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唱吧:踏上不同尋常之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71.shtml

唱吧:踏上不同尋常之路
闌夕 闌夕

唱吧:踏上不同尋常之路

這也為陰雲密布的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定的視角。

本文由闌夕(微信ID:techread)授權i黑馬發布。

2011年,陳華拍板決定將「唱吧」作為又一個創業項目時,他的理由非常充足:

唱歌需求的用戶規模是上億級的,但其行動成本很高,在缺乏組局能力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產品能夠吻合一個人的場景。

所以「唱吧」的橫空出世,不僅驗證了陳華及其團隊的市場洞察,也在某種意義上重構了以個體為中心的KTV社交模式。

在一場飯局中,陳華興致勃勃的掏出手機,展示在「唱吧」應用內兩個男聲對唱同一首古風情歌——兩人分別錄制,再將音軌合成——的聽眾留言,作為聲控的腐女們幾乎都是在用尖叫表達情緒。

工程師出身的直男陳華可能很難感同身受的深切理解這種融合了亞文化和惡趣味的曖昧交互,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產品層面的繼續發掘。

所謂的互聯網平臺,也就是這麽一個概念:它如一片豐饒的土地,造物主僅僅負責做好生態設計,至於物種及文明將怎樣發展,全都取決於蝴蝶們扇動翅膀的總和。

有趣的是,在帶領「唱吧」行遠自邇的同時,陳華也在修正著自己的認知圖譜,並將「唱吧」的品牌和功能反複置入實體產業,使之微妙而貼切的和馬雲竭力鼓吹的「新零售」關聯頗密。

最具典型色彩的,就是「唱吧」投資咪噠迷你KTV,繼「唱吧麥頌」連鎖KTV之後再度擠入實業市場,經營起了線下生意。

在中國愈來愈多的商業中心——尤以一二線城市為甚——無人值守的零售機器正在填滿走廊或是角落的空余之處,造型若如一間大型玻璃房的迷你自助KTV亦是其中一種。

這種終端設備的誕生毫無疑問是對「唱吧」創建因由的一種顛覆——「傳統場景很難滿足獨自一個人的唱歌需求」——然而創業者的合格與否,就在於他能否適時而變,將新的趨勢為己所用。

於是,陳華帶著團隊做了一輪盡調,最終選了廣州艾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咪噠迷你KTV——這家公司研發生產的跳舞機曾因品質過硬和養護便利而成為各大城市遊戲廳的標配——投資入股,並將線下品牌升級為「咪噠唱吧」。

c700d4c5bd1c10e3812feb1306934a5b

用拉美作家加萊亞諾的話來說——「娛樂行業靠著孤獨的市場存活,就像安全行業靠著恐懼的市場存活,欺騙行業靠著愚蠢的市場存活」——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造就了高密度的人口空間,也將名為孤獨癥候群的疾病散布到了擁擠繁華的人間。

東亞文化似乎特別鐘情於這種「大隱隱於市」的體驗,以日本為例,令人局促的膠囊旅館、隔離他人的一蘭拉面、訪客神秘的深夜食堂都是有著獨特氣質的商品類型。

而單人KTV的起源,同樣可以追溯到日本,早在2010年,就有部分連鎖KTV在東京和大板等城市開設一人包廂,並以競技遊戲的形式增添了排位比賽、CD錄音等功能,不少年輕人也樂於借此練習歌喉,不必擔心因為唱功不力而在朋友面前丟臉。

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總是會以出人意料的效率進入中國市場,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商業中心開始頻繁出現迷你自助KTV的身影,和日本那種多數還是需要委身於連鎖KTV的門店中作為一種包廂選項的做法不同,中國將兩種場景予以割裂,將迷你KTV定義為逛街購物的一段插曲,引導用戶打發碎片時間。

這種舶來之後的設置似乎更加符合產品對應的人性:獨身前往呼朋喚友的連鎖KTV挑選單人包廂總是有些悲涼的意味,而在商場里面鉆進一視同仁的迷你KTV,則很難產生直接的對比結果,反而存在解釋的余地。

而「唱吧」盯上這塊生意,並不是以這次投資為最初的起點,早在兩年前,陳華就找了代工廠生產「唱吧」品牌的迷你KTV,並在北京做了投放和運營。

這種親歷而為往往能夠帶來最為精確的利弊反饋。

根據陳華的總結,其利在於回報周期極其顯著,這種設備只需要例行維護,而不像夾娃娃機或是榨果汁機那樣需要不定期的補充資源,前期可以簽署短租協議測試經營效果,如若人流規模不夠理想也能換地重演,直到滿意為止——「好的地段,最快八個月就能回本,接下來就是純利」——而在這種終端的設計思路里,又能非常自然和直接的連上「唱吧」的服務平臺,開拓產品的觸客面積。

至於弊端,則是這個產業方向和「唱吧」南轅北轍,其投入邏輯也必須要求「唱吧」深入線下經濟,甚至專門組建一支專業團隊來做二次創業,毫無疑問,這和「專註」的行業準則是大相徑庭的。

於是跨產業的資本合作,就成為了相對意義上的最優解。

這也為陰雲密布的中國實體經濟提供了另一種觀測視角,在龐大的存量市場面前,興盛抑或衰退都不過只是局部晴雨,既不乏貪婪時恐懼者,也存在恐懼時貪婪者。

a7c6ef399aada436f028b2f78a41794e

丘吉爾的話無疑是應景的:「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里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里看見危機。

目前,「咪噠唱吧」的迷你KTV已經在全國投放了近一萬臺,每一臺的成本約為2萬元,在招商文件中,「唱吧」鼓勵擁有場地資源——比如大型商場、遊戲廳、咖啡館和電影院等——的商戶加盟,加速複制這個標準化的消費模型。

有著「唱吧麥頌」的加盟先例,「唱吧」的第二次線下滲透勝算不低。

兩年之前,也是在業界大感意外的情形下,陳華決定開辟連鎖KTV的經營支線,在全國擲下12家分店,除了接入唱吧的社交平臺之外,所有的服務模式都以麥樂迪、錢櫃等傳統KTV品牌作為對標。

兩年過去,「唱吧麥頌」的門店數量突破120家,陳華亦在微信朋友圈中宣告兩年的加盟優惠期宣告結束,2017年的合作費用整體上調,足見信心高漲。

這也讓「唱吧」這款產品的基因愈加複雜起來,所謂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維持增長的需求迫在眉睫,而健全的財務指標則屢屢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唱吧」似乎是在證明天無絕人之路的質樸道理,就像藏於深山的金礦只能被攀上峭壁者發現,染指陌生領域的勇氣,會為商業歷險帶來新的可能。

唱吧 互聯網下半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