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電盈用西裝友維持秩序


2008-12-31  AppleDaily


 

噚 日朝早8號仔電盈召開股東會,原訂通過私有化議案。一如以往,公司主席李澤楷再次施展佢至強嘅「估我唔到」神功,喺吹晒雞企硬話唔加價之後,失驚無神揼多 3毫子畀班小股東。不過現場所見,好似得一位何先生因為「唔想同佢(李澤楷)鬥氣」,而投下贊成一票,其他人擺明反對。可能為免出事,主辦單位噚日加多咗 一班西裝友「維持秩序」,好彩最後除咗李生係咁俾小股東「數」之外,都冇乜唔愉快事件發生。

中場休息時,有部份小股東對住記者高呼「呃人o架」、「係賊嚟 o架」,言論鬼咁激。咁呢班「躁底」中年男子係乜來頭呢?「路邊社」消息話,噚日出席嘅小股東夾埋揸唔夠300萬股,當中有幾十人都係只揸住一手8號仔。 佢哋言論未必代表全部股東,但俾人唱就唔多好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42

混乱凸显秩序缺失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0863/

 蒙牛与伊利,腾讯与360,这些毫无道德底线的乱战,在一片混乱中其实凸显的是秩序的缺失。由于没有公平、公正、有效的法律作为保障,竞争走入了极端,受伤的却总是消费者。       市场经济本身就充满了竞争,优胜略汰是市场的法则。但是,正因为竞争无处不在,而且激烈异常,才需要法律来保证良好的秩序。毫无道德底线的丛林法则绝不 是成熟市场经济的标志。只有成熟、公正、公平的法律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法律才能保证在市场中胜出的是真正带给消费者好处的优秀公司,而不 是下三滥手段炉火纯青的黑道公司。      在公正公平的法律真正建立之前,混乱还将继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89

奢侈品觸「電」陣痛:被破壞的經營秩序

http://news.imeigu.com/a/1313190481930.html

孫伶 黃潔瓊

7月20日,歐米茄狀告淘寶案在北京開庭審理。

歐米茄要求淘寶網設立價格過濾機制,封殺淘寶網上售價7500元以下的手錶,淘寶網方面表示不接受這一要求。於是歐米茄一紙訴狀將矛盾付諸法庭。

如果說歐米茄此舉意在「打假」,消除淘寶上的假冒偽劣腕錶,那麼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天梭與噹噹網之戰,則是時尚品牌為維護傳統渠道而進行的「渠道之爭」。

「天梭從未授權噹噹網銷售天梭產品,對噹噹網所銷售的帶有天梭商標的產品的法律責任,應由噹噹網獨自承擔。」當天梭與「當當」之爭上升至「法律議 程」,天梭中國表示,對任何侵犯天梭商標或商譽的行為,天梭都將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此件事情的起因是,噹噹網不久前推出「父親節七五折銷售天梭表活 動」,天梭緊隨其後發出聲明:噹噹網上的天梭表未經授權,非天梭不提供售後服務。其動作的實質是渠道利潤保護問題。

品牌最近有點煩

對許多奢侈品而言,B2C網站的存在是一件惱人的事。而對於電子商務帶來的種種不便,大部分時尚品牌和奢侈品牌都選擇三緘其口。

曾經一度被時尚消費者們看好的新渠道——網絡銷售平台,在中國經過初期發展後,暴露出種種問題,成為讓品牌頭疼的灰色地帶。北京大學奢侈品管理項目總監嚴駿曾經對媒體表示,對許多奢侈品而言,B2C網站的存在是一件惱人的事。

「事實上,『非銷售授權的零售商進行經銷』這種現象在中國零售業內很普遍,尤其是在電子商務中。」劉頌身為一家新加坡腕錶品牌的中國宣傳代表,直言 電商與品牌之間的矛盾。他認為,品牌需要平衡傳統渠道和電子商務渠道間商務的利益均衡,一般會對產品進行統一的定價,並使兩者的最低售價統一為某折扣。倘 若有經銷商的售價低於這個既定折扣,此舉必然擾亂品牌精心佈局的渠道和銷售秩序。這是天梭無法對噹噹釋懷的主要原因。

本報為此聯繫時尚品牌天梭進行採訪,但對方官方回應「此次採訪無法參加」。

和天梭一樣,對於電子商務帶來的種種不便,大部分時尚品牌和奢侈品牌都三緘其口。

基於目前和未來幾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的迅猛發展,大部分電子商務都希望能夠做時尚大牌的生意。就連在網上賣書和賣家電起家的噹噹網和京東商城,也已將售價從幾千與到幾萬元不等的天梭、歐米茄手錶擺上架。

「相比電商們的積極,品牌們的表現顯得很遲緩。因為難以平衡線上線下的利益,許多時尚或奢侈品牌目前還不願向電商正式授權銷售。」劉頌說,「大量未授權的產品已經出現在中國的各種電商平台,未來雙方的矛盾還有可能繼續激化。」

