元,這也是證監會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
另外,還有金新農、*ST紫學、西部黃金、現代制藥、鞍重股份、益盛藥業、*ST昆機、上海物貿、依頓電子等11家公司被處以罰金,處罰金額分別為210萬元、171萬元、130萬元、73萬元、60萬元、60萬元、40萬元、40萬元、14萬元。
除了已經開出罰單的上市公司,近期監管層也在緊鑼密鼓地對一些公司進行立案調查。2017年4月12日,大連控股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多項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4月8日,雅百特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信息,也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4月1日,新力金融發布公告稱,因涉嫌違反《證券法》規定被立案調查,該公司3月份曾收到安徽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因子公司對安東方金河房地產公司、淮南市榮勝昕安房地產公司等的融資租賃應收款已經逾期,但子公司未按照公司制定的壞賬準備計提政策計提壞賬準備,導致公司2016年半年度報告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