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 中國達33.2%

最近幾年,盡管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大幅下滑,但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貢獻者。

2016年,11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為4.4%,較2015年下降0.1個百分點,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持續增加。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發展2017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發布。

2010年,博鰲論壇發布首期《新興經濟體2009年度報告》,並首次將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定義為“E11”(新興11國)以來,該報告連續8年對新興經濟體在經濟增長、就業與收入、物價與貨幣政策、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大宗商品、債務和金融市場方面的新進展進行評論和展望。

2016年,E11的增長率雖然只為4.4%,但仍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3.1%。歐盟和七國集團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9%和1.4%,遠低於E11的經濟增長率。

在新興經濟體內部,俄羅斯、巴西等經濟體經濟增速觸底反彈,E11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速分化有所收窄。2016年,E11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速最高,為6.7%;巴西的增速最低,為-3.5%。兩者相差10.2個百分點,比上年度的速差減少1.2個百分點。

占E11國家GDP總量約50.7%(按照2015年的現價GDP計算)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到33.2%,仍居首位。

《報告》指出,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緩慢回升以及經濟政策調整與改革的成效逐步釋放,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勢頭得到抑制,總體呈現緩中趨穩的發展態勢。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指出:當前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雖然出現向好勢頭,但仍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引發社會不穩定、債務水平攀升、外匯市場大幅波動、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各種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均不容忽視。

比如債務方面,相較於G7(西方七國集團)國家,E11的公共債務水平較低,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做簡單平均計算,2013~2016年E11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從37.1%逐步升至43.8%,財政赤字水平從1.85%變為4.97%。

巴西和印度的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較高,分別為78.3%和68.5%;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相對比較低,分別為17.1%和14.1%。

但是,沙特阿拉伯的公共債務上升最為迅猛,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從2013年的2.2%猛增至2016年的14.1%,年均增速高達87%。

從償債率指標來看,E11各國的償債率差異明顯。2015年,巴西、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和俄羅斯的償債率較高,分別為38.1%、32.1%、24.1%和23.3%,均突破了國際公認的20%的警戒線。

此外,2010年以來新興經濟體的私人部門債務水平也連續攀升,截至2015年已超過60%。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認為,主要原因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發達經濟體采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國際資本市場流動性泛濫,資金借貸成本降低,E11等新興經濟體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借貸額不斷增加。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的私人部門債務水平較高,企業去杠桿壓力較大,債務違約風險凸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