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移民新政“沒有美國範兒”?矽谷大佬紛紛叫停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剛進白宮就積極兌現競選口號,出招移民新政。然而,招招都戳中了美國大公司尤其是矽谷的痛點。

除了對移民入境進行限制,據特朗普政府起草的一份新的行政命令,下一步可能對科技公司賴以雇用上萬名外國員工的工作簽證進行大審查。

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教授維韋克•瓦德華(Vivek Wadhwa)說:“上個周末,我已經接到二三十個矽谷科技公司職員的電話,來咨詢他們是否應該離開美國。一些人表示,雖然沒有受到目前政策的波及,但是他們擔心下一步可能‘在劫難逃’。”

印度全球人力資源咨詢獵頭公司的管理合夥人納克維(Syed J Naqvi)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根據這份新的行政命令,美國公民的利益應當得到優先保護。也就是說,同樣是雇人,如果選擇外國公民,公司需要支付的平均薪水將會翻倍,由6萬~7萬美元增加到12萬~13萬美元;而美國員工的薪水一般在10萬美元上下——這會讓很多科技公司慎重雇用外籍員工。”

如果新政施行,將影響到包括微軟、亞馬遜、蘋果的雇員,並對印孚瑟斯(Infosys)、威普羅(Wipro)等印度科技企業的業務造成致命打擊。

禁令風波

當地時間1月27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禁止7個伊斯蘭國家的公民在90天內進入美國。當天晚些時候,已有一些美國綠卡和簽證持有者被阻止登上飛往美國的飛機。

“移民禁令”已經受到美國公司和西方領導人的尖銳批判,被指責與傳統的美國價值觀產生了激烈沖突。

包括谷歌、微軟及蘋果等在內的跨國企業,特別是矽谷的科技公司都對此政策不買賬,紛紛提出反對聲音。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生父就是敘利亞難民,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本身也是印度移民。

同樣出生於印度的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在上周五致員工的郵件中批評了特朗普的舉措。他表示:“我們對這一行政令對我們的同事和家庭造成的限制及其影響深表擔憂。我們對移民問題的看法將保持開放。”

“占領”谷歌

隨後的當地時間1月30日,至少2000人聚集在谷歌總部舉行大規模遊行,抗議特朗普的移民禁令。

蘋果CEO庫克當地時間2月1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正在考慮采取法律手段抵制特朗普可能采取的行政命令,不過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庫克說他已經接觸了白宮高層的負責人,試圖說服他們廢除總統關於移民的行政命令。

庫克表示:“美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它擁有深厚的移民背景,以及我們對各種背景的人都采取接納的態度。我們需要停下來深思反省一下。”庫克也是特朗普政府策略與政策論壇的一員。

當地時間1月30日,谷歌總部舉行大規模遊行,抗議特朗普的移民禁令

目前美國發給外國人的工作簽證主要為H1B簽證,是基於美國本土擁有一定技能的勞動力短缺情況而發放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精尖人才,可以概括為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

但有觀點認為,為了降低勞動成本,很多公司過度使用了這一簽證便利,以廉價的薪水從國外雇用並非含有特定技術的勞動力,搶走了原本應該屬於美國人的工作。

美國每年發放的H1B簽證數量高達8.5萬張,其中大部分都給了勞務外包公司。事實上,勞務外包的合同工資會比一般員工低30%。比如拿H1B簽證的外包員工的平均年收入約為7萬美元,而蘋果、谷歌、微軟等公司正常員工平均年收入為10萬美元。

納克維表示,隨著科技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激增,也催生了勞務外包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印度的勞務外包公司為美國大公司輸送了大批“進口”人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這些“輸入型人才”造就了美國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蓋瑞•波特里斯(Gary Burtless)表示:“STEM的移民人才為美國初創公司做出很大貢獻,並為美國獲得大量專利,現在如果要阻止他們獲得美國簽證,我絲毫看不出這個決定符合美國的利益。”

白宮未對此做出回應,不過強調,這個提議符合為美國本土制造業和科技行業創造就業崗位的政策立場。

盡管目前並不確定有多少人會因為這一行政命令而受影響,不過根據桑德爾•皮查伊所透露的信息,谷歌有近200名員工將受到特朗普行政命令的影響。

集體“控訴”

