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扶貧協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這一提法引起了一些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共鳴。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伊川縣南府店村黨委書記張龍安表示,“精準扶貧重點是要做好產業扶貧,這是治貧的根本性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邦盛控股集團董事長劉國忠認為,單靠輸血式扶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實施造血式扶貧,只有思想上“扶誌”,能力上“扶智”,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才能激發貧困群眾的源動力。
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一份題為《關於創新精準扶貧機制確保長效脫貧的建議》提案認為,“應更多強調技術扶持、產業發展引導以及金融幫扶,而非直接輸入實物資源。”
九三學社上述提案說,按照中央要求,扶貧規劃包括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素質提升、生態建設、民生事業五大幫扶工程。
九三學社上述提案介紹,實施精準扶貧一年多來,我國脫貧成效顯著,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值得註意的新問題。現行扶貧機制難以實現部分貧困人口的長效脫貧,需要在政策和扶持機制上進行創新。
在企業探索方面,格林美是一家開采“城市礦山”的企業,主要從事廢舊電池、廢舊燈管、電子廢棄物等的綠色回收利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第一財經記者6日從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2011年,格林美在河南蘭考開始了產業扶貧實踐,投資興建河南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
格林美集團董事長許開華介紹,2015年,河南格林美實現工業產值3億余元,帶動就業500余人,其中家庭貧困職工60余人。2016年,格林美在完成一期建設的基礎上,再次簽約投資5億元,投資報廢汽車綜合利用中心與廢輪胎綠色處理等項目。
今年1月6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第二次董事會上了解到,目前,央企扶貧基金首批122.03億元已全部到位,完成6個項目的投資決策,投資額14.35億元,項目涉及股權、子基金等投資方式,合作夥伴包括中央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產業集團。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會計師張華介紹,該基金主要投資於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適當投資養老、醫療、健康等民生產業。優先考慮吸納就業人數多、帶動力強、脫貧效果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