電商賭博價格戰

一場關於時尚產品和奢侈品的價格戰在不同的電子商務網站中硝煙瀰漫,消費者樂於取其低價者,不同的定價卻讓品牌感覺「傷不起」。

「由於在網絡上消費沒有地域限制。一些網站對同一品牌統一產品的定價應該是基本一致,但是會有很多的其他原因例如會有不同級別的代理商甚至是個人使 得參差不齊的價格同時出現。」身為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專業諮詢公司艾瑞集團總裁楊偉慶(微博),2010年8月入選首批北京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在他看 來,線下產品並無多大差異,但是網上商品沒有那麼簡單,例如化妝品規格、保質期等,都會使得線上產品價格出現巨大差異。「大部分的產品是正規的,但是也不 排除有其他非正常渠道。」

「網站以低價取勝,一旦規模擴大,必將衝擊品牌門店的產品銷售,整個渠道的價格體系因而被攪亂。」劉頌認為,「但這又很難控制。目前雖然時尚品牌們 都在中國陸續收回代理權,但仍有很多代理存在,尤其是在鐘錶行業,品牌很難控制他們中沒人向電子商務經銷商供貨,以品牌不願意看到的價格。」

上海的年輕白領張婕是位「時尚粉絲」。7年前,她第一次在籬笆論壇通過代購方式購買了一隻Vivienne Westwood帆布大包後,便成了網上代購的忠實擁護者。「上次Gucci官網上的旅行袋打折,只需要2900人民幣,加上代購費10%和一百多元的快 遞費,總價才3000多。在網上找代購商購買,比國內專櫃便宜很多。」她對記者說。

像張婕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正是這些消費者對「非授權」電子商務渠道的追捧,讓品牌感到了威脅。「由於線上產品的差異性與竄貨的現象,有來自不同 區域的貨物,這也會對一些傳統零售渠道已經非常規整成熟的品牌受到一些衝擊。」楊偉慶表示這將會對奢侈品牌在國內的銷售形成一定的影響與壓力。

「品牌為了努力維護好自己的形象,對分銷系統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是也有些品牌沒有很好的掌控分銷渠道,分銷範圍更加大,因此消費者可能會從不同的 渠道購得該品牌的商品,同一種商品也會有很大的價格差異。大多數的奢侈品牌在亞洲只在商場裡銷售他們的商品。像在中國、包括很多其他國家,因為有很多的假 貨在市面上流通。」楊偉慶對記者說,「雖然電子商務對品牌來說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是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體驗,一些沒有定期折扣活動的品牌,類 似LV就不會利用網絡平台來銷售,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折扣的銷售在網絡上根本沒有優勢。」

被破壞的經營秩序

過濫的電子商務還打亂了奢侈品的經營秩序。這讓那些曾經看好中國網絡消費渠道的品牌們也遲遲不敢「下水」。

除了在網絡上層出不窮的假貨,電子商務的競爭性銷售還將破壞奢侈品牌苦心經營的「尊貴與私密」的神秘面紗,這讓品牌們很難接受。

奢侈品觸「電」陣痛

「對網站來說,與品牌的合作關係是第一的。我們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說服品牌與我們合作,我們與1000多個品牌打交道,目前為止只有280個 品牌在中國與我們合作。」已經取得很多品牌官方授權而進行網絡銷售的時尚購物網站魅力惠總裁Thibault Villet說道,「如今仍然有一些品牌不願意到網上開店,例如愛馬仕、香奈兒、LV。他們認為品牌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消費者服務的體驗只有在實體店裡面 獲得,電商與他們的策略不符。」

除此之外,Thibault Villet認為魅力惠在與品牌的合作中也存在著很多其他問題。「我們是限時搶購制的網站。因為品牌的供貨量不夠,我們往往沒有足夠的商品庫存提供給消費 者。還有一些品牌並不願意給出太大的折扣。官方授權使我們取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但也使得品牌控制了與我們的合作範圍,以及折扣的尺度。」

售後服務是電子商務給品牌經營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官方的產品定價反映了品牌的售後成本。對於授權渠道,品牌可以把這部分成本加入售價。但對那些折扣過低的非授權產品,即使是正品,品牌也不願意提供售後服務,他們害怕『吃虧』。」劉頌認為。

環境因素也是很多大牌遲遲不肯試水中國網絡平台的原因。「他們並不想與亂七八糟的品牌魚龍混雜。對品牌來說,首先是對網站的信任——信任其經營管理、行業背景和清晰的零售監控;第二是網站對於品牌形象的詮釋。」Thibault Villet如是說。

不同銷售渠道的貨品要面對產品質量保障和售後服務等各種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樂於取其低價者的消費者也不再是奢侈品價格戰中的受益者,將面臨很多購買風險。

「國家要有一定的機制對消費者進行保護,還應有行業內第三方等等,來保證用戶。不然,消費者的售後問題,假貨問題,還有消費體驗遭受損害等問題都將層出不窮。」楊偉慶指出,「我們曾發佈中國電商的產業報告,行業指數等等。以後也會有一些針對奢侈品電商的報告出來。」

