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們研究了38部遊戲改編電影,發現了這些規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28/162195.shtml

我們研究了38部遊戲改編電影,發現了這些規律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我們研究了38部遊戲改編電影,發現了這些規律

從1993年《超級馬里奧兄弟》開始,遊戲改編電影便開啟了自己極為坎坷的道路。

近期,三部遊戲改編電影《刺客信條》《生化危機:終章》《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陸續上映,再次將遊戲改編電影推至風口浪尖。畢竟三部影片中,除了《生化危機:終章》憑借15年的情懷和女戰神愛麗絲的表現為影片贏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外,其他兩部作品則有些差強人意。

從1993年《超級馬里奧兄弟》開始,遊戲改編電影便開啟了自己極為坎坷的道路,口碑撲街、票房撲街成為該類影片給人的一貫印象。2016年,《魔獸》《憤怒的小鳥》上映,其口碑和票房都在給人一種為遊戲改編電影“正名”的印象。然而,今年上映的這三部作品不禁讓人懷疑,24年7個大類的38部作品竟然沒能改變這一類型電影的“魔咒”,難道遊戲改編電影真就是“扶不起來的阿鬥”?

24年7類共38部作品 看遊戲改編電影的冰火兩重天

1993年,由熱門遊戲《超級瑪麗》改編的《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開啟了遊戲改編電影的篇章。隨後,《生化危機》系列、《古墓麗影》系列、《靜寂嶺》系列、《街頭霸王》系列、《極品飛車》、《魔獸》、《憤怒的小鳥》、《刺客信條》遊戲作品紛紛被改編電影。據文創資訊粗略統計,24年來至少有38部遊戲改編電影作品出現。

梳理遊戲類別,不難發現,格鬥、動作冒險、恐怖、射擊、角色扮演等遊戲成為當仁不讓的改編大戶,而休閑益智類遊戲相對較少,但是隨著《憤怒的小鳥》大獲成功之後,《俄羅斯方塊》、《割繩子》等也宣布將開拍電影,有壯大的趨勢。從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來看,動作類、恐怖類、魔幻類、科幻類等成為主要改編目標。接下來,文創資訊將以遊戲作品類型對這38部改編作品進行相關分析。

首先,格鬥類遊戲改編電影,劇情、功夫、人設缺一不可。

《街頭霸王》系列、《格鬥之王》系列、《生死格鬥》、《鐵拳》、《殺手:代號47》等均為格鬥類遊戲改編電影。除了《格鬥之王》、《殺手:代號47》票房收益高於成本、評分在5.7~5.8之間外,其他5部作品均表現不佳。

為什麽會有如此現象?從表面來看,功夫和人設往往成為格鬥遊戲改編電影的兩大主要槽點:和現如今抗戰神劇中手撕鬼子一樣,格鬥電影中,功夫男女擺弄幾下花拳繡腿,就能拯救世界?簡直難以理解。在人設方面,早期遊戲中的人設往往比較誇張,辨識度極高,而電影如果照搬遊戲造型,就會顯得太過怪異,如果在制作中稍微做出一點改變,玩家就難以接受,很多情況下,兩邊討好卻兩邊不落好。

最為重要的是,血腥暴力有余、劇情嚴重不足成為格鬥遊戲改編電影的通病。首先,預算不足捉襟見肘。由於格鬥遊戲的知名度不及其他大作,片方對其缺乏信心,制作成本基本在1800萬~5000萬美元之間,屬於小成本制作。同時,劇情創作能力不足,就連票房收益極高的《格鬥之王》也不得不背負這樣的評價:“電影被它糟糕的劇情所拖累”成為爛番茄網站上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格鬥類遊戲改編電影只能淪落為各種打鬥、賣身材和惡搞,再加上本身電影號召力自然落居下風。

文創資訊建議:格鬥類遊戲改編電影作品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投資方的信心,首先是遊戲類型不太適合改編,因為劇情極為缺乏,這也是這類作品難以火熱的基本原因,當然也有例外,如《格鬥之王》就憑借其濃烈的個性風格而取勝。因此,想要改變影視作品,就必須要有好的編劇、武術指導和設計,在擁有較好的故事線推進的情況下,功夫必須紮實,但是不要淪為一言不合就打架,人設與原作須有一定的協同性,買身材與惡搞顯然不符合這類電影的主流趨勢。

其次,動作冒險類遊戲改編電影,讓本有的故事線及人物更加豐滿。

這一系列的影片較多,有《古墓麗影》系列、《吸血萊恩》系列、《如龍》、《波斯王子:時之沙》、《紅色派系:起源》、《瑞奇與叮當》、《刺客信條》等作品。基於動作冒險類遊戲市場廣泛,且有成熟的世界觀,改編成電影的難度較小,因此成為遊戲改編電影市場的寵兒。

