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數據。該數據擴展了貨幣範圍,首次單獨列出了人民幣的持有情況,IMF成員國所持有的人民幣總量為845.1億美元。
“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是基金組織統計部管理的一個數據庫,其中包含報告國家/轄區的期末季度數據。在單獨列出人民幣儲備信息後,該數據現已包括了8種貨幣 :美元(63.96%)、歐元(19.74%)、英鎊(4.42%)、日元(4.21%)、澳元(1.85%)、加元(2.04%)、人民幣(1.07%)、瑞士法郎(0.17%)。其他所有貨幣則被包含在“其他幣種”項下(2.55%),不作區分。
此次數據是基於2016年第四季度的調查。此調查就是“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它在自願基礎上,以統計總量的形式列出基金組織成員國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貨幣構成。目前,共有146個數據報送方,包括基金組織成員國、多個非成員國家/經濟體以及持有外匯儲備的其他機構。該數據在加總後按季度向公眾發布,以確保各方信息的安全。
單獨列出人民幣表明,自2016年10月1日起,基金組織成員國可以將其持有的用以滿足國際收支融資需求並以人民幣計價的對外資產記為官方儲備。 這也無疑表達了人民幣正式朝著國際儲備貨幣再邁進了一步。
“有學者認為,是否能在COFER中單獨統計,可以看成一種貨幣是否成為公認國際儲備貨幣的標誌,而並非僅僅看是否進入特別提款權(SDR)。當然,單獨統計本身也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葛佳飛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當前,COFER是IMF統計部管理的一個數據庫,其中包含報告國/轄區的期末季度數據。在未單獨列入人民幣之前,COFER中區分七種貨幣:美元(63.98%)、歐元(20.34%)、英鎊(4.72%)、日元(3.77%)、瑞士法郎(0.28%)、澳元(1.84%)和加元(1.89%)。所有其他貨幣不加區分,歸為“其他貨幣”一類(3.19%)。IMF表示,公布這些名單與IMF致力於提高數據透明度的工作相一致。
其實,有很多國家對官方外匯儲備的構成均嚴守秘密,只有美國等部分國家披露其構成。葛佳飛對記者表示:“也有可能部分國家將外匯儲備構成當成國家戰略了。”
此前,IMF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自2016年10月1日生效。至此人民幣成為該貨幣籃子中除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外的第五種貨幣。
早在2015年IMF仍在對人民幣進入SDR做可行性研究時,各界就認為,針對國際儲備份額標準來看,人民幣“入籃”仍欠火候,主要原因就在於,當時IMF的COFER數據尚未就人民幣進行單獨統計,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考察中被歸入占比為3.2%的“其他貨幣”中,可見份額尚低。
至於COFER對於人民幣緣何如此重要,這還要從SDR籃子貨幣的標準說起。
IMF關於SDR籃子貨幣的“可自由使用”標準主要考察四個指標:該貨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以該貨幣計值的國際銀行借貸、以該貨幣計值的國際債券,以及即期外匯交易量。該標準與“主要出口國”標準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所考察的數據並不是前五年的歷史數據,而是最新數據。同時,相對於“主要出口國”標準來說,它也更受統計數據不足的制約。
就第一條而言,即該貨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權威數據正是來源於IMF的COFER數據庫。目前,在IMF官網即可查詢COFER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