特朗普的做法將讓科技公司從全球雇傭技術人才的努力變得困難,而且這意味著公司如果要在全球建立業務,必須慎重考慮運營地點,以避免與特朗普的“禁令黑名單”沖突。即使對於已經取得美國國籍的外國員工而言也並不是件好事。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如從前那樣受美國歡迎了。

Uber(優步)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卡蘭尼克說,2月3日他會與特朗普企業顧問團隊會談,到時會將自己的擔憂告知顧問團。卡蘭尼克在郵件中說,公司有幾十名員工受到影響,還有許多司機也被波及。“新政策造成了廣泛的影響,它還影響了幾千名司機,這些Uber的司機來自新政提及的國家,當中的許多人正在休長假,他們回家探親去了。這些司機目前還在美國之外,90天內無法回到美國。”卡蘭尼克在郵件寫道。他還表示,對於困在海外的司機,Uber將會給予補貼。

微軟CEO納德拉早在上周四提交的公告文件中就表達了對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擔憂。微軟對投資者表示,對移民的限制“可能會阻礙我們向研發工作補充人員的能力”。

Airbnb CEO 布萊恩•切斯科(Brian Chesky)上周通過推特表達了自己的抗議。他說:“這樣的關閉大門的政策只會讓美國走向分裂,讓我們一起尋找連接人們的辦法,而不是將他們分開。”

奈飛(Netflix) CEO 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在Facebook上寫道:“特朗普的行動傷害了Netflix全球的員工,這種做法非常‘不美國’(un-American),我們都為此痛心。而且仇恨和失去盟友將會讓美國變得更加不安全。”

矽谷鋼鐵俠、特斯拉創始人兼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加入到反對特朗普“禁令”的隊伍中。在推特上,他表示,這項禁令並非美國面對安全挑戰的最好方式,同時,會有很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而被拒簽。

有意思的是,馬斯克已經同意服務於特朗普政府的“制造業就業計劃”(Manufacturing Jobs Initiative),同時他還是特朗普政府的經濟顧問。馬斯克也有其苦衷,因為其電動汽車以及新能源計劃都要依賴於政府的產業政策。正因為此,很多推特網友對馬斯克的表態不夠強硬提出了批評。

印度IT業“危機”

印度IT公司有超過60%的收入來自美國。“移民禁令”對印度公司影響巨大。當地時間1月31日,印度前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一日縮水330億印度盧比(約合5億美元)。

以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下稱“塔塔咨詢”)、印孚瑟斯和威普羅為代表的印度科技服務公司對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表示了反對。

塔塔咨詢一名位於華盛頓的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國勞務輸入讓美國大公司保持競爭力,也正是受益於外國人工作簽證,才能保證美國充足的勞動力。”他還認為存在規避新政的可能,“如果未來雇用外國人要支付更多費用,那麽很可能導致公司在勞動力低廉的國家招聘,並遠程管理這些員工,比如印度”。

塔塔咨詢和威普羅股價本周都出現了明顯下跌,威普羅股價更是在1月30日創下了9個月來的單日最大跌幅。另一家勞務外包公司馬恒達信息技術(Tech Mahindra)也創下兩年最大單日跌幅。

H1B簽證項目的最大使用者、美國新澤西州的高知特科技(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的股價在當地時間1月30日大跌4.4%,創下4個月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納克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H1B和L1簽證(跨國公司內部調動簽證)新政一定會影響到雇傭市場。公司對此表示擔心,但是由於公司主要雇用的是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人,因此新政對於這部分市場並沒有影響。”他還表示,雇傭主要是根據人的能力而不是國籍來判斷的,因此即使是來自移民禁止國的人員,也總有回旋的余地。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Grant Thornton)印度合夥人拉希莉(Raja Lahir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簽證的挑戰短時間不會消失,將會繼續成為科技公司的一大困擾。這將加速未來人才外包服務向雲計算和人工智能轉型。”

與科技公司的尖銳批評態度不同,大多數美國大公司選擇沈默。達美航空、美國航空、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卡特彼勒、花旗集團、美國銀行、輝瑞制藥等都拒絕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置評。

但是西方領導人已經表示不滿。這些首腦包括美國的盟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等。奧朗德表示,要警惕保護主義導致的經濟和政治後果,面對一個不穩定的世界,閉關自守是一條“死胡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