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會特別報道】哪些新部長將亮相“兩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266

2017年2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距離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還有一周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月24日一次任命了3位國務院部委負責人。自去年“兩會”結束到今年“兩會”召開之前,國務院已經更換了13名新部長。2017年“兩會”期間,備受關註的“部長通道”上,將出現他們的身影。(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2日《南方周末》)

13位新部長中,如巴特爾、李小鵬這樣在地方當過省級政府一把手的並不多,但大多數有地方工作經歷,有的還當過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只有新任司法部部長張軍一直待在中央部門。

按照往年“兩會”期間的慣例,發改委主任總是媒體爭相關註的熱門人物,而發改委主任一般也會召開記者招待會來回答熱點問題,此外,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的部長也經常是記者招待會的主角。

距離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還有一周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月24日一次任命了3位國務院部委負責人,何立峰、張軍、鐘山分別獲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司法部部長和商務部部長。

一周以後,不論他們的身份是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都將以部長(或相當於部長的主任、局長)身份出現在“兩會”會場。根據既往慣例,部長們在會議期間,至少分別要到人大、政協一次,和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那些“熱門”部委的部長們,還要以記者會的形式面對媒體和公眾。

如果加上剛剛任命的3位部委主要負責人,自去年“兩會”結束到今年“兩會”召開之前,國務院已經更換了13名新部長,包括教育部、財政部等。2017年“兩會”期間,備受關註的“部長通道”上,將出現他們的身影。

兩人此前擔任省級政府一把手

13名新部長中,有兩人當過省級政府一把手,分別是國家民委主任巴特爾和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此前,巴特爾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李小鵬則是山西省省長。

巴特爾還是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後第一個就任的“新部長”。2016年3月30日,巴特爾辭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一職,但新職務沒有立即被公布,直到4月8日以國家民委黨組書記的身份公開參加活動時,去向才被外界知曉。

4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正式任命巴特爾為國家民族宗教委主任。對巴特爾的任用,沿襲了國家民族宗教委主任由少數民族幹部擔任的慣例,南方周末記者經統計發現,除了第一任主任李維漢外,此後歷任民族宗教委主任都是少數民族。

值得註意的是,巴特爾上任之後,多次強調“自治縣脫貧”,他先後到福建、貴州、廣西等省份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進行調研。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編制《“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是一項重要工作,十三五時期少數民族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脫貧,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592的“國貧”縣中,有66個是少數民族自治縣(旗),占到了十分之一,全國5578萬貧困人口中,自治縣(旗)546萬,占比近十分之一。

上任即將一年,巴特爾也將第一次以“部長”身份參加“兩會”,今年2月23日,他主持召開了國家民族宗教委黨組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於“兩會”工作的指示,部署了全國“兩會”涉及國家民族宗教委的有關工作。巴特爾提出民族宗教委要完成“兩會”材料的翻譯工作,收集整理“兩會”輿情,為應對輿論熱點做好準備,他還要求國家民族宗教委進行一次安全生產、保衛保密工作大檢查。

巴特爾部署“兩會”工作沒幾天,交通部部長李小鵬,也在一場跟“兩會”有關的活動中亮相。國務院新聞辦從2月17日開始邀請部長出席新聞發布會,為“兩會”預熱,李小鵬2月27日出席,他在會上侃侃而談,尤其是對共享單車問題的回答引發媒體廣泛關註。

李小鵬就任部長半年來遇到過幾次考驗。大年初一晚上,一艘載有28名中國遊客的遊艇在馬來西亞海域失聯,第二天,李小鵬就緊急回到辦公室加班。據交通部官網消息,大年初二晚,交通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交通部部長李小鵬和當天值班的交通部副部長何建中等召開緊急會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指示精神。

交通部還承擔著組織春運的重任。對於上任後面臨的第一次春運,李小鵬先後作出過5次批示。春運工作難做,化解的根本之策是擴大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擺在李小鵬面前最具體的任務是,十三五期間要補齊短板,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萬公里,新增和改善航道里程4500公里,新增民用機場50個,高鐵的營業里程要達到3萬公里以上。

對於李小鵬來說,他承擔的一個突出任務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李小鵬上任後第一次到地方調研的主題就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2016年11月17日和18日,李小鵬先後到北京市大興區、通州區,就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重大項目進展情況調研,與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時任代市長蔡奇進行了座談。今年2月27日,李小鵬在出席國新辦發布會時,也著重介紹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工作。

