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圓通事件背後:十年價格戰後,民營快遞正在遭遇寒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8/161287.shtml

圓通事件背後:十年價格戰後,民營快遞正在遭遇寒冬
尋找中國創客 尋找中國創客

圓通事件背後:十年價格戰後,民營快遞正在遭遇寒冬

圓通公司倒閉傳言,暴露了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的困境。

本文由尋找中國創客(微信 ID:xjbmaker)授權i黑馬發布。

圓通公司倒閉傳言,暴露了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的困境。

多位一線快遞員告訴尋找中國創客(xjbmaker)記者,加盟模式下的快遞員工不簽合同,五險一金更是無從談起。而出現投訴時,業內通行的做法是“互相扯皮”。

一方面是服務不到位,用戶體驗差,另一方面,快遞員也在加盟制的盤剝中艱難生存。依靠電商發展壯大的民營快遞業正在面臨成長的煩惱。京東CEO劉強東說,“大家只看到所謂的電商就業數字,而看不到90%以上的電商從業人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的可憐的五險一金。”

這種尷尬局面的罪魁禍首,是快遞公司的加盟模式和競爭帶來的持續價格戰。早期雖然讓草莽出身的快遞公司狂飆猛進,完成了快速的資本積累,並在2015年以後爭相上市。但在各項成本上漲後,快遞公司正陷入管理困境。

在京東、順豐等自營快遞的圍剿下,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公司正在面臨一場生存危機。

合同不足100字,被投訴時“互相扯皮”

圓通倒閉的傳言起因於網絡上的吐槽。因為收不到快遞,一位用戶到圓通北京花園橋網點查看,發現現場快件雜亂堆放,工作人員稱圓通欠他們8、9萬工資,讓他“隨便拿幾件值錢的走”。

這位用戶的吐槽,在網絡上掀起了連鎖反應。網友迅速整理了一份圓通異常網點名單,涉及北京、上海、廣東、湖北等多地。還有人結合圓通不斷傳出的不送貨或者不攬收新聞,質疑圓通陷入經營困境。

盡管圓通發表聲明對“倒閉”指控予以反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倒閉跑路無人送件,已經是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的通病。

2013年雙11,韻達快遞北京金融街派送站的21名員工發現自己的經理去向不明。他拖欠了員工3個月工資,站里積壓了兩萬件包裹。2016年1月,上海圓通延吉店老板被曝拖欠員工工資,疑似跑路,大量快件堆放在網點外,無人管理。

即便是正常運行的快遞網絡,其糟糕的用戶體驗,也常常被人詬病。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音樂人左小祖咒,都曾因快件丟失事件,在微博上與快遞公司掀起隔空罵戰。

一位曾經在多家快遞公司工作的快遞員告訴尋找中國創客(xjbmaker)記者,丟件、破損、延誤屢見不鮮,遭到客戶投訴時,解決辦法就是跟客戶互相扯皮。“如果丟件了,我們就對客戶說,你這個快遞就沒有寄到我們這里,事實上究竟丟在哪里也確實說不清,只能扯皮。”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快遞員也屬於被盤剝的對象。

圓通事件發生後,劉強東在微博上指責快遞業對員工的壓榨,稱是電商十幾年高增長隱藏起來的毒瘤。“大家只看到所謂的電商就業數字,而看不到90%以上的電商從業人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的可憐的五險一金。”

上述快遞員告訴記者,除了順豐相對正規,他所任職過的其他快遞公司勞工“合同”極其簡陋,只有一張不足100字的白紙,實際上只是一個簡單的契約,五險一金更是無從談起,基層快遞員只有提成,基本1-2年內都會紛紛跳槽。

