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02/100244494.html
當大型民營鋼鐵企業還在為如何躋身國內資本市場而絞盡腦汁時,一些鋼鐵行業網站的上市行動已接近臨門一腳。近日,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鋼聯)正在申請「過會(發行審批會)」的消息在市場盛傳。
上海鋼聯是「我的鋼鐵網」的擁有者,早在2009年便籌劃上市。對於上市進度,上海鋼聯一位副總經理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謹慎表示:「目前還沒有過會,即便過會成功還要等排期,所以不能預計何時能夠完成IPO。」
若進展順利,「我的鋼鐵網」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鋼鐵行業網站,也是繼浙江網盛(中國化工網,002095.SZ)後第二家上市的國內行業網站。
此外,財新《新世紀》記者從中國成立較早的鋼鐵行業網站——蘭格鋼鐵瞭解到,目前其母公司蘭格集團正在改制,也有上市的打算。會有足夠多的投資者對它們感興趣嗎?
價格信息也賣錢
上海鋼聯成立於2000年,「最初立足於建立一個鋼鐵行業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做電子商務,但當時電子商務的環境和支付條件不成熟。」上述副總經理介紹,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前夜,上海鋼聯轉做起了信息服務。
在當時中國的鋼鐵行業,粗鋼年產量已突破1億噸大關,並且還在急速上升。但並沒有專門的機構提供市場價格信息和行情報告。上海鋼聯開始跟蹤全國50個城市、將近20個鋼材品種的價格,提供價格信息。「我的鋼鐵網」應運而生。
網站開通後,起初經營並不順利,但上海鋼聯將對鋼鐵市場情況的跟蹤堅持下來,還成立了由專業人員組成的研究組,對收集過來的簡單價格信息進行分 析,形成研究報告。一年以後,上海鋼聯開始通過這種服務獲得收入。至2003年,「我的鋼鐵網」營業額突破1000萬元,之後一直保持盈利。
目前上海鋼聯註冊會員超過50萬個,付費用戶達3萬多家。上海鋼聯在鋼鐵行業類網站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用戶包括寶鋼、鞍鋼、米塔爾、新 日鐵、沙鋼等1000多家國內外鋼廠;五礦、西本、舜業、中鐵、美達王等10000多家貿易商;金融投資機構和政府部門也關注上海鋼聯的資訊。
上海鋼聯稱,2009年「我的鋼鐵網」成為國內首家年營業額過億的行業網站;2010年,營業額更達到1.8億元。
從2004年開始,投資者聞風而至。2007年,上海興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興業投資)作為財務投資者,以3690萬元的價格獲得上海鋼聯56%的股份。興業投資的實際控制人為郭廣昌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興業投資不參與管理;他們的回報一般通過企業上市後獲利取得。」這位副總經理稱。
在興業投資進入後,上海鋼聯開始了上市前的改制。從2008年開始,上海鋼聯實行員工持股。2008年7月13日和9月1日,上海鋼聯進行了第 四次和第五次增資擴股,分別有56名和77名員工獲得股份。至此,上海鋼聯註冊資本增至6640萬元,共3000萬股,共有140位股東。除第一大股東為 上海興業投資,其餘均為管理層和員工控股。
2009年,中國創業板開通,其相對寬鬆的准入,使上海鋼聯的上市變得更具可行性。
「會費+廣告」
以鋼鐵信息資訊為主的上海鋼聯,80%收入來自「會員費+廣告」,這種盈利模式在鋼鐵行業網站中頗具代表性。
上海鋼聯的資訊業務採用會員制。會員分為甲級、乙級、專欄會員三大類,會員費分別為5000元/年、3000元/年和1500元/年。「我們的付費用戶續費率超過90%,再加上不斷增加的新增用戶,這樣保證了會員費的收入。」上海鋼聯副總經理介紹。
除了資訊服務,其電子商務也採取會員制,主要為客戶提供資源供應、求購、搜索等商務服務。
2007年,上海鋼聯利用其鋼鐵資訊服務和網絡平台,推出了鋼鐵行業的搜索引擎——「搜搜鋼」。「後來發現做鋼鐵搜索引擎比較困難,2009年將搜搜鋼升級為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我的鋼鐵電子商務網』。」上述副總稱。
