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央行首個海外代表處落地北京

從反洗錢、反恐融資,中俄雙標識銀行卡到人民幣清算中心,中俄金融合作再度取得務實成果。

3月16日,俄羅斯銀行(下稱“俄央行”)在北京成立了代表處,這是俄央行在海外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俄央行是俄羅斯的綜合監管機構,負責出臺並執行俄羅斯國內統一的貨幣信貸政策,保障價格和金融穩定性。同時,俄央行也是俄羅斯唯一的貨幣發行中心,是信貸和非信貸的監管機構。

俄中央銀行副行長德米特里·斯科別爾金在記者會上表示,中俄金融合作的前景具有堅實的基礎。俄央行在華代表處的設立是“及時的舉動”,中俄經貿合作將更上一層樓。

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俄央行開展了多項金融合作,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斯科別爾金介紹,在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框架下,中俄2016年簽署了中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諒解備忘錄;支持俄羅斯國家銀行支付系統和中國銀聯系統的雙標借記卡協議;證券領域的合作備忘錄;保險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等。

俄央行北京代表處將解決中俄金融戰略性合作和日常工作中的問題,特別是俄羅斯金融機構和銀行在中國市場上面臨的問題,維護其權益,提高俄羅斯金融市場對中國企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吸引力。

斯科別爾金還表示,俄央行北京代表處成員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聯盟對接的工作,具體包括為中國四大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在俄羅斯提供相關的便利服務和待遇。

除了雙邊直接投資基金等雙邊合作,中俄兩國在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平臺也都加強了金融合作。

從2016年中俄簽署的金融合作協議就可以看出,中俄金融合作正在從傳統的銀行業務合作向保險、證券等金融合作領域延伸。

中俄金融聯盟中方執行主席、哈爾濱銀行董事長郭誌文去年1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歐美制裁對中俄金融合作起了催化作用。

郭誌文介紹,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封鎖了俄羅斯在歐美市場的融資渠道,而俄羅斯銀行和大型企業對境外負債的依賴水平較高,2015年和2016年俄羅斯銀行業陸續有800億~1000億美元外債到期,銀行業的流動性較為緊張。

郭誌文認為,俄羅斯金融機構和企業開始目光東移,中國成為了俄羅斯重要的融資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俄金融合作的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