儘管存在的問題多多,Thibault Villet仍認為中國的電商成熟只是時間問題。在他看來,以後的網絡零售就像是如今的蘋果體驗商店,「人們去實體店體驗商品,然後回到家網上訂購。在未來的5到10年,線上線下的零售會更加規範,消費者也會更加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99

比特幣與互聯網秩序 (此文首發愛范兒)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這幾天比特幣火了,媒體也像著了魔一樣狂喊比特幣。我去年就開始留意——它的醞釀和發展,能折射出不少東西。

 首先,比特幣起源不複雜,之前也不火,真正火起來還是因為「silkroad」,這個最大的地下黑市平台用比特幣來交易,極大地提高了比特幣的流通性和需求。

當然「silkroad」的創始人烏爾布萊特之所以用比特幣交易除了想逃避現實世界的追蹤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是所謂奧地利學派米塞斯無限自由市場主義的擁躉,這真的讓我想起《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來。雖然那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反抗的故事,但是如果放在互聯網世界裡,的確比較適合。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從一開始就宣講自由平等的秩序,以及開放和免費的原則。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當年的華軍軟件園就是碼哥因為免費而經常光顧的地方;又比如聊天,從早期的互聯網架構看,你和狗在聊天這個環節上都是平等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經過了網絡泡沫後,由於盈利的需要,現實增強版的互聯網時代畢竟到來了,所以原來的草莽時期的種種互聯網原則逐漸經暗去,代之而起的就是「被應用」,換句話說互聯網已經跟現實世界同步了秩序。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其實在我看來是在挑戰這種日益被現實世界同化的秩序。從本源上講,它的基因是純互聯網的,不受任何勢力的控制,符合所謂的互聯網精神,同時它在逐步被人關注後,勢必將挑戰我們的交換體系,而這種交換體系是跟我們目前的貨幣體系是休戚相關的。

雖然美聯儲最近也表示不會去監管這個新生事物,但是如果說哪一天有個人說寧可要比特幣而不要美元了,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而這個問題的本身不在於別的,而在於它從出生那天起就是反權威的,在這點上,我希望目前炒作比特幣的朋友們一定要清醒,它從暗黑走來,如果見到陽光,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融化。

比特幣火當然是因為有需求,除了剛才我說的地下交易的原因外,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現實世界糟糕的經濟現實。這點上,其實它跟紙黃金沒啥區別,拋開實物黃金不說,人們炒作紙黃金大多是因為心理作用,因為對貨幣體系的擔憂,加之美元不斷放水,這種對紙幣情緒的不滿轉嫁到了黃金上,所以黃金前期的牛市跟這種現實是分不開的,而比特幣也有這樣的情緒在裡面,君不見我們善於煽動的媒體都已經在說「中國大媽」跑步入場買比特幣嗎?這和前段時間跑步進場買黃金多相似啊。

所以,所以呢,炒買比特幣的朋友們也需要看看宏觀經濟哦,如果現實世界經濟好轉,或者美國收緊美元的話,那麼比特幣可是會跌的,因為情緒如此,要說價值,那就是一陣風。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情緒如此猛烈地傳染到現實世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特幣的漲跌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情緒宣洩,這種宣洩如果沒有節制那就會很危險,也就是說它如果如前面所說的觸及現實世界裡大佬們的諸多利益時,那就不好說了(有人說比特幣會成功,如果那樣,世界就大同了),這是我擔心的一種結果。另一種結果就是被現實世界裡的大佬們收編,淪為操縱的工具,那也會很可怕,最終會破壞掉它本來的意義。

總之,瘋狂的比特幣是情緒,也是挑戰,但是在這個逐步實現它所謂價值的過程中,它其實卻不斷地在否定它最早出生的意義,這種悖論的背後是我們的貪婪和對現實世界的複雜而又古怪的情感——你可以問一個人他是願意做比特幣大亨還是願意做現實世界裡的大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6

伊拉克殺俘可能意味著全新的國際秩序 思考框架 郭荊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9907317

分享一個郵件。最近世界不太平,一點思考的框架,供參考。

新聞:極端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或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 ,縮寫為ISIS),接連攻下伊拉克北部多個城鎮,威脅「肢解」伊拉克,並發動全面的宗派戰爭。

關注ISIS最令人震驚的舉動,是在網站上公開照片,聲稱處決1700名戰俘

眾所周知,善待戰俘已經是現代國際社會的基本原則,ISIS對戰俘的屠殺,震驚世界也超越了現代文明社會的底線,將ISIS推上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ISIS不但在製造恐怖,更是在銷售這種恐怖,成為恐怖的代名詞。

我相信這一事件將催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有可能成為和911一樣,成為未來10年世界轉向的標誌。美國迫於這種壓力,正在尋求迅速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拋開既定的一些原則(要求伊拉克現總理馬利基下台;遏制伊朗等),會導致整個中東和全球局勢發生極大的改變。