不過,電子商務網改採用的會員制只針對賣家,買家可以免費獲得信息。而賣家需要每年付費1500元,成為會員,才能發佈自己的產品信息。據前述副總介紹,廣告價位根據不同頻道價位不等,最高能達到50萬元一條。
「在電子商務的收費中,除了收取會員費,還可以通過競價排名獲得收入。」該副總經理進一步解釋道,因為銷量好壞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發佈的信息被瀏覽的次數,賣家可以通過購買關鍵字,比如「螺紋鋼」,使得自己發佈的供求信息排名靠前,獲得更多瀏覽次數,提高成交量。
此外,上海鋼聯還有來自電子商務、研究報告、刊物和會展等方面收入。研究和諮詢業務中,上海鋼聯每年對每家證券公司收取20萬元左右的研究和諮詢費。這位副總表示,上海鋼聯憑著鋼鐵行業10多年的業內口碑,每年能辦幾十場會議和會展,收入也較可觀。
儘管如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周平依然認為上海鋼聯盈利模式比較單一,主要盈利來源是「會員+廣告」,「會員的數量始終有限」。
對此,上述副總稱,上海鋼聯的客戶不僅僅是鋼廠和鋼材貿易商,還包括鋼鐵終端客戶。「這些潛在客戶群是很龐大的。」
陽光交易推行不易
隨著中國粗鋼產量的不斷攀升,鋼材交易量的擴大,以及鋼材價格波動週期越來越短,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了鋼鐵行業網站。
游振華是上海鋼聯的創辦人,後退出上海鋼聯,轉做貿易,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鐵礦石貿易商之一。在退出上海鋼聯後的2007年,游振華通過北京 瑞鋼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1499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中國聯合鋼鐵網(下稱中聯鋼)。中聯鋼由中鋼協聯合16家國有大型鋼廠於2000年共同成立。為了 發揮其鐵礦石原材料方面的優勢,游振華還於2009年專門成立了以原材料資訊為主的聯合金屬網。
成立10年的中聯鋼,主要也是通過「會員+廣告費」來盈利。目前中聯鋼的會員超過30萬家。
「會員+廣告費」的盈利模式也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行業網站——浙江網盛生意寶最早的盈利模式。依靠該模式取得盈利後,網盛得以上市。上市半年 後,網盛又推出了「聯盟網站-生意寶」,以行業網站聯盟為基礎,整合各行業網站的內容、流量等資源,開創了「小門戶+聯盟」的模式。盈利來源也從收取會員 費、廣告擴展到會員的網站建設與維護、會員資訊服務費多頭並舉。
不過對於這種聯盟的發展前景,上海鋼聯的上述副總並不以為然,「僅僅是業務層面的整合。信息、資源、流量的共享只能給幾家大網站帶來一些好處,而小網站即使分享到了這些資源,也不會產生興趣,帶來的新增會員有限。」
「中國鋼鐵行業的電子商務網站有近千家,能夠成功收回成本的電子交易平台與資訊網站沒有幾家,而且網站的運作模式普遍趨同。」一位排名前三的鋼鐵分析師表示。
也許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上海鋼聯開始重新進軍線上交易平台。「上海鋼聯的子公司正在打造一個『鋼銀網』,主要是服務在線交易。」上海鋼聯副總經理透露,一旦有了線上交易,就不僅是收取會員費,還可收取佣金。
但在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看來,目前鋼鐵行業網站要搞電子商務,存在一些利益障礙。「中聯鋼在2000年成立時,也做過線上交易這一 塊,但推行很難。」單尚華稱,主要障礙是電子商務推翻了傳統利益格局。由於網上招標、採購的信息是被監督、記錄在案的,屬於陽光交易,這使執行層工作人員 權力大大受限,影響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即便十年之後的現在,要做陽光交易同樣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