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第三年提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再次為“市場化力量”的壯大註入強勁力量。近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PPP再次成為論壇的熱點之一。
財政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有1400個項目通過PPP進行投資,總體規模達2.4萬億元,預計2017年PPP項目落地規模或達3.8萬億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場。
PPP激發社會資本活力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一場分論壇上表示,全球化在中國經歷了30年的歷程,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變化。但由於過去市場化程度不夠,導致公共產品供給不平衡和公共服務不足。要解決上述問題,PPP這種創新模式十分有效。
“通過三年來的努力,PPP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的市場,目前PPP項目覆蓋19個領域,與中國城鎮化、綠色發展的趨勢非常吻合。”焦小平說。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書峰表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快速發展,恰逢國家又剛剛出臺了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城市公共設施的37條,而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也正在全國推行PPP模式,才使得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得到不斷釋放,從而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動力。
焦小平表示,推廣PPP模式需把握好三個核心要素。第一,政府和市場是平等合作,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因為社會市場比我們做得更好、更專業、更富有創新能力。第二,必須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反對任何歧視,有能力的人就是最有可能勝出的人。第三,PPP不是免費的服務,必須要對價,要引進充分競爭、平等合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事後付費這些核心的概念。
焦小平認為,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如何使公共產品增加供給、改善供給、多樣化供給,傳統的模式沒有出路,PPP則被提升為一種公共產品市場社會化的解決方案。
以PPP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為例,PPP模式應用於生態主體功能區縣域經濟發展,能夠突破財政投入不足、縣域發展受困的格局,整合社會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
比如,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共同探索PPP模式。通過不斷創新升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2016年,固安從2002年全年財政收入僅1.1億元升到了80.9億元。
今年3月,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區新型城鎮化PPP項目供熱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成為全國首批獲準發行的四單PPP資產支持證券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供熱屬於剛性需求,項目盈利模式較為成熟,無論是計算收益還是在還款保障上,都有一套成熟可行的標準,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將令其本身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具有較強的示範意義。
PPP服務“一帶一路”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部分“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體量大、投資回收期長,商業之外的不可控、不可知因素比較多,需要創新融資模式,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融資保障體系,而PPP模式則成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焦小平表示,在“一帶一路”過程中,PPP是公共服務一體化運管模式,希望更多地把中國的制度和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在“一帶一路”中輸出中國更多的資本,希望中國更多的產業,能從“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化。
業內專家分析,由中國政府發起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是對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而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充分發揮PPP模式的優勢,有助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政治、經濟、金融、人才等諸多方面形成合力,達到更為顯著的效果。
張書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華夏幸福將繼續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東南亞、南亞為重點,兼顧非洲、中東歐等地區,拓展具有合作潛力的重點國家,實現國際化戰略的有序推進。
據了解,華夏幸福是中國企業中率先在海外大型園區建設項目上采用PPP模式的公司。運用PPP模式打造的印度哈里亞納邦產業新城和埃及新行政首都二期產業新城,就是2016年華夏幸福在印尼、印度、越南、埃及等四國簽訂的5個產業新城中的項目。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國首次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舉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論壇,國內和國際社會對此十分關註,市場預期論壇將帶來大量海外訂單及加速海外項目推進。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總額將達到19.6萬億美元,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38.9%。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介紹,去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已達6.3萬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增速。同時,雙向投資也在不斷增長,沿線國家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中國企業已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