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余蕊均 楊棄非 全國兩會現場報道 每經編輯 楊 軍
“大企業落戶四川後,實際上就成為四川的企業。通過其開放發展、輻射帶動,可以為四川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也可以使四川有更好的發展。”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信委主任陳新有在四川代表團駐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說起今年華為、蘇寧、阿里巴巴等企業接連入川時,他如是表示。
在他看來,互聯網“巨頭”相繼落戶四川,背後是四川成本、人才的資源優勢聚集,是“一帶一路”戰略下四川面臨的新機遇,更是四川與這些企業協同發展、攜手並進的新起點。
陳新有
●談“巨頭”入川 “一帶一路”讓人看到廣闊市場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它能夠實現把最大的和最小的聯系在一起,最大的就是公眾、社會、群體,最小的就是個人。”對於互聯網企業,陳新有曾有這一論斷。
進入2017年,互聯網“巨頭”入川的腳步不斷加速,也使四川互聯網產業進一步拓寬連接成網的局面。僅兩個月時間,華為、蘇寧、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就已先後與四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協議的簽訂意味著未來3年將是阿里在川大規模投入期,而這源自於阿里巴巴與成都、乃至與四川彼此需求與資源的契合。
而在陳新有看來,這些互聯網公司能夠實現與四川的“共振”,得益於四川“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明顯的比較優勢”。
“在國內,與沿海城市相比,四川成本優勢突出。而四川更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這里,企業都強烈感受到,四川專業人才能夠全方位支撐其發展。同時,四川也不僅有9千萬人的市場,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四川將輻射3億多人口。”更為重要的是,陳新有表示,“一帶一路”建設讓成都站到了向西開放的前沿,廣闊的市場有目共睹。
作為四川的首位城市,成都集中體現了這些優勢。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的評價,“成都投資環境比較好,有人才優勢、物價優勢,能夠留住人。這些都有利於吸引外資,吸引東部資金、技術,特別是技術。”
更為重要的是,大企業與四川同頻共振也將帶動四川的進一步發展。“大企業落戶四川後,實際上就成為四川的企業。通過其開放發展、輻射帶動,可以為四川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也可以使四川有更好的發展。”陳新有說。
而隨著華為與四川達成協議,此前陳新有多次提及的華為“兵器庫”也將於今年落戶成都。“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來自多年形成的設計研發工具,也就是他的‘兵器庫’。”據陳新有介紹,“兵器庫”落戶成都後,這些設計研發工具也會向社會開放,這將為成都“雙創”人才提供更為優質的創新平臺。
●談軍民融合 “小核心”帶動“大協作”
四川應當如何進一步通過創新引領發展?陳新有將目光聚焦“軍民融合”。
他認為,“軍民深度融合是四川的優勢,也是其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任務”。在全國8個試驗區域中,四川是唯一一個被要求圍繞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來推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省級區域。
基於此,2017年被四川定位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攻堅之年,四川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已是箭在弦上。
截至目前,四川已建立軍民融合領導小組辦公室,並與12家軍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其還將與中央軍委科技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
在陳新有看來,在全面創新改革的任務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更需要發揮軍工企業“小核心、大協作”的作用。
“發展軍民融合,需要有核心企業作為牽頭單位。但它們並不是什麽都要幹,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社會配套加以支撐,這也是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的核心思想。以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例,以它為核心,在成都及其周邊地區已形成配套體系,這包括樂山的複合材料產業、德陽的關鍵零部件產業等。”
同時,他也提出,要發展這種“大協作”的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責任。“對於四川而言,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完善省部軍創新改革工作機制。”據此,期望四川能夠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發展格局”,以及“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以此破解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障礙。
●談四川自貿區 有助四川發展開放型經濟
“現在,四川從‘盆地’走向‘高地’,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也迎來了吸引企業落戶於此的機遇疊加期。”陳新有說道。
“一個亮點就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即將正式掛牌。在自貿區框架下進行的體制機制改革,如負面清單制度,將成為四川發展開放型經濟、引進開放型企業的基礎性保障。”
說到此,他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就在上個月,一個從事成果轉化的國際團隊來到四川探索落地的可能。他們此前在上海已經落戶2年,看到了四川自貿區的機遇,希望能盡快落地於此。“他們去年推動的技術成果交易突破15億元。隨著自貿區的建設,更多此類公司也會落地四川。”
在新業態不斷布局成都的同時,成都一些擁有基礎優勢的產業也不斷擴大局面。據陳新有介紹,中車集團已經將成都定位為其軌道交通產業的出口基地,成為其“走出去”的門戶。
“四川擁有軌道交通專業的高等學府西南交通大學,以及擁有頂尖軌道交通咨詢、設計能力的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還將軌道交通作為重點產業,成立專門推進機制。同時,成都也已將打造‘世界軌道交通之都’提上日程。”
在他看來,作為四川軌道交通產業的中心,成都可以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發力,“包括地鐵、輕軌,以及新制式的軌道交通,我們都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做強產業鏈,從前期的盾構、軌道、信號系統,到後期的運行、安保、維修保養,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甚至包括人才培養、在國外設立軌道交通學院,按照這個思路來培育壯大這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