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擋住外籍白領來台 恐陷入缺工困局 攬才政策不敵民粹?勞動部臨時喊卡

2016-02-08  TCW

台灣攬才政策試圖仿效日、韓、星國,開放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資深外勞來台工作限制,卻卡在最後一關。但停得了法規修正,卻停不了台灣人才流失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國家發展委員會曾推估,二○一六年起,台灣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十八萬人;此外,近十年平均每年流出約兩萬名白領技術人才;而在現行法規下,每年外籍白領人才在台人數則不到三萬人,僑外生在台念完書通過申請留下來工作的人,也僅七百人。

有鑑於此,勞動部擬放寬條件,參考新加坡、日本、韓國作法,改採評點制,延攬外籍人才來台工作,不料行政命令在最後一關,遭勞動部法規委員會以各界仍有歧異為由保留,等新國會凝聚共識再審。

勞動部新方案分別針對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的「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藍領外勞」做調整。過去,外籍白領來台薪資須至少有四七九七一元和兩年工作經驗,現將這兩項納入評點項目,和外語能力、學歷、專業能力等並列,六十分合格。僑外生則放寬既有評點制,合格分數從七十分下降到六十分。藍領外勞新增滿九年後,通過難度較高的評點制度,可申請長期留台。

這項一五年十二月經行政院會通過的攬才政策,會在最後一刻止步的原因,與部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立委以及勞工團體反對有關,反對者擔心排擠掉本國人的機會,就業困難與起薪低的問題更嚴重。

「從歐美等先進國家經驗來看,既有工作不會被偷走,而是增加國家競爭力,整體工作機會是增加的。」「向前台灣」活動發起人朱平,長期倡議改革移民政策及法規,以外籍人才目前在台比率僅約千分之一左右來看,他不認為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會因此下滑,建議勞動部可以每年視放寬標準後、對就業率的影響做調整。

「經過我們評點合格的人,會具有一定的水準,不會如外界想像的使整體勞動市場更低薪。」勞動部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薛鑑忠說,光是外籍白領來台工作申請,合格為六十分,但申請者要具備華語以外的兩種語言能力,才能拿到十五分,門檻很高。

MGR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曾為文指出,新加坡政府主動向各國畢業生、職場精英獵才,並發放個人化就業准許證,讓外籍人士最長可停留半年,以便尋找當地就業機會。

當台灣年輕人到國外就業,並沒有遭到重重設限,我們又何必低估自我的競爭力,製造出高難度門檻?這將讓九年後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推入更深的缺工困局。

國外人才來台工作門檻很高—外籍人才來台工作辦法新舊制比較

舊制 新制

外籍白領 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 刪除

須有兩年工作經驗、

薪資至少達47971元 改採評點制,把薪資、學歷、外語能力、專業能力等都納入,60分合格僑外生 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 刪除評點配額制,一年最多2500人 取消配額薪資納入評點項目,70分合格 薪資改列加分項目,60分合格藍領外勞 產業外勞工作滿12年要離境;看護工滿14年要離境 年資滿9年,可透過嚴格評點制申請長期留台;留台5年,可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

資料來源:勞動部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70

他山之石》別國積極攬才 台灣拒人於門外 這四件事做不到 就甭談亞洲矽谷

2016-07-11 TWM

新創籌資不易,新加坡大手筆支持創業家;韓國為鼓勵教授創業,設大學讓教授開公司。而台灣,「亞洲矽谷」喊得火熱,但缺乏配套,連本國人都不想去,何況是外國人。

今年六月,新政府列為五大政策之一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在行政院院會議程上被臨時撤回。原因來自新創圈的強力反彈,新創圈認為,若要打造理想的創業環境,人才、技術、資金、法規缺一不可,而最不缺的就是圈地招商的舊思惟。

創造好環境 人才自然會想來台灣高喊亞洲矽谷,就必須先了解矽谷成為創新代名詞的背後原因。和沛科技董事長翟本喬曾以自身經驗說過,當初他離開紐約貝爾實驗室,跑到矽谷谷歌時,有些同期的工程師卻不願離開紐約,但「谷歌為了攬才,索性在紐約開設辦公室,」同樣的情形亦發生在西雅圖、匹茲堡。

台灣真正要做的,是配合人才的需求,打造吸引國際人才的環境,有人,才能帶來技術和創新,進而吸引資金及國際企業,造就亞洲矽谷。因此,政府把亞洲矽谷園區設在桃園,管理單位卻是桃園市政府,缺乏一級單位和統一窗口;相較之下,新加坡標新局(SPRING)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申請創業家簽證到補助資源等,一天就能搞定公司成立程序。

