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6373
巴黎:
上篇文已經說出,一個穩固盈利條件,在篩選組合股票的重要。但我的Blog內以往卻談過很多不屬於此類的股票,例如宏安,到底又是什麼回事呢?!
一 間企業的價值,基本上有兩個大分類,一個是繼續經營(going concern),另一個是清算價值(liquidation value),後者是說,假如這間企業被清算、變賣時的可能價值。所謂變賣,包括破產、重組、私有化或被收購,即我們如果看到一間公司沒有固定資產、沒有 負債,只有現金1億元,那麼扣除可能的費用後,就會是它的清算價值。而收購合并時,收購者的出價,就是其清算的內在價值。
一般而言,我們所說的清算價值,都是說逐件逐件公司資產變賣的價值,雖然企業或從未打算過這樣做。可以想象,求人買的清算計法的價值必定較繼續經營低得多。
上圖的藍線是企業的經營價值,而紅線是清算內在價值,隨時間向下是反映清算時的費用支出的增大。
請 Blog友注意一點是,這是一間非堂穩固盈利公司的圖,對於一間經營混亂,又或只有幾年業績的企業,我們對藍線部份毫無信心。有時此類企業經營越久,價值 越跌。永義和宏安可能屬於混亂的一組,安踏和動向就是屬於年資淺的一組。無論如何,它們彼此都必有一個大概的清算價值。
盈利只是基於期望的危險
圖二反映一個現象是,一間盈利未被嚴證、受過考驗是穩固的企業,即使在年0,以低於經營價甚或清算價的P1買入,隨著時間的逝去,它的經營價值續跌至P2,投資人就會面對損失。當然這種損失無法可以和以高價P0買入,期望它的未來價值大幅上升的落空相比。
Graham 說歷史證明,最大的輸家,是那些以高價買入以為是質優但實為差勁的企業。他說,除非是Net Working Capital 的66%的超低價。以這種超低價買入的保護,並非來自對現在經營者的扭轉期望,而是這種超低價通常是因股東們忍無可忍沽貨而跌至如此低水平,很大機會觸動 專業外人收購,蘊讓可能對它真實價值的釋放。即使收購者或會壓價和食水,並獲得極大部份的原有價值,但賤價買入者往往亦同時大有斬獲!
此類的操作是純技術、法律知識型,比如收購合并的條款的熟知,潛在收購者和被收購、當中人物的關系等等的了解,並無太大相似和繼續經營操作的分析的技巧。
穩定壓倒一切
走筆至此,聰明的Blog友定會發現,即使價值投資人常常強調價格、價值分離招,原來以盈利穩定招,尋覓一支能受考驗的股票更為重要。
以普通價買入美妙股票
實事求是的投資人,經過多番勞動求得了一支盈利穩定的股票,可能按耐不住以高價P1買入,出現所謂理論上要等經營價值逐步回升,而被點穴至年2或更長的情況,如下圖:
我 不會在此為一般人稱這類死牛的人硬說好話,除了投機人的越高越買、越低越賣,我以為沒有聰明投資人不希望自已能在藍線,甚或紅線以下買股票。可是,真正的 內在長期經營價值,並不是一條死實的藍線,舉自已的一個已有20多年的私人投資為例,因為它的資產負債表的淨資產和它的盈利比較,細得非常可憐,和它沒有 報價,經過多年的盈利和派息的上升,我也一直沒有想過它究竟值多小錢的問題。
雖然如此,若有日,有一個人接觸我求買,我想我也會以心動價賣出,心動價是多少呢?請看以下的圖。
自由範圍的概念
真 正的內在價值,雖然它實實在在的存在,可是它卻沒有一條實實在在的線,Graham說,你不會說一個160磅的男人是標準,180磅的就是超重,或135 磅的是超輕,他說應該以肉眼就能判斷去指引你什麼才是不合理。若是這樣,我的心動價就很易計,即使我仍然不能說出準確內在價值在上圖的自由決定範圍的那一 點,我只要注意那深紅色不合理價格那部份就足夠了。
有一些喜愛投機的人,往往追求10-20%的投機盈利,並列出一大堆理據說在那個小數 後3個點數的價位就要買或要沽(每天的財棍不是在電視機上說幾多幾多點嗎?),他們是很難明白聰明投資人為何能夠忍受股票上下三幾十個%,甚至一、二倍的 變化。因為他們從頭到尾也沒有盈利穩定招和價值價格偏離招的想法,更加想不到自由決定範圍內距離是可以如此寬闊。結果就是被善變的價格弄得神神經經,而不 能去利用本就應該是為你服務的市場先生。
最近的三篇文是受了幾個Blog友的回應啟發,文內的邏輯非常嚴謹,尤其是完全沒有違反Graham和股神的一貫要求,並且二者皆兼顧和連貫。也解釋了很多的所謂價值投資陷阱的由來。
我也把CKM001君的長期持有優質股的說法納入文內。不單如此,我甚至可能較他對增長和優質的定義、及對買入價要求更加嚴格。
自覺寫完之後對價值投資有更深的一層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