我們希望再次強調,無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此次伊拉克國內的衝突,都凸顯出中東問題的核心矛盾已經是伊斯蘭世界內部的遜尼派-什葉派的矛盾和衝突,基於中東問題的國際政治、經濟的分析架構都需要做重大的修正,甚至推倒重來,而抱定美伊矛盾、以巴/以阿矛盾,不願意接受新的架構的投資者則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損失。建議大家跟蹤。

我們在去年對敘利亞問題的分析中已經明確指出,敘利亞問題的核心是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教派衝突,不可調和且具有擴散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導致伊拉克陷入混亂甚至分裂,目前的事實也驗證了我們的看法,ISIS正是從敘利亞衝突中壯大的遜尼派極端組織,並擴散至伊拉克,導致伊拉克目前境內四分五裂。

圖中的黑線表示直接的對抗和衝突,綠線表示支持,紅線表示反對。可以看到綠線集中在左右兩側,紅線則幾乎全部跨越中線,也就是說,在對待敘利亞問題的態度上,各方按照什葉派和遜尼派分成了兩個陣營,所以說敘利亞問題反映的是遜尼-什葉矛盾,這一矛盾目前已擴展到伊拉克國內局勢上。
查看原图


背景

伊拉克位於西亞中東,兩河流域,自5000多年以前就是人類文明最古老,傳統延續最綿長的地區,歷經巴比倫、波斯人的統治,最終皈依伊斯蘭教。

在近代的伊拉克,是伊斯蘭最大的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爭奪的核心區域。伊拉克人口中什葉派佔多數,但薩達姆在位時,遜尼派實行高壓統治,什葉派的反抗傳統遭到壓制,薩達姆政府被美國推翻之後,什葉派通過民主選舉掌權至今。

目前伊拉克境內,東部主要是什葉派控制,南部遜尼派居多,北部邊境屬大庫爾德地區,庫爾德人佔多數,亦信仰遜尼派。

思考框架

一、對各國的影響

1、伊拉克

ISIS的行動可能導致伊拉克分裂成3-4個有獨立自治權的主體,包括原有的、由什葉派掌握的、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政府,西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地區,南部受到沙特等遜尼派國家扶持的地區,和目前掀起暴亂的ISIS可能建立的政府,伊拉克將有可能會成為聯邦制國家並陷入長久的分裂、割據和動亂局面

2、伊朗

伊拉克此次動盪發生以後,美國可能會需要伊朗的協助來控制伊拉克的局勢,美高級官員也表示為解決ISIS帶來的威脅樂於與伊朗合作。目前的局勢將加速美伊關係正常化,伊朗有望重新回歸國際社會的舞台

自奧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美國政府一直在尋求與伊朗和解的可能性,奧巴馬公開表示伊朗政府由民選產生,意在承認其合法性,這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之間一直無法彌合的政權合法性問題解封,伊朗如果被美國從「流氓國家」的名單當中剔除,則政府借貸成本、金融和貿易環境等都會發生深刻變化,伊朗重回國際社會,對中東和全世界都會有明顯的影響,還需要深入討論。

伊朗東面的阿富汗,執政的普什圖人,東北方向的塔吉克人與伊朗人都是波斯人,伊朗北方的阿塞拜疆信仰屬於什葉派,加上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伊朗已經逐漸建立起穩固的後方和同盟。

一直以來,美國對伊朗動武,都是中東地緣政治和石油地緣政治探討的核心話題,投資者也大多把美伊矛盾作為預設,一旦這一局面發生改觀,仍然抱定「美伊必有一戰」觀念的投資者就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因此需要關注。

3、沙特阿拉伯

此次動盪以後,可能會使伊拉克成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爭奪的重心,這可能會把沙特推到兩派鬥爭的前台。

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期間,特別是在兩伊戰爭前後,是阿拉伯世界中遜尼派對抗什葉派的核心武力,在海合會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持下,伊朗之間武力對抗。近年來局勢改變,先是伊拉克民選政府傾向於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目前又是伊拉克陷入混亂無法形成統一力量,甚至會淪為遜尼派-什葉派衝突的戰場,沙特阿拉伯可能被迫走上對抗什葉派的前台

沙特坐擁伊斯蘭教最大的聖地麥加,自視為正統和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也一直對什葉派持敵對態度。近年來沙特在海合會中的領導地位受到更激進的卡塔爾的挑戰,沙特也有動力證明自己在遜尼派和阿拉伯世界中的老大地位,沙特去年就試圖接手敘利亞的爛攤子,未來與伊朗在伊拉克直接對峙並非不可能。

沙特人由於豐富的石油財富,雖然武器先進,但不太可能自己衝鋒陷陣,更可能使用僱傭兵,並有可能動用石油作為武器

4、美國

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是石油和以色列的安全,在遜尼派-什葉派衝突之中,一直扮演的是幕後角色,類似於足球場上的隊醫和教練。儘管隊醫受傷的情況也偶有發生,但美國一般不會直接介入承受損失。