打造亞洲矽谷,關鍵還是如何吸引人才。為了鼓勵國際創業人才來台,政府去年七月新開辦了創業家簽證,立委蔣萬安就公開表示,原本一年預計發出的兩千張簽證,至今年五月止,卻僅有二十一人申請、十四人通過,不到預期的一%。他認為問題出在配套不足、審核標準欠缺彈性。

簽證變友善 家屬也要一起受惠「若要吸引國際創業人才,不能只有創業家本身,必須連同其家屬一併考量。」包括創業家的配偶及小孩來台的就業和就學問題,都需要配套。

以新加坡為例,只要取得創業家簽證,就可申請家屬簽證,使配偶能申請在當地工作,小孩直接入學新加坡中小學,甚至可以全家一同申請永久居留證,享有當地居民的權利與福利。

相較之下,台灣的創業家簽證顯然過於苛刻,創意工場執行長王仁中更直言,「按照現行的資格要求,若老外已經拿了許多獎,怎麼還會想來台灣,台灣又沒給他們錢。」另外,聘雇外籍白領的規定也不合理,「台灣在吸引外籍白領的心態還是很保守。」蔣萬安強調,對於外籍白領薪資、聘雇公司資本額、營收都設下最低門檻,政府心態還是在管制,而非鼓勵。

政府多資助

配合稅負優惠

在新創融資方面, LIVEhouse.in創辦人程世嘉認為,台灣新創最欠缺的是早期投資。固然國發會透過國發基金與民間創投共同對新創出資,但與鄰近的新加坡、韓國一比,台灣的政府出資比例卻明顯偏低,就連新加坡都祭出稅負優惠。台灣應該提高政府相對投資比例和稅負優惠,增加國際創投來台投資的誘因。

依照現行作法,不僅將國際人才擋在門外,連國內擁有技術能量的教授也被法規綁死。根據教育部的「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僅允許教師擔任新創生技新藥公司的董事,卻不得參與其他新創事業。

法規要鬆綁 別限制學界創業反觀鄰近矽谷的史丹佛大學,從三○年代至今,校友、教員共創辦了三萬九千九百家企業,並帶來五四○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產生的營收高達二.七兆美元。這麼強大的創業能量,正是來自該校對師生創業的支持。史丹佛不僅不限制教授到業界任職,甚至允許教授留職停薪創辦公司,所有教授均可申請兩年的「創業假期」,這讓教授更能看清社會的真實需求,也幫助學生更能結合實務對比台灣,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認為,「美國教授要創業很容易,擁有好技術的教授,即使創業失敗回去教書,別人會覺得他很有經驗;但在台灣失敗了,連學校也回不去。」若借鏡鄰近亞洲國家,可發現台灣不僅需要調整法規,思惟也須改變。對吸引人才的戰略、投資誘因的設計等,都值得政府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56

成都赴上海攬才,送上30億大禮包

關於天府之國,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吃火鍋、逛古鎮,還有水靈的姑娘以及萌到你心融化的熊貓。但成都市顯然還不滿足於此。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希望打造的是能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的西部科技中心。

最近,成都市委市政府領導專門帶隊前往深圳、上海甚至美國各大高校舉辦“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系列推介活動,大規模外出只為了一項重要資源——人才。

 “成都比以往的任何時期都要渴求人才。”11月22日,在“創業天府行動計劃——上海行”活動現場,成都市委相關領導在演講中這樣表示。成都是全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以及重要的整車制造基地,全國80%的iPad以及50%的手機芯片都是成都制造。成都在宜居的同時,還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產業新城。

就在今年11月18日,英特爾ATT高端測試技術項目正式在成都高新區投產。該項目總投資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億元),首次在中國引進英特爾世界領先的“高端測試技術”。另外,西門子也將德國本土外的第二家數字化工廠建在了成都。德州儀器也表示在未來15年內,將在成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新的封裝測試項目以及對現有晶圓廠的擴建。

除了產業的不斷集聚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彌補人才的短板也變得越來越迫切。為了吸引人才,成都市的專項扶持資金超過30億元。那麽,補貼和宜居環境是否足夠吸引人才?