但是對於該類作品來說,如果對冒險、動作運用得好,有可能創造票房奇跡,相反則會在撲街的道路上一走到底,如票房與口碑表現均不錯的《古墓麗影》系列、《波斯王子:時之沙》《如龍》《刺客信條》等作品,口碑和票房表現均很差的如《吸血萊恩》系列。

但是分析較為成功的影片可以看出,成功各有不同。就《古墓麗影》來說,安吉麗娜·朱莉與《古墓麗影》相互成就。雖然影片在內容方面沒有挖掘出太多新穎有趣的元素,基本局限在了找寶藏的老套路中,但是,朱莉飾演的勞拉·克羅夫特是遊戲改編電影歷史上首位女主角,她對遊戲主角的高度還原為影片增色不少。可見,遊戲改編電影選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對《波斯王子:時之沙》來說,雖然其票房沒有達到預期,但已經達到了當時遊戲改編電影的最高票房,其主要原因在於劇情比較豐富,既有波斯和印度大戰的背景,也有時之刃和時之沙的奇幻道具,更有公主和王子的愛情線索,相對來說可塑性很高,再加上一定的攀爬元素和特效,就很容易成為一部皆大歡喜的爆米花電影。

對於《刺客信條》來說,這部全新系列的開始,既有老東家育碧的加持,還有法鯊的盛世美顏,甚至遊戲中信仰之躍的驚艷一跳,無疑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雖然該影片也因為劇情等原因被觀眾詬病,但是,相信這是該系列的初次嘗試,其宏大的世界觀將會日益完善。

而對於《吸血萊恩》來說,其制作成本本身不高,尤其是第二部和第三部直接放棄了院線票房,通過極低的成本和家庭娛樂收入獲得了盈利。這時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對遊戲改編電影有著極其狂熱、卻也摧毀了不少經典遊戲品牌的德國導演烏維·鮑爾,《吸血萊恩》就是其作品之一,而《鬼屋魔影》《死亡之屋》《孤島驚魂》《喋血街頭》等作品也無一例外成為爛片。雖然不能將影片失利的原因全部推到導演烏維·鮑爾身上,但是也不得不說,有一個好的導演也是至關重要。

文創資訊建議:對於動作冒險類遊戲來說,選一個好的演員和導演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故事線,玩家在遊戲中的操作感、體驗感較強,如何將這類遊戲改編為能夠吸引觀眾的影視作品,就需要在本身故事線的基礎上,將故事線變得更加豐富,加強人物性格的塑造,保留遊戲中標誌性動作的情況下,為作品加入更多的搞笑元素等,讓作品內容更加豐富。

第三,恐怖冒險遊戲改編的電影作品,如果恐怖遊戲成功了,要改編就看如何對恐怖元素進行刪減和優化。這一系列的代表作品非《生化危機》系列、《寂靜嶺》系列莫屬,僅這兩者就有8部之多。

《生化危機》顯然已經成為遊戲改編電影的標誌性作品之一,這一15年6部電影的恐怖遊戲改編作品,從2002年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就完全摒棄了原作中末日生存的無力感,隨後幾部更是往好萊塢科幻動作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商業性元素凸顯,即便如此,影片卻獲得了成功。首先,原作中不存在的角色愛麗絲成為主角,而吉爾、克萊爾、艾達·王和里昂都成了電影中無足輕重的配角,通過6部影片米拉·喬沃維奇把愛麗絲已然塑造成為了女戰神,這讓非玩家觀眾也能夠很快地進入角色;其次,即便影片中不少劇情被觀眾各種否認,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影片對於完整故事線的講述,不會讓任何觀眾有摸不著頭腦的感受;第三,這一最不像遊戲原作的改編電影,卻在影片中埋了不少遊戲中的形象如打字機、地獄犬等,無疑也在向玩家示好。

與《生化危機》對原作大刀闊斧的改編不同,《寂靜嶺》系列則選擇了忠實於遊戲原作,尤其是對遊戲中三元世界觀和宗教隱喻的繼承無疑是對遊戲精髓的高度把控,除此之外,對遊戲場景高度還原:小鎮建築完全複制遊戲實景,而標誌性的濃霧更是將玩家和觀眾徹底代入其中,沈浸感極強,進而得到了玩家觀眾和非玩家觀眾認可。

文創資訊建議:通過《生化危機》和《寂靜嶺》可以看出,遊戲中的世界觀、人物、文化體系、敘事架構、氛圍、核心劇情等,在改編成的電影過程中勢必做適當的增刪,而保留哪些重點元素可能是成敗的關鍵。

