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行副行長:應鼓勵金融正規軍進入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

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增長迅猛,中國銀行副行長許羅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推動商業銀行在高校消費金融領域發揮主體作用,同時對市場化機構加以規範,設置相應的準入門檻,使其發揮補充輔助作用。

我國高校中現有超過3700萬在校大學生。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研究報告》稱,龐大的人口基數奠定了大學生市場千億級的消費規模,2016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達到4524億,同比增長4.7%,並呈增長趨勢。

但目前,在為高校學生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機構中,商業銀行的覆蓋面非常不足,更多由一些市場化機構占據市場,而這些市場化機構良莠不齊。

從業務範圍來看,商業銀行在校園相關信貸服務中仍聚焦在國家政策框架下的助學類貸款上,主要是向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助學貸款。

許羅德說,2002年起,商業銀行也曾較大力度推行大學生信用卡,之後監管部門出於謹慎監管原則,大幅度提高了信用卡發卡門檻,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方能發信用卡。由此,商業銀行基本退出了校園信用卡市場,針對大學生消費金融信貸的服務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在商業銀行的相關服務無法滿足校園內實際消費信貸需求的情況下,市場化機構就出現了大量提供“校園貸”。據不完全統計,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2013年為11.5億元,到2016年達到801億元,4年增長了近80倍。

艾瑞咨詢的上述報告也顯示,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在2015年同比增長達746.7%,遠超整體互聯網消費金融增速,2017年,預計將突破1000億的金融交易規模。

許羅德說,大學生是未來中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軍。適度的生活消費和正當的助學消費,是大學生群體的合理訴求。

但近幾年提供高校消費信貸服務的市場化機構,主要是以“校園貸”為主的P2P公司和互聯網助貸平臺。許羅德說,這些機構介入大學生消費信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收益或自身的市場估值,對社會效益的考量相對不足,有時存在迎合甚至誘導校園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部分市場化的校園消費信貸機構實質上並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審機制和內控合規機制,盲目追求規模擴張。

因此,許羅德建議,高校學生消費信貸需要構建一個規範有序的服務體系,優化制度安排和監管頂層設計,以全面提升高校學生金融服務的普惠水平。

在許羅德看來,當前要建立高校學生消費金融的服務指導機制。金融監管機構要對高校學生消費金融市推出全面、規範、有針對性的指導性意見,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金融正規軍在校園消費金融服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並對其服務價格、服務產品、服務流程進行有效引導,發揮其示範和引領效用;另一方面,對市場化機構治理整頓的同時,加快出臺市場化金融機構為高校學生提供消費金融的服務指引,明確這些機構的可為空間和應為動作。

考慮到我國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在產品研發、風險控制、內控管理、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許羅德認為,金融監管機構要鼓勵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金融正規軍在校園消費金融服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而市場化機構則需要加以規範,並發揮補充輔助作用,二者形成有效銜接。

而要真正成為主力軍,許羅德說,商業銀行要開發有針對性的消費金融產品,滿足大學生合理消費需求。一方面建立以小額信用消費貸款和信用卡為基礎的大學生消費金融產品體系。另一方面積極聯合消費品及消費服務供應商,共同開發“商品+金融”或“服務+金融”的嵌入式的場景消費金融模式。

另外,商業銀行也需要圍繞高校學生細分群體,合理設置消費信貸額度和利率,使針對高校學生的消費金融產品價格更符合普惠金融屬性。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形成專業的風控案防機制,實現大學生消費信貸有序投放。比如,可以依托商業銀行自身風控體系,探索數據驅動的風控技術,規範信息采集和數倉管理,建立大學生資信和承債評級模型,形成有別於其他借款主體的大學生風險控制機制。同時也要建立高校學生金融服務的聯動機制。在消費金融的貸前、貸中、貸後各個環節和高校學生管理形成聯動機制和主體示範作用,更好地防控潛在風險。

對於市場化機構來說,許羅德表示,監管部門要從制度層面,設計準入校園的標準,尤其是風控能力、銷售方式和息費標準。

許羅德說,市場化機構在資格準入的前提下開展高校學生消費金融業務。而準入的關鍵應該在於其是否具備風險管理能力;是否落實合規銷售;是否符合價格限定要求;是否具備資金實力;是否具備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