未來隨著美國戰略收縮和接納伊朗,可能會進一步從隊醫和教練,退到裁判和調停者的角色,可能會加速美國進一步退出中東的地面爭端,保持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水面和空中的軍事存在即可,這也是美國全球戰略收縮的一個縮影。

二、對油價的影響

1、伊拉克局勢動盪,衝突各方都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的石油產出,增加財政實力(庫爾德人甚至表示願意以半價出售石油),但衝突頻度和烈度的增加會對增產帶來負面影響。權衡這兩個方面,未來油價整體的趨勢性波動不會太強,而脈衝性的波動會比較大。

2、長期來看,中東局勢持久動盪會對石油投資產生持續性的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中東的石油產出,成為油價上漲的支撐因素。

3、沙特可能會把原油作為低烈度對抗的武器,沙特擁有最大的剩餘產能,財政狀況較好,可以承受較大程度的油價下跌,因此其可能會通過增產來壓低油價以打擊伊朗。

綜上考慮,目前高漲的油價有一定的泡沫中長期油價則會緩慢地上漲,由新聞事件和擴產消息驅動的油價波動將會很常見,存在由沙特增產帶來的潛在下行風險。

三、美國戰略轉移

ISIS進入伊拉克之後美國的態度是值得玩味的,其尋求伊朗支持,不僅僅是因為奧巴馬錶態的承認伊朗政府合法性,也反映出美國在介入地區衝突態度上的轉變。美國越來越把武裝力量用於保護重要水道、能源運輸路線,而不再像過去一樣積極介入地區衝突,一方面是因為財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則是民粹主義抬頭

美國的軍費不僅是全球第1,而且相當於第2到第15名的總和,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美國是「全球公域的保護者」,也就是說,除了各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之外,地球上其他公共區域的安全,是由美國掏軍費在維護安全的,所以美國軍費開支異常之大。而形成美國保護全球公域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要保護其世界第一的能源進口所需要的航線和咽喉水道,隨著美國從海外進口能源的減少,美國不僅有能力逐步收縮用於保護公域的軍費和軍力,也在其國內受金融海嘯影響的財政壓力下,不得不收縮軍力。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美國國內抬頭的民粹主義傾向,反映在事件新聞上,大家可以關注此前的新聞,共和黨二號人物埃裡克·坎特(Eric Cantor)在弗吉尼亞州眾議員初選敗給「沒錢沒資歷」的極端保守派「茶黨」候選人大衛·布萊特,標誌著共和黨內部轉向民粹主義的可能性正在浮出水面。布萊特也許並不是最大的政治明星,但其態度卻代表了美國保守派的傾向,例如其論文「經濟增長與宗教:新教倫理的繁榮與衰落」,是典型的美國保守主義的論調。美國歷史上民粹主義往往與孤立主義同時興盛,國內政治上轉向保守,特別是一般推崇精英主義的共和黨內部轉向民粹,是對外政策向孤立主義靠攏的重要信號。在孤立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美國收縮全球軍力,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是其二。

美國的戰略轉移,是從中東和中亞轉向東亞,更是從大西洋和全球轉向太平洋,美國的軍力收縮,會導致全世界其他地區更加不穩定,從而會引致更多的資產轉移到美國尋求安全。全球金融市場可能要面臨美元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的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畢竟在投資中,本金安全的地位是高於收益率考量的。

四、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的戰略收縮,對中國來說留出了空間也加重了負擔。如果參考美國對全球公域的保護,我們可以想見,中國需要轉變過去的傳統觀念,即擴充軍力是為了「保家衛國」,保護領土主權,保護僑民,保護對外投資。未來中國應該正視與大國地位相伴隨而來的義務,擴充軍力將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國際社會必將要求中國參與到保護全球公域當中來,承擔與大國地位和經濟實力相稱的責任。

中國未來軍費的增長,參考美國的先例,將有可能是數量級的增長,軍費增長帶來的很可能不是對抗而是合作。

美國致力於保護全球公域,特別是咽喉水道,是為了其能源安全,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超過美國,所以能源安全的問題將日漸緊迫,中國有動力也有必要發展替代跨洋跨洲運輸能源的途徑,比如在西北建設大規模的新型煤化工項目,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煤炭分質利用等來替代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另外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與俄羅斯合作增加西伯利亞油氣產量,在國內加快緻密氣、頁岩氣、煤層氣、緻密油的開發工作等等 。

最後,還是那句話,能源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思考的框架,以後慢慢填內容。

隨見隨想,語無倫次,所謂垃圾郵件是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9

金磚銀行背後的大國博弈:中俄聯手挑戰美國制定的全球秩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68

