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當用戶已經被數據化, 押註互聯網金融的BAT誰會笑到最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4/161463.shtml

當用戶已經被數據化, 押註互聯網金融的BAT誰會笑到最後?
俊世太保俊世太保

當用戶已經被數據化, 押註互聯網金融的BAT誰會笑到最後?

巨頭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將會怎麽玩?

本文由俊世太保(微信 ID: lijun_taibao)授權i黑馬發布。

2月24日,百度正式公布了2016年Q4財報,在這一期財報中,金融業務或許是為數不多的亮點。在百度CFO李昕晢看來,AI技術在金融領域研發和應用會將成為百度未來1年的重要方向之一。事實上,發力互聯網金融業務並不是只有百度一家巨頭。

進入2017年以來,騰訊和阿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是動作不斷,微信支付在沒有繼續參加春節紅包大戰之後,依然在線下開疆拓土,馬化騰親自站臺在線上推出了“黃金紅包”,也開啟了社交金融玩法的序幕。

而螞蟻金服則在海外市場不斷加碼投資,就在幾天前其剛剛投資韓國社交平臺Kakao旗下的Kakao Pay 2億美元,而Kakao則一直被外界稱作韓國的微信支付。

可以預見,對BAT三巨頭來說,互聯網金融在2017年都將會是重點發力對象。金融市場實在太大,在移動支付之外,留給互聯網巨頭“創作”的空間還有很多。但盡管BAT都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頻頻加碼,但從目前已有的布局和戰略,三巨頭2017年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百度:深耕細分場景,人工智能改造金融

在百度新一季的財報中,百度用“百度進入人工智能新時代,金融業務先聲奪人”這樣一句話,對過去一年的百度金融進行了肯定。

在百度將戰略重心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背景下,金融無疑是一個極佳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百度利用自身的流量優勢,通過消費分期、現金貸、信用支付、個人財富管理等產品完成了金融用戶體系的建立。

盡管百度沒有找到一個像淘寶到支付寶、微信紅包到微信支付這樣,快速促使用戶完成綁卡行為的路徑,但百度依然找到了多個細分場景,並實現用戶和數據的積累。

根據百度最新披露的數據,作為百度金融核心產品的百度錢包激活賬戶數超過1億; “百度有錢花”以75%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教育信貸領域。而據此前的數據,“百度有錢花”的合作教育機構已經近3000家,環比增長約80%,服務學生數環比增長約45%。

在租房、家裝等領域,百度則選擇與房司令、會分期、愛空間、紅星美凱龍等公司合作;百信銀行的成立則讓百度的綜合金融服務版圖進一步實現補全。

這些多元化的C端金融場景,幫助百度有機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每一個場景下深耕,在積累數據的同時進一步訓練模型、調整算法。而根據公開材料,百度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運用在了身份認證、風控、智能投顧、量化投資、智能獲客等技術領域,這些技術應用也為百度在C端客戶之外吸引了眾多B端客戶。

對於百度而言,雖然重倉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仍然還不夠成熟。後端技術的創新,延伸到C端被用戶感知和體驗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百度的探索嘗試值得我們期待,但百度利用人工智能深耕細分場景的打法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里:擴張海外市場,探索全球金融帝國

而對於手握支付寶的阿里和螞蟻金服而言,龐大的淘寶用戶池為支付寶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用戶。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2016年12月,手機淘寶擁有4.3億月活躍用戶,而支付寶則在移動端擁有超過4億用戶,並且實現了61%的同比增長,這兩款產品的月活用戶數也僅次於微信和手Q。

借助淘寶的導流和線下支付反哺線上,在過去一年中,支付寶在移動端的月活實現了61%的增長,盡管在線下遇到了微信支付這個難纏的對手,且社交化嘗試並成功,但考慮到過去一年淘寶和天貓4萬億人民幣的GMV,支付寶在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市場第一名的地位依然很難被撼動。

前不久中金公司發布的第三方支付研究報告中,也表示“盡管支付寶移動端的份額從80%降至68%”,但到2020年支付寶預計仍將占據市場60%的份額。

正是基於支付寶在國內的穩固地位,阿里和螞蟻金服也在過去2年中開始將重心放在海外,尋求在海外複制支付寶的機會,並依靠2年7筆投資構建起了一個螞蟻金服的海外帝國版圖:

2015年2月,入股印度支付平臺Paytm母公司25%的股份,半年後將其持股比重提升至40%;

2015年11月,宣布練手韓國電信等公司成立互聯網銀行K Bank,並獲得韓國政府發放的銀行牌照;-2016年6月,投資泰國網絡支付提供商Ascend Money,後將股權比重提高至30%;

2016年9月,收購美國生物識別技術公司EyeVerify,以將其眼球識別應用於安全支付;

2017年1月,以8.8億美元的估值並購全球第二大匯款服務公司MoneyGram

2017年2月,投資韓國社交平臺Kakao旗下的Kakao Pay 2億美元;也是在同一天,阿里通過旗下基金投資了菲律賓支付平臺mynt。

這一系列的投資和並購讓阿里和螞蟻金服成功地在一些第三方支付並不發達的國家迅速複制了支付寶的成功經驗,以印度的Paytm為例,在螞蟻金服入股之前,Paytm和其競爭對手的差距很小,而在螞蟻金服的幫助下,Paytm不僅擁有了1.5億活躍用戶,也成長為印度第一大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世界第四大電子錢包。

與此同時,支付寶本身的國際化也沒有停止腳步,借助2016年1.22億人次的出境遊大軍,支付寶依托於出境遊場景,實現了全球70個國家10萬零售商戶及10萬線下商戶的接入,覆蓋了出境遊主要的餐飲、超市、免稅店、主題公園等場景。