另一位快遞員也告訴尋找中國創客記者,其所服務的快遞公司也沒有簽訂正式用工合同,也沒有五險一金這一說。

據媒體報道,為了降低成本,圓通加盟站是不給快遞員上保險和社保的,“只給送貨的電動車投了保。”快遞員圈子有這樣一種說法,“寧可摔車、摔貨,不可摔人”。

中國領先的快遞公司,除了順豐、EMS這種直營為主的公司外,大部分通過加盟的方式巧妙避開了這筆成本,保證了其近10%的凈利潤率(圓通2015年的凈利潤率按中通的統計口徑達9.75%)。

相比送餐員,快遞員在低保障的同時,還需要承擔較大的工作壓力。2016年5月,北京交通大學、阿里巴巴研究院、菜鳥網絡聯合發布《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面向用戶的一線快遞員有118萬,其中五成以上的快遞員收入在2000元-4000元之間,近八成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電商促銷旺季甚至能到12個小時。快遞員流失很嚴重,近一半的快遞員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

 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

消費者和快遞員的痛點,是民營快遞公司管理困境的折射。

為了快速擴張市場,包括圓通在內的快遞公司普遍采用了加盟模式,短短幾年時間,在全國的收件和派送網點就達到了上萬家,圓通的網點則超過了24000家。

民營快遞在全國的快速擴張,實現了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2%,躍居世界第一。2016年這個數字再次被刷新,達到史無前例的300億件。

在初期,加盟模式既能擴大規模,也可以收加盟費充實營收,是被看好的輕資產模式。相反堅持自營的京東和順豐,在當時被認為模式太重而不受歡迎。

規模越做越大,管理卻越來越困難。加盟商相對獨立,總部不能直接管理,要從事統一的服務,要通過協商,不是上下級那種命令的關系。相對應的,總部不需要為加盟商發工資,繳社保,加盟商計件提成,自負盈虧。 

管理上的後勁不足,為采用加盟模式的民營快遞埋下危機。2014年7月,劉強東在回憶自建物流時說,中國快遞業發展成加盟模式會變得無法生存,因為它違背了“服務精神”,有違消費者的利益,這正是行業的隱患所在。

“加盟模式雖然使得快遞行業發展迅速,但是服務品質卻比較低。另外,加盟商和集團公司之間的利益,其實是違背的,二者利益不一致,加盟者希望收單多,因為快遞公司給快遞員結算,送件是義務的,收件才賺錢,這也不利於快遞服務品質的提升。”

如果利潤足夠高,民營快遞仍然有機會改善管理,規避危機發生。但快遞行業持續近十年的價格戰,讓行業徹底淪為低級玩家的競技場。

圓通可以說是作繭自縛。2005年,圓通和淘寶簽約,成為後者最主要的線下物流供應商,並將原先電商件的“起步價”從20多元下調至12元左右,首次在快遞行業挑起價格戰。

圓通的一系列動作,引起了申通、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的警覺。電商件是民營快遞企業的最大類型,淘寶更是不能失去的客戶。 他們隨後爭相進入,單價進一步降至8元,針對大客戶的資費降低到5元全國包郵。再後來,最低標準甚至突破2元一票。

價格戰的後果是行業利潤持續走低。“2005年以前,快遞企業的利潤率為35%左右,而現在絕大多數快遞企業的利潤率降低至5%以下,還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在盈虧線上徘徊。”博隆咨詢師朱翔說。

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是當時大部分快遞公司面臨的現狀。利潤低導致公司無法在管理、系統建設、人員培養上持續投入,快遞員工資持續走低,生存得不到保障,服務質量紕漏頻出,陷入惡性循環。

頻頻被爆出的危機事件,其實是中國快遞行業狂飆突進時的歷史遺留問題。2015年以後,民營快遞公司競相上市,沒有能夠及時解決管理和盈利的雙重困境,反而養虎遺患,成為公眾視野中的棘手問題。在互聯網巨頭京東、阿里紛紛涉足物流,城市眾包物流逐漸蠶食市場份額的背景下,民營快遞或將迎來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驗。要想徹底改變,需要斷臂之痛。

圓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