13位新部長中,如巴特爾、李小鵬這樣在地方當過省級政府一把手的並不多,但大多數有地方工作經歷,有的還當過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只有新任司法部部長張軍一直待在中央部門。

張軍是位學者型官員,1985從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專業碩士畢業後進入最高人民法院,先後擔任副院長、司法部副部長等職。任最高法副院長期間,張軍主管的死刑複核工作受到社會肯定。2012年11月,張軍當選中紀委副書記,四年多以後,接任司法部部長。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張軍改任司法部長,本屆國務院部長中已有4人由中紀委副書記轉任,另外三人是國家安全部部長陳文清、民政部部長黃樹賢、監察部部長楊曉渡。

發改委新主任:曾長期任職福建

在這輪主官易人的部門里,國家發改委新主任何立峰生於1955年,自2014年開始擔任正部級的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最近幾年,不少在人大、政協任職的官員回到黨政系統擔任領導職務,何立峰便是其中一個,擔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之前,他是天津市政協主席。轉任發改委副主任後,他主管區域協調發展工作。

調任發改委之前,何立峰工作過的省份有兩個,一是天津,另一個是福建。從1973年在福建永定縣插隊開始,到2009年調離福建,何立峰在福建學習、工作了36年,他在福建先後擔任過泉州、福州、廈門三個城市的市委書記,這三個經濟重鎮的經濟總量占到福建全省七成以上。

何立峰自1998年開始擔任泉州市委書記,他當書記的那兩年是泉州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年。2000年何立峰開始在福州5年的主政生涯,並在福州市委書記任上躋身省委常委班子,2005年轉任廈門市委書記。任職廈門期間,何立峰曾大力推進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被稱為廈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重點工程,也被比喻為廈門的“淮海戰役”。

2009年,何立峰離開福建,升任天津市委副書記,並在隨後兼任新成立的濱海新區區委書記,濱海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被稱作中國經濟的“第三極”。何立峰主政濱海新區期間,推出了“十大工程”,其中包括中新生態城項目,這是中國和新加坡政府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後又一個戰略性合作項目。三年後,何立峰升任天津市政協主席。

履新天津市政協主席一年後,何立峰2014年轉崗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其時“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開始實施,“一帶一路”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國家發改委,擁有福建、天津等沿海地區工作經歷的何立峰,到發改委後便分管這項工作。近3年來,何立峰多次現身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場合,2016年9月“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上,何立峰作了題為“不畏浮雲遮望眼,同楫共助一帆懸”的發言。

何立峰還身兼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扶貧也是十八大後中央重點發力的一項工作。3年間,何立峰先後帶隊到雲南、貴州、黑龍江、河北等地調研,他在發改委的專題會議上表示,“務須防止出現堆盆景式扶貧的情況。”

升任“一把手”之後,何立峰的工作將從分管轉向全面,執掌一個宏觀經濟運行部門,他需要面對的是,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地區還將繼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從國際形勢看來,世界經濟雖然在緩慢複蘇,但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

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如何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出謀劃策並且有效實施,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這位發改委新主任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兩會”上的熱門部長

按照往年“兩會”期間的慣例,國家發改委主任總是媒體爭相關註的熱門人物,而發改委主任一般也會召開記者招待會來回答熱點問題,此外,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的部長也經常是記者招待會的主角。

過去一年,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的部長也實現了交班。2016年7月,原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陳寶生轉任教育部長,對陳寶生的任命,打破了前幾任部長都從副部長中提拔的任用模式。

61歲的陳寶生是甘肅人,曾任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蘭州市市委書記。在蘭州時,陳寶生掀起過一場“治庸風暴”,2005年在7個月內問責了120名“不作為”的幹部,也正是因為那場“治庸風暴”,讓陳寶生成了當時的“明星官員”。2008年,52歲的陳寶生奉調進京,出任中央黨校副校長,5年後官升正部,調任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

陳寶生被任命為教育部長一周後,他參加了第一場公開活動,2016年7月9日,他到河北農業大學參加了“學習太行新愚公,做合格共產黨員”的主題活動。前幾任教育部部長在談及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陳寶生到任後加了一句“為誰培養人”。

