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2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吳振東)當下,共享單車已成為城市短距離出行的新選擇。但隨著其快速發展,不按規定亂停放、單車破損扔在路邊等,逐漸成為城市交通文明的新問題,也是社區治理和交通整治的空白點。
記者日前從上海普陀區了解到,該區真如鎮街道近日攜手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以“最優社區治理”“最美公益服務”“最佳資源配置”三個模塊為內容的文明停車社區行動,力爭優化社區共享單車出行生態,打造全國首個“智能共享單車用戶行為精細化管理樣板城區”。
據介紹,街道目前已著手在轄區內劃定非機動車停放區域,適當擴大範圍,優化區域設置,確保停放區域醒目、可識別,同時將停放區域向社會公布。此外,街道也將加強社區巡查,利用巡查員、交通協管員等力量,並發動社區誌願者,對小區內、中小道路上等重點地區不文明或未按規定停放的共享單車及時巡查上報;小區物業門衛也將“打配合”,不讓公共自行車駛入小區。
摩拜運維負責人賀涵秋說,把單車騎進小區,用戶沒有什麽成本,但公司要一輛輛把車找出來、搬出來,有的小區一天就要搬出一百多輛。“更重要的是違背了共享精神,一人方便,卻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不建立起秩序和文明,企業競爭力、城市形象、公民素質都無法提升。”
此次合作還包括共享單車信用系統的對接。近日,普陀區科委已與摩拜單車進行了信用數據管理平臺對接項目簽約,摩拜將重點做好定期巡查上報後臺對接工作,探索通過設置專用端口供社區巡查員取證上報的方式,進一步落實獎懲措施;同時,將摩拜信用數據納入普陀區信用信息管理平臺,強化市民文明出行信用導向作用。
“在真如區域任性違停,就有可能上政府的信用‘黑榜’,並至少每月進行公示。”普陀區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紅黑榜”將根據後臺數據生成,如果用戶一直文明用車、按規停放,也會上“紅榜”。希望通過“紅黑榜”激勵市民養成誠信守信的習慣,也促進形成“共享單車停到哪里,公益和文明就到哪里”的良性發展。
為倡導綠色出行,政企雙方還將共同完善社區誌願服務激勵體系,並面向轄區居民首批回收1000輛小區內廢棄自行車。企業將對主動參與活動的居民提供免費騎行券,將回收後的自行車進行藝術化改造,做成城市雕塑和微景觀、工藝品等,回饋給社區。
摩拜單車方面還表示,將對區域內共享單車使用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社區內居民出行規律和實際需求,為社區公共交通資源配置提供依據,進一步合理設置社區內單車投放點和單車投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