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三角城市商品住房庫存告急 急需供給端發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9/1092546.html

針對熱點城市庫存減少情況,相關部門已經發文從供給端進行相關指導。

4月6日,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布了由住建部和中國國土資源部共同簽發的《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到:各地要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

其中具體指出,消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消化周期在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消化周期在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消化周期在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全國70個重點城市中,至少有45個城市的庫存消化周期在12個月以下(含12個月)。

其中南京、杭州、合肥、南昌、鄭州、惠州6個城市在過去六個月的平均去庫存周期都在6個月以下,必須顯著增加供地。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的平均去庫存周期在6-12個月,深圳在12-18個月。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指出,上海、蘇州、南京、杭州等地,尤其是一線城市,土地的實際供應無法突然增加,這就造成了這些地方一旦有土地出讓就會遭遇房企爭奪。因此急需在庫存降低的城市加大土地供應。此外,土拍過程中競自持、配建措施很有必要,如此可留下有運營能力的房企,而非造成房企拿高價地幹擾整個市場。

持續熱銷

據“南京樓市”自媒體號統計,南京目前2.5萬元/平方米以內樓盤,共39個,集中在江寧、江北、板橋、麒麟區。河西、城中區內,2.5萬元/平方米以內樓盤已經絕跡,城東、城北、仙林等區域的2.5萬元/平方米以內樓盤也正在絕跡。

庫存減少的背後,是調控升級之下,南京樓市沒有明顯降溫。當地房管局數據顯示,3月27日至4月2日,南京多個樓盤集中開盤。經記者估算,其中6個項目售罄、3個項目去化90%以上,4個項目去化在59%以上。

南京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晚24點,南京樓市清明小長假期間(4月2-4日)共認購商品 住宅15套、成交803套。與去年清明小長假認購1374套、成交860套相比,認購下跌近50%,成交下降近6%。

這樣的情況在長三角多地並不少見。比如上海,戴德梁行數據顯示,受政策及季節因素影響,一季度上海新建商品房住宅市場共成交129.98萬平方米(10594套),同比下降68.69%(67.72%);其中2017年2月成交36.3萬平方米,為近5年來單月歷史成交最低。

戴德梁行指出,雖然上海樓市整體成交量下滑,但市場依舊供不應求。一季度新增供應103.37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供應量104.68萬平方米基本持平,其中78.0%的新增面積在外環以外;成交均價為47335元/平方米,環比2016年四季度上漲6.0%,同比上漲35.48%。

供給側入手

《通知》下發第二天,南京土地市場網掛出2017年第二批預公告信息,共計劃出讓18幅地塊。其中浦口、六合、江寧各5幅,河西、城南、城北各1幅,商品住宅類用地12幅、商業類用地6幅,用地總面積約99.78公頃。其中5幅為國土局2月底公布的計劃今年上半年出讓的地塊。

據當地房管局統計,截至3月底,南京新房庫存已跌破20000套;而在3月初,庫存還有22814套;二手房市場近一個月持續上漲,很多板塊二手房掛牌價已經超過新房價格。

杭州也有類似情況。房管局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杭州九區顯性庫存為571.7萬平方米,比2016年9月底的713.2萬平方米下降了141.5萬平方米,降幅19.8%。總庫存方面,期間九區供應宅地建面410.2萬平方米,商品住宅成交面積511萬平方米,總庫存下降了100.8萬平方米,下降14.1%。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9月30日開始各地陸續出臺的調控政策主要從需求側入手,且主要以“限”為主。而此次兩部委文件則主要從供給側入手。

業內人士稱,通過對土地供應結構性的調整以及嚴防出現高價地等規定,將更有利於引導房地產商以及購房者對於市場的預期。

實際上,北京已經在加大土地供應。北京市規劃國土委3月31日表示,一季度,北京已供應經營性用地約230公頃。其中商品住宅供地161公頃,是去年同期的6.2倍,是去年全年商品住宅實際供地量的1.5倍。

今年一季度在樓市普遍降溫的情況下,部分房企仍積極拿地。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0%;各城市成交量均增長,其中二線城市同比增長19.0%,增幅最大。

或許,正如張宏偉所言,拿地方式的改變,可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房價。比如上月太倉土拍歷史上首次推出限價制度,每幅地塊均設置網上競價終止報價以及一次性報價最高價,最終地價控制在溢價率50%左右;此前,南京、合肥均采取網上競價方式,同時配合熔斷機制。

不過張宏偉認為,這更多是對市場預期的引導,短期內對市場改變不大。從供地角度來看,現階段落地仍有阻力,因為一旦推出就易成為高價地,會削弱調控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