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的決策環節越多,對創新的審查就越多。
本文由紅杉匯(微信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如果你還在用以結果為導向的決策方式來引導企業創新,那你一定覺得創新之路難於上青天。
最近,聖地亞哥大學的珍妮弗·穆勒教授在她的新書《創造性變革》中回答了“如何在企業中發展創新力”的問題。她認為:缺少創新力的企業可能是在組織架構上出了問題。在接受沃頓知識在線訪談時,她分享了她對於這一問題的看法。以下摘錄部分要點:
不要將“改變”與“創造”混淆,因為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富有創造性的。那些在某些方面會反制你核心業務發展的改變,往往更具創新性。
領導們太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了,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在這些新思想里發現閃光點。這種思維不僅使我們的領導人走了錯路,也使我們的年輕人重蹈覆轍。
新穎的點子跟“套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依靠摸清套路來實現創新式發展是一條死胡同。
審查越多,你就越不可能看到這些思想逐漸滲透到公司的高層,甚至可能在這些思想萌芽、成長的階段你已經將它扼殺了。改變架構本身就可以幫助思維的改變。
***
【每日金句】
公司改變架構
本身就可以幫助思維的改變。
即使不能幫助思維改變,
它也可能為懷有那樣思維的人們
提供了做出改變的機會。
***
Creative Change
Why We Resist It …
How We Can Embrace It
Ph.D. Mueller Jennifer
/ 著
Brilliance Corp 2017
在商業環境里,企業有時很難將創造性思維一點一滴地註入他們的每一步工作里,因為通常情況下,這種思維更多是像靈光一閃,非常難以捉摸。許多公司喜歡的是那種符合指標,以及有希望獲得預期結果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方法。
曾任沃頓商學院教授、現於聖地亞哥大學工作的珍妮弗·穆勒在她的新書《創造性變革:我們為什麽抵制它......我們如何擁抱它》里對這個概念提出了挑戰。她說道,思維的改變能為新思想的發展提供空間。穆勒在沃頓知識在線解釋了“擁抱成功的同時也要擁抱失敗”對企業來說為什麽如此重要,以及為何說“如果你相信摸清套路就是發現創新之路這種說法的話,你就已經輸了。”
“公司里的決策環節越多,對創新的審查就越多”
領導有時不敢提出有創意的想法?情況確實如此,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公司的組織方式導致了這種現象。
企業一直都用著一套我們認為是固定的思維、一種有些自欺欺人的方式去培養和訓練自己的領導人,他們希望讓領導人具備優秀的決策能力,同時也有極強的行動力。但是,這樣的人會適合創造或創意麽?
創意是沒有標準的,如果把創新比做一道菜,那這道菜應該由那些好奇地想要找尋答案的人進行品嘗,而不是一個希望用標準或證據來做出決策的人,繁複的決策體系反而會扼殺創意。
因此,我在書中想要表達一個觀點:不要將“改變”與“創造”混淆,因為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富有創造性的。有一些改變可以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進行。但有一些改變是會打斷——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會反制你核心業務發展的,但這些改變往往是更具創新性的。
有時候它們的形式可以非常簡單。但如果你只是為了做出改變而改變,就並不意味著你做的是創造性的改變,或者說你做的這些改變並不會讓你從你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年輕一代具有更好的創造力嗎?
通常我們會期望千禧一代對創造力有更高的理解與接納度。但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千禧一代跟別的時代的人在創造新點子方面並無大異。我們甚至發現,千禧一代所處的環境更加艱難,或者說他們比起其他時代的人,更加缺乏動力去在創意上下功夫。
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他們其實更怯於采納富有創意的方案。我想舉一個親身的例子,上周上課時,我們在做鍛煉構思能力的練習,這種練習很棒,每個同學也表現得很好,但當我要求他們去選出一個真的很有創意的想法時,有一個學生舉手說到:“穆勒教授,我覺得現在做這種訓練為時已晚了,我們對這種方式真的有點吃不消。我們承受不起失敗,有著太多壓力逼著我們要去做正確的事情。也許這種訓練應該放在我們更小一點的時候。”
這時候我瞬間變明白了這一代人的處境,雖然他們擁有更好的物質資源,但他們也承受著更大的外部壓力。他們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每個問題都似乎只有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沒有選對,大家就會覺得你失敗。
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公司里,領導們太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了,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在這些新思想里發現閃光點。這種思維不僅使我們的領導人走了錯路,也使我們的年輕人重蹈覆轍。
“摸清套路”不等於“改變思維”
我希望公司的高層都可以讀一下這本書,我也覺得將一些智慧的光芒照進他們的固有思維里。
如果你相信“摸清套路”等同於“發現創新之路”這種說法的話,那麽你已經輸了。我們都知道,新穎的點子跟“套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依靠摸清套路來實現創新式發展是一條死胡同。
我所看到的現狀是,有一部分公司里只有層層限制,沒有給創造力留下空間,創造力受到的審查太多了。有些審查環節是隱形的,諸如你的法律團隊、制造部門、銷售部門、指導委員會……所有這些都會對創新進行審查。
審查越多,你就越不可能看到這些思想逐漸滲透到公司的高層,甚至可能在這些思想萌芽、成長的階段你已經將它扼殺了。我理解既要改變思維方式又要兼顧企業架構難處,但我要說的是,改變架構本身就可以幫助思維的改變。或者說,即使不能幫助思維改變,它也可能為懷有那樣思維的人們提供了做出改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