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因為出差多,我選擇App聽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714

錄制有聲讀物(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李鑫/圖)

其實在讀書這個問題上一直比較隨性,也懶得去統計、去回顧。然而回顧一下也不錯,會有一種別樣的樂趣。

2016年,其實在讀書上改變最大的,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閱讀的方式。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紙書和電子書之間徘徊不定。紙書厚實,然攜帶不易;電子書輕薄,然著實缺了點感覺。不過紙、電之爭在2016年已經基本劃上句號了——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都被相當程度地取代了。對於我這個出差多的人來說,用App聽書已經迅速成為了“馬上、枕上、廁上”的不二選擇。

然而聽書也有弊端。耳朵不能久聽是自然的。另外,就是對書的選擇面大大變窄了——首先得有人先把書讀出來,其次,稍微有點詰屈聱牙的書,單靠聽也夠嗆——好在我也不挑食,很快便隨遇而安了。2016年其實“看”得最多的是歷史類的書,但仿佛都不是正史。既有顧誠的《南明史》和俾耳德、巴格力的《美國史》這樣嚴肅一點的;也有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李開元的《秦迷》、張鳴的《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高曉松的《魚羊野史》、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坐天下》這樣文字風格比較輕松明快的;還有《我在偽滿洲國讀書的日子》這樣平實樸素的家長里短;當然,還有像講故事聽評書一樣的各種《x朝那些事》。應該還有一些,但差不多就回憶這麽多吧。

我以前比較喜歡歷史的厚重、大氣和縱橫捭闔,現在卻越來越喜歡關註每一個具體的人和事。以前喜歡提概念、作結論,喜歡道理越辯越明的感覺,現在卻越來越討厭這些條條框框,反而願意從別樣的文字中,從作者的寫法和看法中,細細體會不同角度打開的一扇門、一扇窗。以前喜歡由人及己,覺得非要總結點經驗教訓出來,以為自己行動的參考,現在卻經常想,何必功利,就這麽隨他去嘍。也許,這是自己年齡又長大了吧。

(作者為成都公務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