(普京、默克爾在德阿世界杯決賽上交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不僅在挑戰了IMF-世行為骨架的金融體系,更意味著全球最大的新興國家將有實力挑戰冷戰結束後美國制定政治體系。五個最重要發展中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5年多的艱苦談判後,在巴西福塔萊薩發表聲明決定啟動金磚開發銀行,該行資本金為1000億美元,各成員國認繳的啟動資金額度為500億美元。此外他們還同意設立1000億美元應急儲備基金來應對金融危機沖擊。魔鬼在細節亞洲時報評論稱,“福塔萊薩”的重要性,不只是在宣布金磚開發銀行。更為重要的在於該銀行的運作:未來金磚國家將能夠挑戰按照“華盛頓共識”制定全球地緣政治格局。1989年陷於債務危機的拉美國家急需進行國內經濟改革,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對拉美國家提出包括增強財政紀律,壓縮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宏觀經濟形勢等10項改革措施。由於這些思想秉承了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後來人們將這些觀點稱之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宣言”,並此成為新興國家轉型的普遍方案。著名學者諾姆·喬姆斯基稱: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它們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所制定,並由它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實施”《亞洲時報》認為,金磚開發銀行意義超越經濟和金融,其核心就是地緣政治:新興國家拿出了一個新的方案,替代正走向失敗的“華盛頓共識”。《金融時報》認為金磚集團的目標已經遠不止建立一個反西方的陣地。金磚銀行使得金磚集團的合作上升至全新層次,其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語。金磚銀行不僅計劃扮演一個被迫切需要的角色,向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提供發展融資,它還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向世界呈現另一種發展願景:富裕國家宣揚自身價值觀的做法,以及世行對貸款附加條件的官僚做法,都將被摒棄。猛打地緣政治牌在福塔萊薩宣言公布之前,中國-俄羅斯聯盟顯著增強,普京在上海簽下了對中國的“世紀天然氣協議”。習近平和普京都利用本次金磚國家峰會,加大對整個拉美國家的影響。普京來巴西不只是為了看世界杯決賽,他除了會晤了巴西總統羅塞夫,還見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他們詳細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細節問題。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in可能是普京巴西之行的最重要成員。正是她對南非施加的強大壓力,讓金磚國家決定一致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而普京在拉美國家的一系列穿梭外交已經凸顯了俄羅斯的實力。他會晤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後,慷慨的豁免古巴360億美元債務。普京還與烏拉圭總統 Pepe Mujica討論了建設深海石油鉆井項目,並與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元首討論了一系列經濟項目。中國主席習近平同樣在展開拉美之行,他將訪問巴西、阿根廷、古巴和委內瑞拉。與俄羅斯的能源經濟一樣,“中國制造”同樣需要拉美這個巨大市場。《亞洲時報》認為正陷入債務危機的阿根廷,很可能會成為金磚銀行的擴大影響力的試金石。IMF和世行的重組方案沒能讓阿根廷走出債務危機的沖擊,現在阿根廷政府又面對美國禿鷲對沖基金新的索賠。如果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能夠讓阿根廷擺脫危機,那麽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伊朗和土耳其這些國家可能都將投向中俄主導的金磚國家新體系的懷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7

「禿鷲」基金狠搶一六○○%報酬率 驚動百位經濟學家 阿根廷倒債事件 動搖全球金融秩序

2014-08-11  TWM
 
 

 

哪有這種國家?欠了錢不還,還有百名經濟學家、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幫它喊冤?國家破產,股市還是今年以來全球漲幅最高,引來一堆投資人搶進買便宜?別小看阿根廷倒債,它的影響,可能比你看到的更深遠!

撰文‧楊卓翰

才在世足賽飲恨,屈居亞軍,引發上千球迷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暴動,阿根廷這個南美洲第三大經濟體,如今又面臨另一次國際屈辱。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七月三十一日舉辦公開電視演說,向全國人民解釋,政府因無法支付五.三九億美元的國債利息,正式違約。隔天,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ISDA)正式裁定阿根廷對國債違約,承作CDS(信用違約交換)的機構必須理賠。

這是繼歐債風暴後,第一個啟動CDS理賠的國家,正常來說,這代表阿根廷已無力償還債務,上千億美元的國債可能變成廢紙,所有政府擔保品也都失效。這對已連續二季經濟負成長、擁有四○%的超高通膨、面臨貿易和財政雙赤字的阿根廷來說,無異敲響喪鐘。

隨之而來的,應該是股市跳水、債券拋售、匯率崩跌、民眾擠兌。詭異的是,這些都沒有發生,沒有暴動,甚至連抗議的人都沒有。

這次不一樣!

二度違約,被避險基金盯上七月三十一日,阿根廷MERVAL指數從前一日的高點八九○○多點跌了九%,至八一○○多點,但八月一日收盤隨即反彈一.七%。儘管震盪,但阿根廷今年以來的漲幅仍有五二%,仍是全球之冠。

而違約的主角:二十年期公債,價格雖然從違約前的九十六美分跌到九十美分,卻仍比一月的六十五美分還要高,殖利率甚至從一○.四三%微幅下跌到一○.三六%。比起二○一二年引起歐債風暴的希臘違約事件中,希臘公債價格一夕跌到三十美分,阿根廷這次違約,簡直跟沒事一樣。

不只如此,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包括索羅斯家族理財室(George Soros's family office)、DE Shaw、Third Point和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等全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反而開始大買阿根廷的石油、電信和金融股。為什麼國家破產,投資人不但不為所動,反而大買股票?