一次“搶”了100名高端人才

成都市人才發展中心主任黃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與上海和深圳這些城市相比,成都的區位不太占優勢,但人才政策和理念一直在向全國一線城市看齊,最近也出臺了一些創新舉措來吸引人才。另外,成都在創業領域的推介力度上還需要加強。而這也是成都市舉辦“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系列活動的目的。

“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動是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發起,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整合國內知名人才中介行業資源,由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具體承辦的“政府+社會組織+中介結構”新型招才引智活動。主要通過組團赴國內一線城市、著名高校或海外人才聚集地推介成都人才政策、宣傳人才環境,塑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創新創業、成都都成”城市品牌,進一步擴大影響、匯聚人才。

引入高端人才成為成都“雙創”驅動力,圖為登特牙科的3打印技術及項目負責人

11月22日的上海行是繼今年5月14日的深圳行之後的“城市行”活動的第二站。除了使用VR技術呈現成都的創業實景外,現場還通過MG動畫形式發布了上海中高端人才在成都的創新創業指數。在當天下午的招聘會上,愛斯特(成都)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錦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潤股份有限公司等48家知名企業還專門為上海各界的中高端求職者提供了240余個年薪達30萬~100萬的就業崗位。

據活動官方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吸引上海各界中高端人才400余人參加,現場簽約高端人才近100位,創業項目11個,還有20多個人才和項目有去成都發展的強烈願望,正在進一步接洽中。

黃慶表示:“上海行不是深圳行的複制,上海行在人才招引的側重點不同。此行總共帶來的48家企業和接近200個職位都是中高端以上的,涉及領域包括電子、金融信息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上海去年高端人才5%流入成都

根據現場發布的《成都-上海兩地中高端人才分析報告》,2015年上海市中高端人才流出的總人數為37724人,占上海市中高端人才總量的7.6%。

這些人主要流入了一線城市、直轄市以及核心省會城市。其中,北京為上海市人才流出的第一目的地,吸引上海人才比例高達27.1%,之後的9個城市在人才吸引力上相差不大,對人才吸引的占比均不足10%。其中上海市人才流入成都的比例為總流出人數的5.2%,共1955人。

與此同時,2015年,川籍在上海的中高端人才流入成都總量為916人,滬籍中高端人才流入成都的總量為397人。而這些人才回流成都後進入的行業則主要聚集在電子信息、金融行業、生物醫藥和國際貿易。

在回流到成都的人才群體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絕大部分人才學歷為碩士,年齡分布集中在31~40歲,薪酬集中在10萬~20萬區間,高薪人數比例較少。

黃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幾年成都通過人才計劃總共吸引了349名高端人才,今年入選的也至少會有100人。“成都的高端人才每年都以100人的速度遞增。”他表示,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成都本身具有集聚優勢的產業,比如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而下一步吸引人才的重點領域將會是金融、文化創意以及企業越來越需要的職業經理人。

成都為吸引人才準備了30個億

為了吸引人才來到成都,當地政府動了不少心思,也率先出臺了人才新政。

“以前人才都是分散於各個機構,現在我們把碎片化的信息都整合起來進行了集成。同時成都市也在發動底下的20多個區縣積極吸引人才。政府在這個領域專項扶持資金超過30億,至少可以撬動100億的創投資金。”黃慶對第一財經表示,“至少成都在人才引進的理念上和發達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今年2月,成都市出臺的“人才新政十條”——《關於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區的若幹政策》明確規定,對國際頂尖人才中榮獲諾貝爾獎等世界知名獎項來蓉創新創業的,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綜合資助;對頂尖團隊中屬於國家(國際)重大戰略項目的,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

根據上述“人才新政十條”第六條的相關規定,對成都市以上人才計劃(項目)入選專家所在企業研發生產的終端新產品,直接納入《成都市地方名優產品目錄》;對本市工商企業、單位、團隊組織等首次采購此類新產品的,給予采購單位實際采購價10%的資金補貼,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元;對獲得省級認定證書的新產品,給予采購單位實際采購價15%的資金補貼,補貼金額不超過2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認定證書的產品,給予采購單位實際采購價25%的資金補貼,補貼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成都科學城天府菁蓉中心實景

成都市的確為人才保障準備了大禮包。當地政府會給每位進入成都的院士提供最高300萬元的個人補助,一個高端人才團隊的綜合資助則可達到5000萬元。與此同時,政府還會為人才在當地的創業提供便利,並為其家庭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子女就學和配偶就業等。在企業發展上,還會提供相應的金融扶持,在政府補貼之外,還會引入創投基金等市場力量。

目前共有350名高端人才拿到了成都市政府的300萬資助,而僅成都市本級就拿出了2億資金來專門資助人才。

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整理的《企業一站式服務指南》還提到,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專門為會員企業開通了24小時的服務咨詢渠道,建立會員訴求一小時反應機制,並及時回饋辦理情況。另外從金融財稅服務到知識產權和法律服務,再到人才資源服務以及企業宣傳和產品推廣,政府都制定了具體的舉措來幫助入駐成都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