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貝萊德裁減基金經理 人工智能真會取代人類嗎?

3月28日,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宣布,將對其主動型基金業務進行重組,計劃裁去一批主動型基金經理,並用量化投資策略取而代之。

不過,不要以為量化基金真的就表現出色——至少對貝萊德來說並不是這樣。根據貝萊德2016年12月底發布的月度客戶簡報,截至去年11月,5個量化策略基金中,有4個基金的回報為有史以來最差水平。此外,在貝萊德所有量化策略基金中,表現不佳的占了近2/3。貝萊德集團好像更像是“找點事情”做做,而不是真的找到了“生財之道”。

那麽,這樣做的理由又是什麽呢?

主動型基金日益萎縮

貝萊德計劃裁員的基金經理都是從事主動型基金運營的。在過去幾年中,主動型基金管理的客戶資金不斷萎縮。貝萊德集團管理的主動型基金資產從三年前的3173億美元下降到去年底的2751億美元,而與此同時,貝萊德管理的總資產不斷上升至5.1萬億美元。其實,貝萊德此次裁員重組計劃借鑒了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經驗,2015年,Pimco砍掉數個股權基金,負責選股業務的副首席投資官離職。

“我們到處都觀察到客戶資產從主動基金轉向被動基金的流動,這是件好事。我們都認為,被動基金效率高,而且非常透明。今後10年,這樣的趨勢還會繼續下去,所有人都會最終對此習以為常。”PIMCO的全球分析主管Ravi Mattu在彭博巴克萊指數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

主動型基金日益萎縮並不是貝萊德集團一家基金的現象,而是最近幾年來華爾街的新趨勢。主動型基金試圖通過分析和篩選優質的股票或者其他證券組合來得到超過基準指數的回報。與此相對,被動型基金,包括指數基金和指數ETF就不需要多少分析和篩選的技能,只要按照指數的權重配置資產,確保基金表現能夠跟蹤指數回報即可。

據國際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在過去的12個月中,主動型基金約有3074億美元的凈流出,其中,主動型股票基金流出3629億美元,而主動型固定收益基金則有少量流入的跡象。2016年主動型基金的資金流出創歷史紀錄。而被動式指數基金則在同期有6136億美元流入,其中被動型股票基金有4334億美元流入。

“股票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很多年前就開始逐漸把資金從主動型基金移到被動型指數基金。固定收益方面的機構投資者在最近15年里也開始了。在未來10年里,更多的人會明白這個大趨勢。無效勞動的風險和基準指數的多因子演化使得主動型基金越來越難證明其工作的成績。”貝萊德集團的iShare Smart Beta產品策略主管羅伯·內斯特(Robert Nestor)在上述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道。

不過,雖然主動型基金不斷萎縮,但是目前還是市場主流,到今年2月底,主動型基金約有5.6萬億美元的資產,占基金管理總資產的63%。主動型股票基金5.6萬億美元,占股票基金管理總資產的55%。

不可忽略的基金管理費

依舊占據市場主體的主動型基金不可能都超過市場大盤的表現,但是它們收取的管理費卻都明顯高過被動型指數基金。市場上主動型的股票基金每年收取的費用占投資額的比重從將近1%到將近2%不等,以高風險高收益著稱的私募基金管理費則更高,而被動型股票指數基金由於不需要分析師和基金經理,每年的管理費僅為投資額的0.2%,甚至更低。

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以後的長期“零利率”時代,主動型基金每年比被動型基金多收取的管理費相當於投資5年期國債的全部利息收入,這不再是個可以忽略的因素。投資者的眼光開始註意到管理費並且對其合理性產生疑問。

“主動型基金的真實表現並不如投資人想象的那樣。主導型基金萎縮的最終責任在我們身上。主動型基金中最受到威脅的是Closet Index基金,它們收的費用太高了。”WisdomTree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主管哈伯(Rick Harper)在上述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道。

Closet Index基金並不是一個基金公司開發和銷售的基金種類,而是投資人對表現並不“主動”的主動型基金的諷刺稱謂。主要特指那些收著主動基金級別的管理費,但是總不願意承擔風險,滿足於跟蹤市場指數的基金,其特征就是雖然投資組合與指數型基金的組合不完全相同,但是收益率永遠與指數高度相關。

造成主動基金優選的股票表現與大盤指數高度相同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專家認為,金融危機後市場結構改變,股票之間的價格關聯上升,所以無論如何選股都與大盤表現高度相似。也有人認為,基金經理激勵機制造成部分基金經理不思進取,但求無過,造成主動型基金的表現趨同與被動型基金。再有認為,目前主動型基金為了保障基金風險不會超過指數太多,造成基金經理選股時限制過多,能選擇的有限,最後結果也和風險一樣趨同於指數。

無論什麽原因造成主動型基金無法取得超過被動型基金的收益,主動型基金的投資人都不會願意付出高昂的管理費後,再接受一個與被動型指數基金一樣的收益。

當然有不少主動型基金表現優於大盤,但是在全行業的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投資人發現選到一個能夠表現優於大盤還能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基金的難度,不亞於選擇一個能不斷上漲的股票。既然選股票,選基金都這麽難,索性轉向指數基金,不再進行優選,至少能省下不少管理費。

引入人工智能

“但是我並不認為主動型基金會由此走向消亡,投資者還是對主動型投資有一定的需求。以後資產管理將有一條清晰的劃分,如果你不希望太多的風險就幹脆不要優化,直接投資被動型指數基金。如果你希望承擔更多的風險那再投資主動型基金。”內斯特說。

主動型基金的不斷萎縮造成了主動型基金從業人員相對過剩的局面。投資人把資金從主動型基金不斷移向被動型指數基金,造成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大大降低,對基金公司的盈利造成沖擊。

貝萊德集團這次調整並不是第一次重組業務的嘗試。早在2012年,貝萊德集團就撤換了其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分析和管理團隊。但是這些基金的表現並沒有隨著新人的上任而好轉,客戶資產凈流失的現象也沒有緩解。據《華爾街日報》統計,超過一半的貝萊德傳統主動型股票基金在2016年表現不及大盤指數。

貝萊德集團為了扭轉2016年的局面,把加拿大退休基金CEO威絲曼(Mark Wiseman)挖來成為管理主動型股票基金的主管。這一次,威絲曼不再試圖扭轉主動型基金的不斷萎縮,以及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大大降低的歷史趨勢,而是關停部分主動型基金,裁撤員工,通過節約基金的開支來降低基金公司的盈利沖擊。

為了留住部分有主動型投資需求的客戶,貝萊德集團把部分主動型基金並入量化基金,量化基金利用計算機程序代替基金經理來優選股票。

“信息的民主化讓主動型管理更加困難。我們必須改變生態,更多依賴大數據、人工智能、因子分析和建模等傳統的量化的投資策略。”貝萊德集團創始人和執行長勞倫斯·芬克(Laurance Fink)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貝萊德集團的量化基金團隊來自於2009年購入的巴克萊全球投資部,整個團隊在量化基金上已經有30年的歷史。這次貝萊德集團的主動型股票基金從基金經理運作轉向量化運作, 至少從去年的表現來看,不一定是因為計算機程序比人更聰明。可以想象,當市場上大部分基金都在試圖優選股票超過大盤的時候,資本市場上不會有這麽多機會能讓這些基金把握並取得成功。不過,量化基金擁有低成本的優勢,其管理費只有基金經理管理的主動型股票基金的一半左右。這樣的低管理費水平有助於留住客戶,同時其低成本水平更能保障基金公司的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