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谷歌翻譯爆紅,說明人們缺乏對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自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401/162350.shtml

谷歌翻譯爆紅,說明人們缺乏對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自信
羅超 羅超

谷歌翻譯爆紅,說明人們缺乏對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自信

中國用戶要建立技術自信,不要對海外公司盲目崇拜,不要瞧不起中國公司。

過去一周刷爆朋友圈的科技新聞,除了三星Galaxy S8之外就數谷歌翻譯App開放中國地區訪問這事兒。谷歌翻譯App不只是支持常規圖文翻譯,還支持語音、文字圖像掃描的實時翻譯。不少媒體報道谷歌翻譯App的炸裂,甚至有媒體用幾個案例去評測得出結論,谷歌翻譯秒殺國內一眾翻譯。還有人則將這一舉動視作是谷歌重返中國市場的信號。然而,這些報道均對谷歌翻譯App開放中國區進行了過度解讀——只不過是谷歌的一次常規升級,將其包裝為“重大更新” 博眼球之意甚於其他。

事實上,谷歌在2010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旗下翻譯(translate.google.cn)和地圖(ditu.google.cn)就一直能夠被正常使用。然而過去七年其翻譯App所接入的服務是translate.google.com,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App無法被正常使用。現在谷歌翻譯App將中國區的接入服務調整為translate.google.cn,因而可以正常訪問,從版本號為5.8來看也沒有大更新。國內媒體驚呼谷歌翻譯重大更新,說明過去谷歌翻譯網頁版在中國沒存在感,因為被媒體驚呼為“炸裂”的功能事實上在過去的網頁版也支持。

為什麽谷歌翻譯App受歡迎?

跟許多熱門App不同,翻譯應用一直在“坐冷板凳”,人們需要時它很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不需要的時候用戶可能就會忘了它。近期谷歌翻譯App一夜爆紅也有多重原因,除了中國用戶和媒體對谷歌的迷之情結之外,從技術層面來看谷歌翻譯App爆紅還有幾個關鍵因素:

1、移動App帶來全新的翻譯場景。谷歌翻譯網頁版和App使用的是相同的技術,但移動App帶來了新的翻譯使用場景,比如語音和圖像。過去互聯網翻譯的典型應用場景是學生使用它閱讀英語論文,或者外文網頁,更多是在工作、學習中。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則讓翻譯App被用於與不同語言的人交流、去海外旅行時翻譯菜單、看英文原版書時翻譯文字等等,這是谷歌翻譯App受關註的原因之一。

2、應用神經翻譯技術後更智能。谷歌翻譯在去年底進行了真正的大升級,底層技術由原先“基於詞組的機器翻譯”轉變為“神經機器翻譯”,說白了就是引入深度學習技術,不再是基於大量語料的統計,而是讓機器不斷學習優化算法。從許多測試來看,引入新算法的谷歌翻譯確實變得更聰明,人工智能在2017年進入應用爆發年,翻譯App是AI技術的受益者。谷歌App讓一些過去不關註谷歌翻譯的人發現了這一點,驚呼原來翻譯可以這麽聰明。然而基於深度學習的翻譯技術,NMT並不是谷歌首創,百度翻譯使用這一技術在2015年5月(然而許多中國媒體選擇對此視而不見)。

3、谷歌主動推進翻譯App入華。谷歌過去七年都不管無法使用翻譯App的中國用戶,為什麽一夜之間要支持?自然不是程序員的突發奇想,一個核心原因是谷歌的主動推動。谷歌這次還破天荒地對媒體回應,稱“將與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維護這些應用程序,運營的服務仍然存在,並將接受任何政府發布的請求或審查。”之所以要積極提供在華服務,核心原因是翻譯技術並不完全依靠工程師的算法,人工智能基礎是海量高質量數據是婦孺皆知的道理,谷歌翻譯去年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之後急需大量的語料,尤其是占據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由大量少數民族組成的中國用戶的語料。

谷歌翻譯秒殺中國翻譯?“Add eggs”

