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矽谷 “向東看”:為中國胃定制法國大餐

中國對外投資活躍程度一年高過一年,存在感強烈。

在歐洲,中國資本近年追逐的重心在德國。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僅在2016年前10個月內,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就購買了58家德國企業;為此共出資120億歐元,是2015年的20倍還多,多於以往購買的總和。

除了“德國制造”搶鏡,作為空客總部所在地和核能大國,法國也出現在了中資投資與收購的視野中。正如法國奧羅阿大區的新任主席洛朗·弗基耶(Laurent Wauquiez)所說,“法國不只有全世界最好的美酒”,也有不斷湧現的科技新勢力。

法國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圖為“運載飛機的飛機”、最新型的空客“大白鯨”運輸機

去年的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客觀上推動了中國對歐洲的投資;今年時值法國大選,人工智能系統甚至已預測極右翼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將成為下一屆法國總統。在這樣一個全球化方向產生了不確定性的時代里,法國人相信,中國能給他們答案。

長期致力於中法跨境並購的投資人本賽德(Bruno Bensaid)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尤其是在英國宣布脫歐之後,法國和德國成為代表歐洲價值核心的重要力量,加上法國初創企業已經遍布全球,未來一定會得到更多中國投資人的認可。”

擴大創業生態圈

事實上,法國的互聯網發展一直走在歐洲的前列。

根據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的統計,去年法國政府對於科技領域的投資總規模達20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62%,其中90%以上的投資都集中在移動和互聯網領域的公司。

法國商務投資署的數據顯示:“全法高速互聯網計劃將在2022年前覆蓋全國所有地區,首先將滿足法國工業園區的高速光纖連接。”據介紹,這項來自政府和民營的投資規模達到200億歐元(約合1460億元人民幣)。

但是,相較於對美國矽谷等地區的熱衷,中國企業投資法國科技行業的仍然寥寥無幾。

以上海為例,在上海的法國初創公司數量已經超過700家。法國企業主協會主席、有“老板的老板”之稱的皮埃爾·加塔茲(Pierre Gattaz)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的時候表示:“之所以想到要成立‘法國科技’聯盟,是希望把全球的法國創業者聯系起來,形成一股力量。”加塔茲還表示,法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專業性非常強,符合中國對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的需求。

加塔茲就是中國投資創業的典範。20多年前,他繼承了父親的公司法國雷迪埃集團(Radiall),並來到上海建立了上海雷迪埃電子有限公司,從事電子連接器的研發和生產。直到目前,雷迪埃仍然占據著全球電信、航空等領域重要的市場份額。

皮埃爾·加塔茲(Pierre Gattaz,左一)非常看好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機會

隨著近年來法國初創企業生態圈的發展壯大,法國初創公司在全球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將吸引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國際投資者。

本賽德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中國投資法國科技領域的案例還不多,這並不是資本或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中國投資者缺乏對法國本土投資環境的了解。但這些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改變。”

歐洲的“初創國家”

有“歐洲的矽谷”之稱的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下稱“奧羅阿大區”)以法國工業重鎮里昂為中心,輻射法國東南部近5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區域,是法國繼巴黎之後的第二大經濟大區,也是歐洲的第七大經濟大區。弗基耶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奧羅阿大區是法國經濟的火車頭。在法國的經濟地位相當於加州之於美國。”

2月14日下午,弗基耶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續簽了與交大附屬瑞金醫院的合作協議,並推進“中法醫學院”的交流項目。

在弗基耶的見證下,中法企業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包括醫療行業的法國公司Bioxis和致力於皮膚科醫學的中國企業歐華美科(JUVAMED)的300萬歐元的交易;半導體行業由上海國盛投資的基金國家半導體行業集團(NSIG)入股法國SOI晶圓技術公司(SOITEC)。

此外,中國企業赴法投資名單又添新成員。被法國羅地亞有機矽(Rhodia Silicones)收購的中國藍星有機矽(Bluestars)正式投資落戶奧羅阿大區;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也宣布在位於該大區的格勒諾布爾市建立實驗室。

要讓“法國文藝複興時代重現”是奧羅阿大區的目標。為此,奧羅阿大區在數字化方面的投入不遺余力。弗基耶介紹稱,要建設“數字化大區”,首先在人才培養方面就要使用數字化手段。為此,該大區還每年推出獎學金項目,向中國招募動畫和數字媒體等領域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此外,大區還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弗基耶向記者表示,奧羅阿大區的創業大學生數量是巴黎大區的四倍。

法國政府正在全面推動經濟由工業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也掀起了一場法國高新技術的革命,並以此作為吸引國際投資以及促進對外出口的優勢。去年法國重塑了“科技興國”的標簽,並將法國創業者匯集起來,以“La French Tech”(法國科技)的聯盟形象出現在全球最重大的科技展會上。

思科(CISCO)董事局主席、前CEO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在去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的創新論壇上也提到了法國。他說:“法國已經成為了歐洲的‘初創國家’。法國政府把國家變成‘數字共和國’的決心非常明確。”

錢伯斯預測,未來三年法國就業將會增加110萬個,未來十年法國GDP將會增加7190億美元。

他指出,法國政府“科技興國”的策略非常明智,尤其是在“後英國退歐”時代,歐洲經濟正在經受浮浮沈沈的考驗,法國在科技方面的投資就能創造就業、促進增長、推動創新,從這個方面來講,法國為歐洲樹立了楷模。

國際投資大幕已拉開

目前活躍在中法投資並購領域的基金數量並不多。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法國最大的私募基金歐瑞澤(Eurazeo)和中國的私募基金凱輝資本。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歐瑞澤基金大中華區總裁陳永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也有很多發展的機遇。比如現在全球經濟的複蘇並不理想;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歐洲、中國的經濟發展,都碰到了一些節奏上或速度上的障礙,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受經濟危機影響,貿易保護加劇、環境問題嚴重,這些問題對我們、對新興產業發展都是大的挑戰。”

不過陳永嵐表示,在新興產業領域,如環保、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甚至包括新興生活方式等,大家都是有共識的。這些領域為中國赴法國投資提供了方向。

國際投資者已經邁開了腳步。去年,谷歌投資了法國從事圖像識別研究的初創公司Moodstocks。所謂圖像識別,就是賦予機器人“眼的功能”,將攝像頭變成能夠感應周圍環境並作出應對的智能傳感器。這一技術的進步顯然有望支撐谷歌未來推出的服務。

另一個成功的收購案例來自於諾基亞對從事智能健康硬件設備的法國初創公司Withings的收購。Withings助力諾基亞的數字健康和物聯網業務發展,最近就新推出了智能手表。

此外,法國還有多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比如出行共享軟件公司BlaBlaCar、物聯網公司Sifox和音響設備制造商帝瓦雷(Devialet)。

2月21日,中國將迎來今年首位歐洲國家領導人——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法國總理貝爾納·卡澤納夫將訪問中國。此行卡澤納夫很可能訪問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去年底,第一輛基於ZOE電動車的雷諾自動駕駛原型車在該生態城誕生,也由此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開放性的自動駕駛示範區。

法國總理選擇在總統大選前夕訪華,時機耐人尋味。“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智慧值得法國學習。尤其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的平衡。”弗基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不是無選擇地進口,而是要為自己的企業服務,對國際交流采取開放態度,這是非常務實的。”他還表示,正是因為中國采取了務實的態度,所以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對“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這幾大科技巨頭進行積極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