不過在大跨步邁出國家化腳步的同時,阿里依然需要警惕微信支付的威脅,借助高頻和高用戶數,微信支付正在線下演繹著《三體》中經典的“高維打低維”原則。

騰訊:發力移動支付,紅包挖掘社交金融

很多人可能沒想到2014年春節期間推出的微信紅包會成為改變中國互聯網金融格局的撬棍,通過微信紅包完成早期用戶積累的微信支付,其成功必須歸功於國民級App——微信。

坐擁超過8.5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同時擁有著日均超過1小時的使用時長,如此大的用戶基礎和使用頻次,讓微信牢牢霸占住了用戶屏幕上最顯著的位置,以及用戶的使用習慣。

盡管相比於獨立的第三方支付App,在微信入口略深的微信支付在使用便利性上反而處於劣勢,但高頻次、高使用時長、始終後臺打開的特點還是幫助微信支付能夠在2016年的線下支付大戰中戰勝支付寶,實現高維打低維。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開始享受移動支付便利性的用戶們。

據統計, 2016 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整體交易規模達到8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73%。其中,線下POS 收單流水增長 54%至 22 萬億元,占整體比重約25%; 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65萬億,占比75%,其中PC 端增長僅為36%,移動支付增長達到110%。

依靠掃碼這樣簡單便捷的方式,移動支付正在成為主流,而騰訊也將自己在金融領域的籌碼,壓在了除去4萬億阿里系電商營收之外的29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上,看上去似乎線下的市場更大。根據中金公司的報告,支付寶目前擁有100萬線下商戶,而微信支付則擁有超過70萬線下商戶,兩者的賽跑依然在繼續。

同樣,社交基因的微信也並非完全依賴於線下,在2017年初,騰訊便開始測試微黃金等新的社交金融玩法,並嘗試引入星巴克這樣的品牌商家,將社交和小額支付融為一體,為微信支付帶來更多的社交元素。

基於微信目前龐大的用戶基礎,我們似乎也有理由相信這些在社交金融方面的嘗試會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對於微信而言,越來越重的體驗,承載越來越多的騰訊集團戰略使命,微信似乎正在背離張曉龍最初克制、極簡的設計理念。

如何平衡好微信支付和微信兩者之間的關系,或許是騰訊在2017年首先要解決的產品理念和公司戰略問題。

巨頭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將會怎麽玩?

BAT在2017年的布局和戰略各不相同,但隨著C端場景跑馬圈地的完成,掌握最多場景和流量入口的BAT,在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做出的選擇或許也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

1、挖掘金融數據的價值

金融和數據很難脫離關系,隨著搶占場景階段的結束,互聯網金融正在進入深化變現的階段,無論是消費金融,還是現金貸,這都離不開大數據風控。

相比之下,阿里擁有更多的用戶消費數據,百度則掌握著最強的數據建模和分析能力,而騰訊則擁有最複雜的社交關系鏈,這些數據將成為BAT三巨頭產品差異化的關鍵。

2、金融場景海外化擴張

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的飽和,以及中國遊客大量出海消費,擴張海外場景正在成為新一輪爭奪的焦點。百度的選擇是通過工具化產品的國際化在海外建立了一系列消費場景。

而阿里巴巴和騰訊則更多是借助移動支付。如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泰國、日本、韓國等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線下廣告和線上補貼活動。

微信支付目前已經接受超過10種外幣交易,而支付寶則與多個國家的7-11便利店達成合作關系,並對接了日本全境1.3萬家羅森便利店。這場關於海外金融場景的爭奪2017年仍將持續。

3、金融科技探索新模式

正如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第四季度財報中提到的那樣,“百度正在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義互聯網金融、重塑行業規則,引領人工智能與場景應用有機結合的金融創新。”當然,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技術能力也不盡相同。

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百度探索的是“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財富管理服務,騰訊則在區塊鏈等新金融技術領域展開嘗試,而阿里巴巴則更多借助阿里雲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探索金融的新模式。這些由技術內生出的模式變革正在影響和撼動著中國金融業。

4、金融技術的開放生態

改變現有金融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夠豐富的數據源源不斷地輸入,從而訓練算法模型,不斷精進。因此在未來的幾年中,擁有技術能力與技術優勢的公司選擇將自己的技術輸出給業界,展開更多的同業合作,共享技術成果的同時,收集更廣泛的數據,並推動傳統金融行業數字化或許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阿里巴巴在去年的雲棲大會上正式啟動“螞雲計劃”,升級後的阿里金融雲將為合作夥伴包括雲計算、人工智能、安全、信用支付、金融生態於一體的金融雲服務。

而百度的優勢在於人工智能方面的深入布局,所以百度金融主要以身份識別認證、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量化投資、金融雲、智能獲客為六大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向業界開放能力。

至於騰訊,在騰訊集團的連接戰略下,騰訊金融雲則專註於做金融機構的連接器,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基礎設施。

一個總結

對於巨頭而言,萬億級互聯網金融蛋糕顯得十分誘人,尤其是在各家先後拿全各類牌照後,之前限制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玻璃門”正在減少,C端用戶也正在被更系統地數據化。

如果說過去的3-5年是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時期,那麽在2017年,或許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將發展得更貼近與國外更喜歡用的一個詞——FinTech 金融科技,金融行業不再是鐵板一塊,它正在被新技術所影響滲透,而對於BAT而言,或許同時掌握核心技術和海量數據才會成為最終勝出的那一家。

互聯網金融BA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