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距離2017年兩會召開還有一周的時間,鐘山正式履新成為中國商務部部長。
此前,自2014年6月,他一直擔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四年多前,高虎城也是由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履新成為部長。但與前任高虎城不同的是,鐘山的任命消息發布在兩會前。
就在三天前,高虎城在任期內進行了最後一次媒體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介紹供給測結構性改革促進消費,“一帶一路”引領對外開放情況,為即將召開的“兩會”吹風。
熟悉鐘山早期生活的人士第一財經記者稱,他(在進入政府)之前,是企業家。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的口碑不錯,了解商務工作。“從地方基層幹起,企業、政府、地方、中央都有歷練。”
從過往的經歷,我們可以大致展望,這位被圈內稱作“老外貿”執掌中國商務部後的思路。
從“總經理”到外貿官員
鐘山於1955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 他最早的職位是在企業。從公開資料來看,歷任浙江省服裝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浙江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浙江中大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90年代末他踏入政壇。1998年12月任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黨組書記。2003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金融危機之後,2008年11月,鐘山從浙江調至商務部擔任副部長、黨組成員。2010年7月任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黨組成員。2013年3月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黨組成員。2014年6月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分管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局、反壟斷局、外貿司、歐亞司、歐洲司、外貿發展局、許可證局、外貿中心。
在一些圈內人看來,這樣的從業經歷,緊跟中國改革開放的外貿發展進程,可稱為“老外貿”。與高虎城類似,鐘山也是外貿體系內部升任部長的人選。
他常年參加一年兩屆廣交會和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不僅發表主旨演講,也順便進行地方和企業調研。就《第一財經日報》了解或親身參與的,就包括針對“應對外貿形勢”,“跨境電商業態”等主題,進行的多次深入基層的調研。
從“培育外貿新優勢”到一帶一路
鐘山在商務部的工作開始於金融危機之後。
從公開資料來看,他經歷並參與應對了沖擊中國外貿領域的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並著力執行“一帶一路”。
金融危機之後,他於2009年在《求是》雜誌發表《關於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的若幹思考》。
2010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國情咨文中提出要在5年內(2014年底)將美國出口翻倍,並創造200萬個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而同一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鐘山直接負責了《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這份“官方報告”提出,未來十年中國將推動貨物和服務貿易雙雙實現“倍增”,(總貿易額將達到5.3萬億美元左右,比2010年增一倍),我國對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權和主導權也將得到大幅提升。他在《人民日報》發表《理性看待我國外貿依存度問題》。 這些報告中,“如何從貿易大國發展成貿易強國”等外貿核心命題,一直貫穿於他之後的工作。
2012年初,面對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影響,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鐘山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工作會議上表示,新的一年,商務部將著力開拓更多元化的外部市場,並使得國內區域間對外貿易依存度失衡的狀況得到改善。他說,已選取30個國家,作為當年及未來若幹年外貿多元化戰略重點突破的市場。力爭到2015年,與這些目標國的雙邊貿易額提高三個百分點。
2013年,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發表之後,鐘山在求是雜誌上發表《培育外貿新優勢 實現外貿新發展》,提出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強化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推動對外貿易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和價格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他也在包括浙江寧波召開的“外貿形勢座談會”等多個場合,談及這個概念。
2015年2月,《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幹意見》正式出臺,在上述思路基礎上,明確了中國將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推動外貿結構調整,營造法制化的營商格局等方面內容,並做出了方向性的判斷。
從公開的活動看,2013年之後,他的工作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活動傾斜。除了外事會見、磋商與走訪,召開雙邊經貿相關會議,還出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等。
以白俄羅斯為例,作為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連續多年,除了與白方各級官員會見、協商、共同出席中國-白俄羅斯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會議,還出席中白工業園招商工作專題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