任職國家行政學院期間,陳寶生多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求是》雜誌上發表文章,主要談他對推進執政黨建設、行政體制改革等問題的思考。到教育部之後,陳寶生仍筆耕不輟,2016年9月5日,他還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理論文章《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地生根》。

他對教育工作最集中的一次公開表達是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從發言中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考改革都是他所關心的問題。他在講話中也提出教育目前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第一個就是如何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關系,完善政府依法監管、學校依法辦學、社會依法參與的機制。

比陳寶生小1歲的財政部部長肖捷,應該是13名新部長中對“兩會”最不陌生的,因為他從2007年就開始擔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從那時起就以“部長”角色參加每年的全國“兩會”。2013年國務院換屆後,肖捷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

被任命為財政部部長,對肖捷來說算是一次“回爐”,他大學畢業後在財政部工作了二十多年,2005年從財政部副部長任上到湖南擔任省委常委、副省長,兩年後回京升任稅務總局局長。

在財政部期間,肖捷以理論功底深厚而受學界贊譽,1987年30歲時他和樓繼偉等人合著了《關於經濟運行模式與財政稅收改革的若幹思考》一文,後被收錄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中。此次擔任財政部部長後,肖捷已經在不同場合透出他下一步的工作目標,2017年要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今年2月6日、7日,到福建調研時又提醒有關人員要註意防控地方債風險。

此前幾年每年“兩會”期間,受關註度頗高的財政部部長出席記者會已成“標配”,肖捷今年是否會出席,答案很快也會揭曉。作為“兩會”期間的另一個熱門部委,商務部新部長鐘山屆時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新局長能否撬動體育改革?

去年以來獲任的13名新部長中,前述10人此前都已是正部級幹部,從副部級幹部提任的3人分別是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國務院網信辦主任徐麟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茍仲文,此前,聶辰席、徐麟都是原部門的副職,茍仲文是北京市委副書記。生於1963年的徐麟在13人中最年輕。

茍仲文掌管體育總局算是一次跨界,他此前並無直接分管體育工作的經歷。茍仲文的仕途起步於原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曾任原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委常委兼教育工委書記。

不少人認為茍仲文是一個具有改革意識的官員,他曾於2000年到2002年擔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院長,對隸屬原信息產業部的賽迪集團進行了股改,在IT行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國計算機報》就屬於賽迪集團。賽迪集團旗下有十多家IT專業報刊媒體,以及IT網站賽迪網,在茍仲文的主導下,賽迪集團旗下的賽迪傳媒,成為國內首家在A股上市的平面媒體。

“做事果敢。”北京市教育系統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茍仲文2013年就任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當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公布了中考、高考改革方案。最“亮眼”的要數“大刀向英語砍去”,根據征求意見稿,從2016年開始,北京的中考英語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語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不過這一改革方案因與教育部隨後出臺的改革方案不一致,最後沒有推行。

茍仲文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的次年,多年按兵不動的中小學教改,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取消了存在多年的“擇校生”,推動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其中取消“共建”,被認為是力度最大的一條。過去,國家部委、事業單位、央企都會和一兩所優質中小學簽訂“共建”協議,保障職工子女優先入學,這一做法曾廣受詬病。取消“共建”,茍仲文頂住了壓力。

2016年北京又出臺了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政策,將優質高中的入學名額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不論是“牛初中”還是“渣初中”的學生,都有可能升入優質高中。

這項政策出臺不久後,2016年4月,茍仲文升任市委副書記,並繼續兼任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又過了6個月,尚未完全實現改革目標的茍仲文履新國家體育總局。“茍書記高升,是北京教育的一大損失。”北京市教育系統有人這樣感慨。

接任體育總局局長後,茍仲文以他一以貫之的風格,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又推出了幾項改革,裁撤了足管中心,讓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並打破用人常規由姚明擔任籃協主席,運動員出身的李玲蔚出任中國奧委會副主席。

茍仲文在體育總局局長位置上要進行改革的風口還有不少,無論是各種項目的市場化、職業化工作,還是中國體育舊有體制的積弊如賽事腐敗的祛除,都需要他逐步推進。

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還要合辦冬奧會,屆時茍仲文的年齡是65歲,如果想在任期內既要全力抓好冬奧會,又要在體育改革上有所突破,需要與時間賽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