第四,射擊遊戲改編電影,有血肉、有情義的突突突比幹巴巴的突突突更容易讓觀眾接受。

《死亡之屋》、《死亡之屋2》、《毀滅戰士》、《馬克思佩恩》、《孤島驚魂》,這五部作品投資回報率均不高,評分同樣也不高。其中《死亡之屋》與《孤島驚魂》皆為上文中提到的德國導演烏維·鮑爾的作品,是充滿血腥暴力甚至有露點的作品。

表現最好的當屬《馬克思佩恩》,這款原作為Remedy Entertainment公司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作品,無疑是眾多遊戲玩家心目中的神作所在:雙槍、慢鏡頭,遊戲把動作電影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與射擊遊戲結合起來,帶給玩家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和刺激感,讓玩家真正體驗了一把暴力美學。

然而,作品中,遊戲的代入感和體驗感在電影表現中弱了很多,雖然電影中有不少場景還原了遊戲中的的場景,但是遊戲中最吸引玩家的槍戰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子彈時間都屈指可數。而電影中的劇情明顯存在對這三部遊戲的整合,稍顯混亂。

文創資訊建議:對於射擊類遊戲來說,改編為影視作品無疑最重要的就是“射擊”本身,這就要求射擊動作和方式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其次,射擊類遊戲與動作冒險遊戲改編電影相類似,電影故事線的梳理也十分重要;第三,完美地重現遊戲中最標誌性的動作或者特效,如“子彈時間”等在熒幕上精彩地呈現出來,相信粉絲一定會大力支持。

第五,角色扮演類遊戲改編電影,成也故事線,敗也故事線。

對於這類遊戲來說,其本身角色比較豐富,相對來說構建的世界觀比較宏大,此時考驗的就是編劇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導演對全局的把控。《龍與地下城》、《末日危城(地牢圍攻)》、《魔獸》均屬於此類。

2016年上映的《魔獸》無疑成為遊戲改編歷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魔獸》宏大的世界觀架構已然成功控制了電影的走向,再加上遊戲情懷以及暴雪爸爸和萬達爸爸的有力加持,以及不錯的視覺效果,在國內有著極為不錯的票房。但是就觀影感受來看,《魔獸》故事稍顯臃腫、誇張,過多的電腦技術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炫麗壯觀的加長版遊戲動畫。

《龍與地下城》則是改編自歐美最著名的角色扮演遊戲,也是一部魔幻大片。但是相對來說,這部影片的情節較為簡單,電影細節不能很好地烘托感情,太過粗略;而《末日危城》作為烏維·鮑爾的又一部作品,該作品有了傑森·斯坦森的加持,但是劇情還是稍顯薄弱,已然逃脫不開“爛片”的魔咒。

文創資訊建議:如《魔戒》一樣,這類作品往往有著比較宏大且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對於非玩家觀眾來說,是對另一種模式的探索和接受,這就要求影片能夠讓非玩家觀眾快速進入角色,了解故事背景及發展脈絡,而不是一臉懵逼空坐兩個小時。

第六,賽車類遊戲改編電影,目前只有《極品飛車》獨一份,香車美女、速度激情從來不缺席,只差好的故事。

2014年上映的《極品飛車》在玩家觀眾的討伐聲中拿到了2億美元的票房收益,IMDb評分6.5,與其他類型的遊戲改編電影相比,儼然是其中的成功者。

毋庸置疑的是,《極品飛車》的成功離不開其在國內打下的深厚的群眾基礎,作為全球最著名的賽車系列遊戲之一,《極品飛車》系列幾乎每一部都會登陸PC平臺,無形中為影片提供群眾基礎。此外,影片大量還原了遊戲中的精彩橋段,得到了不少遊戲粉的支持。但是即便如此,劇情乏善可陳,飆車場面過於普通,沒有明星,對遊戲還原不完美等也成為影片的缺點所在。

文創資訊建議:賽車類遊戲改編電影較少,主要在於其重點在賽車而非故事線講述,相對來說缺乏一定的故事線和情節,而其他專門的賽車類影片除了有腎上腺素飆升的賽車場景之外,對故事的講述也極為特長,這對賽車類遊戲改編電影來說,挑戰極大。

第七,休閑益智類遊戲改編電影,這很需要腦洞大開。這類遊戲作品很多,有勇氣改編為電影的也不在少數,在《憤怒的小鳥》之後,就有《俄羅斯方塊》《割繩子》《水果忍者》《我的世界》等也都宣布要進行電影改編,不得不讓人既期待又擔心。