阿根廷素有倒債之國的惡名,早在一八二四年,阿根廷發行第一筆公債,結果不到四年就跳票。這次是近十三年來的第二次違約,也是立國以來第八次倒債。

不過,這次違約的結構和過去不同;就連寫《這次不一樣》一書、暗諷人們忽視倒債危機的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都指出,阿根廷這次倒債「真的不一樣」。

「阿根廷絕對不會對這些『禿鷲基金』低頭!」阿根廷財政部長柯西洛夫(Axel Kicillof)在七月三十日於紐約召開的記者會中大聲宣示。要聽懂這句宣示,必須先回到十三年前的一段歷史。

一紙法院判決

讓主權債務重整成空

二○○一年,阿根廷遇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無力償還當初在紐約發行的大量債務,造成了上一次的國債違約。阿根廷八一○億美元的債務契約,一夜之間變得不值錢。不過,仍有少數不怕血本無歸的投資人,會買下這些極便宜的不良債券,希望有一天債主能夠償還。

○二年,買下其中七%債權的,就是以NML Capital為首的紐約避險基金團,他們正是柯西洛夫口中專買違約債券並以訴訟手段爭取高額利潤的「禿鷲基金」,也是他們掀起了如今這場違約風暴。

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幫助下,阿根廷在○五及一○年提出債務重整,藉由發行價值只有四分之一的新債券,來取代舊債券,減輕債務量。有九三%的債權人同意,畢竟,這些撈便宜的債權人,早就計算過重整後仍會獲利。

但這時候,有七%的債權人拒絕債務重整:NML Capital像是「釘子戶債權人」一般地緊咬不放,堅持阿根廷要用原本的全額支付利息。原來,NML Capital並不簡單,他們專門瞄準破產公司,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破產事件,都可以看到他們透過這種方式獲利。據歐洲債務及發展協會計算,如果讓阿根廷屈服,他們的報酬率將高達一六○○%。

雖然這群禿鷲的債權僅約十三.三億美元,以阿根廷二九○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應付起來應是綽綽有餘,但債務重整中有一條「未來發行權利條款」(RUFO):未來不論發行多少新債,所有債權人的權益必須相同。也就是說,阿根廷不能只付給NML全額,而必須付給剩下九三%的債權人全額利息,總金額將超過二千億美元。這相當於阿根廷一半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阿根廷自然無法消化。但NML據理力爭,兩造去年一月告上紐約法院,展開一年半的鬥法。

今年七月十八日,紐約法院判NML有理,而在七月三十日大限前夕,雙方談判又破裂,紐約法院下令將阿根廷已經存進銀行,原本要付給九三%債權人的五.三九億美元利息凍結。阿根廷只有兩條路:宣佈違約,或是支付這當初簽下的巨額負債。最後,阿根廷只得選擇「技術性違約」。

解決這場鬧劇,仍有一絲微薄希望,阿根廷現在仍有機會和第三方銀行團達成協議。市場傳言,數家阿根廷的私人銀行正在計畫向NML買下十三億美元的債權,打算在RUFO失效後,再和阿根廷政府談一個較好的條件。如此一來,就可以避過法律規定,阿根廷也只會短期違約。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大家也都預期這場茶壺裡的風暴很快就會落幕;知名避險基金操盤人羅布(Dan Loeb)也在寫給投資人的信中信誓旦旦地強調,阿根廷一定會走出陰霾,當債務危機最高峰時,就是買進點。

看來微不足道,違約金額、牽涉範圍都小,甚至是進場的好時機,但阿根廷倒債隱藏的影響,卻比你看到的都要大。

超過一百名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曾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的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等知名經濟學家,在法院判決後當天,就連署一封公開信,要求美國國會介入這場阿根廷與避險基金的戰爭。他們認為,紐約法院的判決「不公平地阻礙阿根廷償還九三%的債權人」,「不但會重創經濟,也將傷害全球金融體系」。

牽連逾十個背債國命運

特別是新興市場 發展中國家「這些禿鷲基金對於國家的利益一點興趣都沒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他們低價買進主權債務,然後就希望遇上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法官,讓他們從中獲利。」他還嚴厲批評:「這是純粹的貪婪。他們為違約保險,甚至可能從違約中搞到更多錢。這些禿鷲讓債務重整變得不可能,但債務重整在經濟運行中是必要的。」可以想見,如果在歐債危機中,歐豬五國無法債務重整,以投資人同意的減記債務解決,勢必會引發更大的金融風暴。「我們可能會陪上整個世界。」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指出,判決會讓債務國和投資人都陷入兩難,可能使現有的金融危機擴大。