那麽,谷歌翻譯真的如同一些媒體所評測的那樣秒殺國內翻譯App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用幾個Case來測試翻譯App的準確度,沒任何說服力,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有媒體用一些case測試就得出結論說谷歌翻譯更強大,這缺乏邏輯。很簡單,也有媒體找到許多case來證明百度翻譯甚至微軟翻譯都比谷歌更準。比如擼啊擼、牛逼、露陷等case,百度翻譯得就更接地氣一些。再比如“然並卵”谷歌翻譯為Add  eggs成笑話,無論是百度翻譯的“However,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還是其它,都比谷歌翻譯合適,類似案例很多。但窮舉沒有任何意義,究竟誰表現更好,專業評測結論更有說服力,而最終裁判則是用戶的選擇。

第二,理論上說谷歌翻譯不可能比中國翻譯更“炸裂”。谷歌翻譯網頁版7年都可以用,卻幾乎被遺忘,除了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之外,不如中國翻譯App好用或許是另外一個原因。大家在技術原理上都應用深度學習技術,百度還用得更早。更重要的是,中國玩家,百度、有道甚至微信,手里的中文語料都更多,再加上有接地氣的本土運營,憑什麽會比谷歌翻譯差?畢竟AI最基礎除了算法還有數據。一些媒體吹噓的類似於“Word Lens”(掃碼翻譯)、語音翻譯,百度翻譯早已支持,且表現不遜色於谷歌翻譯。其實,其他基於語料的應用領域比如輸入法、語音識別,谷歌在中文上的表現都不如中國玩家,核心原因還是因為退出中國市場之後缺少足夠多的中文語料所致。

中國用戶急需建立國產技術自信

從谷歌翻譯App被過度解讀甚至言過其實的吹噓,能看出一些媒體對國外互聯網巨頭的盲目崇拜,當然,這也迎合了中國許多谷歌粉絲的情緒:谷歌的是好的,百度的是差的;矽谷的是創新的,國產的是抄襲的;國外公司是高大上,國內公司是土肥圓。然而現在愈發清晰的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技術上已經逐步跟國外公司看齊,在一些領域甚至已經取得領先,比如翻譯。

百度翻譯早已進軍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支持20多種語言和700多個翻譯方向,引入“中軸語翻譯技術”實現了葡萄牙語、泰語等小語種之間的翻譯。在商業模式上百度翻譯不只是免費給用戶提供翻譯服務,還在企業級市場布局,走開放平臺模式,包括華為手機、敦煌網在內的1萬個應用已接入百度翻譯平臺,這已經證明其技術能力。除了總是被與谷歌對標的百度,中國的微信翻譯支持聊天內容的直接翻譯,還有一些平臺提供類似於翻譯Uber這樣的共享經濟+人工翻譯模式。這些玩法都體現出中國翻譯應用的創新和技術實力。

不論谷歌翻譯是否入華,百度翻譯們與谷歌翻譯在世界舞臺較量也是必然。翻譯的本質是人工智能應用,它正在取代人腦的重複工作。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說機器翻譯未來會取代同聲傳譯引發爭議,或許這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取代書面翻譯卻在成為現實。而不論是翻譯還是別的AI應用,中國互聯網公司都跟矽谷巨頭在同一起跑線上。由於有大數據優勢,中國互聯網公司甚至在某些領域表現更好,比如人臉識別技術,這個領域的四只獨角獸全部在中國,其中美圖秀秀已將國際化上升為公司戰略,正在發力美國等市場。

我一直認為,中國互聯網全球化競爭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一方面中國市場人口紅利消失,互聯網公司紛紛出海求發展獲增長;另一方面則因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具備與海外巨頭在世界舞臺角逐的能力。“抄襲矽谷”在過去確有發生,但那是十年前,現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比肩甚至領先於矽谷,移動支付、微信、共享單車、O2O等領域都出現了大量的中國創新,芯片、操作系統、數據等底層技術中國公司也在努力補齊短板。現在許多領域,比如新零售、智能手機、內容文娛產業、雲計算、以及地圖、翻譯等等,中國互聯網都在出海。這對於中國而言是好事。中國用戶要建立技術自信,不要對海外公司盲目崇拜,不要瞧不起中國公司,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結論會很不一樣。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頻道(luochaotmt)

谷歌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