2016年,《憤怒的小鳥》大電影以全球票房3.2億美元的漂亮成績收官。作為一部根據休閑益智類手機遊戲改編的電影作品,其強大的IP認知度和頗具創新的劇情讓該片表現亮眼,而不俗的票房成績也證明了觀眾對於影片質量的認可。

然而,作為第一部遊戲改編電影的先驅《超級馬里奧兄弟》就沒有這麽幸運了,48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得2000萬美元的票房,其慘不忍睹的劇情和角色形象,讓第一部遊戲改編電影以慘敗收場。

而對比《憤怒的小鳥》和《超級馬里奧兄弟》,其遊戲模式和角色設計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憤怒的小鳥》是鳥與豬之間的大戰,《超級馬里奧兄弟》是英雄救美。不過不同的是,《憤怒的小鳥》顯然腦洞更大,相隔13年後其制作水平也高出很多,影片色彩豐富明亮、情節緊湊、娛樂感極強,讓《超級馬里奧兄弟》望塵莫及。

文創資訊建議:休閑益智類遊戲改編電影,重點在於故事線的打造和劇中人物個性的塑造,此時就需要創作者腦洞大開,能夠在有血有肉的角色基礎上,用精彩的劇情將其串聯,最終打造成既貼合遊戲,又能夠讓玩家在感覺驚喜、好看又好笑的情況下,有想回歸遊戲的沖動的作品。

大IP時代,遊戲改編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說遊戲改編電影口碑多數撲街,但是在這個大IP時代,卻難以否認其在圈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從文創資訊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後,除《紅色派系:起源》、《吸血萊恩3》(二者沒有找到相關數據)《鐵拳》、《瑞奇與叮當》四部作品之外,其他10部作品的票房都已經超過投入,甚至有大幅超越的現象。

對於遊戲改編電影來說,其本身的知名度既是其改編的先天優勢,也為其改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首先,遊戲知名度在前,借助已有的知名度、話題性以及潛在粉絲的優勢,電影可以做到未播先火,進而吸引路人觀影,為票房作保障。

然而,不得不註意的是,遊戲作為第九藝術,與第八藝術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就是其都是聲畫作品,而越是相似的類型,其進行改編的難度越大。以小說為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如果將小說進行熒幕化,其視覺形成的固定印象必然對讀者的想象力造成阻礙。而遊戲作為一種沈浸感、畫面感極強的藝術,想要在已有的畫面和影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肯定困難重重。這也是遊戲改編電影口碑差的原因之一。

因此,文創資訊認為,對於遊戲改編電影來說,本身就是帶著枷鎖在跳舞,想要做到成功的改編,資本+腦洞+平衡,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資本為遊戲改編電影提供前提基礎。現如今,隨著育碧、暴雪等國內外大型遊戲公司以及資本開始紛紛涉足遊戲IP的電影改編,無疑意味著龐大的現金流開始流入遊戲改編電影領域,這可以保證影片的制作團隊及水平至少不會太差,讓影片品質有保障;而遊戲公司的加持,會從各個方面盡可能保證遊戲精華的存在,讓玩家滿意;此外,遊戲公司與傳統電影公司合作,內行人與內行人強強聯手,更保證了遊戲改編電影在拍攝、發行、宣傳方面的優勢,《魔獸》就是其中成功合作的案例。

其次,腦洞是遊戲改編電影的加分項。對於遊戲改編電影來說,編劇的腦洞夠不夠大決定這影片劇情的好壞。文創資訊通過分析以上7類遊戲改編電影,不難發現,如果劇情撐不起來,那麽影片必然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畢竟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是認識遊戲的窗口,尤其對於動作冒險、恐怖以及毫無劇情的休閑、格鬥類遊戲來說,“劇情”則是重中之重,再強大的技能和畫面,如果沒有劇情,也是索然無味。

第三,平衡是遊戲改編電影的起點,決定著電影的走向。對於不少遊戲改編電影來說,粉絲不買賬,觀眾看不懂,往往處在十分尷尬的境地。此時,最不需要的就是創作者的猶豫不決。如果是忠於原著的作品,就要有毅然決然的態度,《寂靜嶺》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而《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雖然在票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其本身電影世界觀的營造就是對遊戲的輔佐,並非為了普羅大眾。而《生化危機》系列,顯然已經離原作越來越遠,但是也憑借米拉·喬沃維奇的戰神形象和打僵屍的劇情,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現如今,隨著大IP、泛娛樂時代的到來,電影制作水平的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開始與影視公司合作,逐漸掌握遊戲改編中的主導地位。相信在這24年38部遊戲改編電影的前車之鑒下,遊戲改編電影作為電影IP的重要來源,最終會迎來自己的輝煌時刻。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遊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