阿根廷的上訴敗陣,結果可能不只是像輸了世足賽一樣,勢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信評機構穆迪週一發出警告,除了阿根廷,全球還有十個國家深陷信用危機,包括烏克蘭、希臘、埃及等國,幾乎都處在債務重整的階段。這些國家的命運,勢必受波及。

「IMF必須要建立起一個主權債市場的監理系統和國際法庭,」史蒂格里茲指出:「否則,禿鷲會摧毀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金融穩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尤其危險。」「這不是零和遊戲,」史蒂格里茲補充,「而是一個負和遊戲。無論如何,全世界輸掉的,一定遠遠多過那些禿鷲所掙到的利益。」—阿根廷MERVAL指數近半年走勢4/21違約案在紐約法院開庭7/18阿根廷敗訴,須支付全額債務利息7/31和NML談判破裂,阿根廷正式違約要小心!穆迪警示信債危機11國

希臘

牙買加

賽普勒斯

埃及

貝里斯

巴基斯坦

阿根廷

委內瑞拉

厄瓜多

註:古巴與烏克蘭未提供數據,但信評皆低於Caa2,比垃圾債券等級還低。

資料來源:穆迪(Moody'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69

普京15年來最狠講話:美國破壞世界秩序 俄羅斯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46

putin_2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五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這是普京15年以來對美表態最強硬的講話。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他還援引了此前美國引發的從科索沃到利比亞的一系列軍事入侵事件,稱美國曾在冷戰結束時宣稱自己是贏家,並“決定重塑世界版圖,以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在世界的領導和統治形態中,這是一種突然得到大筆財富的暴發戶的行為。我認為,他們犯了很多錯誤,而不是在明智地管理他們的財富。

普京是在出席一場有外國學者和記者們參加的會議時作出上述表態的。該會議在一座靠近索契的奧林匹克滑雪場內舉行。

這是普京自2007年語驚四座之後發表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公開講話。當年,他指責美國“在每個領域都超越了界限”,並在歐洲建立起了新的分界線。

普京周五還暗示,他相信美國和俄羅斯應該到此為止,和其他大國一起坐下來按照“多極化”界線來重新設計全球管理體系。

雖然他承認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但他還警告稱,另一種可能是發生嚴重沖突,主要國家都將被卷入。他的講話還令外界擔憂可能發生新的冷戰式對峙危險。普京稱,現有的武器控制條約可能遭到了觸犯。

普京建議聯合國“適應新的現實”,比如俄羅斯計劃的可以由前蘇聯國家組建歐亞聯盟,這類全球新體系中的區域性“支柱”可以幫助提高安全性。

不過,他堅稱只有在美國踐踏現有規則,比如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支持的情況下就入侵伊拉克之時,這樣的舉措才有必要。

如果現行的國際關系、國際法律與制衡體系按照美國的意願運行,這樣的體系就是無價值的、過時的,需要立即拆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5

普京俄版“鐵幕演說“ 挑戰歐美世界新秩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98

在第11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強硬表態被視為俄羅斯版的“鐵幕演說”。雖然大多數的西方媒體對本次普京的俄語演講“視而不見”或者刻意扭曲意義,但是還是有人將這重要時刻記錄了下來。

俄羅斯博客chipstone總結了幾大要點:

俄羅斯將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不再會和其他國家進行“私下”的談判。但是俄羅斯樂於與其他國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進行正式的談判。

目前全球的安全性協議已經毫無作用,美國讓這些協定有名無實。

世界格局一片散沙,所謂的新格局已經失敗。俄羅斯並不謀求構建新秩序,但是如果世界的確需要新秩序的話,俄羅斯必不可少。

俄羅斯對全球秩序進行創新持有保留態度,但是並不反對就相關話題進行磋商。

俄羅斯對於打造自己的“帝國”並無興趣,俄羅斯在世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

俄羅斯不會試圖改造世界,如果有人(國家)想那麽做的話,俄羅斯絕不會同意。

俄羅斯不希望見到戰爭的出現,也不想制造混亂。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全球性戰場似乎難以避免。俄羅斯對此並不害怕,並且已經做好準備。

俄羅斯不會主動阻擾那些依然在試圖打造世界新格局的國家,但是如果他們影響到了俄羅斯的利益,我們一定會好好的"教育他們"。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俄羅斯整個國家的基石都是俄羅斯人民,而非那些所謂的“精英”。

chipstone表示,如果用白話來解釋的話,普京的演講主題可以總結為:遊戲結束了,“孩子們”。收起你們的玩具吧,現在輪到大人(俄羅斯)來做決定了詳細普京演講請點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23

讀書劄記141106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0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106%e6%94%bf%e6%b2%bb%e7%a7%a9%e5%ba%8f%e7%9a%84%e8%b5%b7%e6%ba%90%e4%b8%80%e8%87%aa%e7%84%b6%e7%8b%80%e6%85%8b-%e8%88%87-%e7%a4%be%e6%9c%83%e5%bd%a2%e6%88%90/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