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7銀行理財將現分水嶺 負債管理能力見分曉

“上周初有點緊張,但央行出了TLF(臨時流動性便利),上周四、周五資金市場就已經松了。”談起農歷年末市場“錢緊”,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長舒一口氣。

記者從多位資管人士處亦證實,自上周央行創新流動性工具向幾家大行發送年終“大禮包”、向市場註入超6000億元流動性之後,年關“錢緊”局面基本緩解。多位資管人士均,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將成為2017年銀行資管的重中之重。

2016年,銀行理財市場走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今年一季度,銀行表外理財正式納入MPA考核項下的廣義信貸,坊間盛傳“銀行理財新規”有望在本季度正式發布,加之債市去杠桿下的資產收益率走低,央行明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趨緊,美聯儲步入加息通道等多種因素疊加,近30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將何去何從?問號留給了2017年的銀行理財市場。

跌宕起伏的2016銀行理財

一直以來,由於表外業務受到的限制較表內少,銀行能在較短時間里迅速拓展相應的業務,同時,表外業務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不占用銀行資本,使得近兩年表外業務發展極為迅速。而銀行理財正是表外業務快速擴張的通道之一。

中債登《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6上半年)》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6.28萬億元,較年初增幅為11.83%;上半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97636只,累計募集資金83.98萬億元,其中,開放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9.85萬億元;封閉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24.13萬億元。

2016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釋放了明顯的“抑規模、重質量”的信號。對於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增長放緩的原因,一位上海的銀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發展趨勢本身帶有自然規律,新興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後增速會放緩,且不見得高速增長對機構和理財市場是健康的,健康的增長比高速增長更有價值。

同時,銀行本身意識到高速擴張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在上述銀行資管人士看來,一些資管規模已經靠前的銀行在經歷了做大做強的階段後主動向做強做精轉變。面對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張,機構本身面臨著升級系統建設、提升管理隊伍和強化投資管理能力等考驗,這涉及到多方面能力來支撐資產管理半徑。

普益標準預計,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存續規模能夠突破30萬億元大關,較2015年底同比增幅達27.66%。

正是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銀行在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上較為混亂,風險積聚速度較快。去年下半年,監管不斷祭出重磅監管政策,為仍在擴張中的銀行理財打了一劑預防針。

2016年7 月中旬,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被稱為“史上最嚴理財新規”,為表外理財的瘋狂擴張戴上緊箍咒。征求意見稿傳遞出引導理財業務“去通道化”、抑制“非標”資產無序擴張的政策信號。

去年11月23日,銀監會就《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新《指引》”)公開征求意見,新《指引》擴展了表外業務定義範圍,根據表外業務特征和法律關系,表外業務分為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

對此,普益標準報告認為,新《指引》強調了全面且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需要覆蓋所有類型的表外業務,但根據產品分類、風險等因素的不同,相關監管政策也會有所區別。這將使得部分風險較高的業務不再能“蒙混過關”,會導致部分表外業務規模增速明顯放緩。這將抑制部分潛在高風險業務的規模增速,同時加速低風險、高透明度的業務推行。

去年12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明確金融房地產開發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號稱“140號文新規”,調整了金融業營改增稅收,直接導致發行資管產品稅費增加。業內人士預計,這將導致銀行的保本類產品和短期限產品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減少。

2017轉型年:銀行理財業務將現分水嶺

如果說2016 年是理財市場監管年,那麽2017年對於理財業務轉型將是重要的一年,各家銀行壓力與動力並存。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MPA)、“銀行理財新規”、“140號文”等政策,加之債市去杠桿下的資產收益率走低,央行明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趨緊,美聯儲步入加息通道等多種因素疊加之下,近30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將會發生何種變化?

“一方面,資產荒沒有明顯緩解,政策又把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掐斷,理財‘非標’資產里大部分是房地產來的,這一限制壓低了資產收益率;另一方面,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能降太低,不然客戶會流失,這‘一降一升’就把內部收益擠沒了。”一位國有大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表述了銀行資管業務身處的困境,在“資產荒”、債市去杠桿及監管政策趨緊的多種因素下,資產端收益下滑,負債端迫於客戶收益,成本承壓,資產負債利差收益收窄是資管市場的普遍情況。

上述上海的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在美聯儲加息通道下,人民幣利率將隨著美元收益率震蕩,外部因素疊加,預計人民幣收益率中樞上行,資產收益上行,由於資產與負債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帶來負債收益率的上行。

從他所在的銀行實際情況來看,在做好預期性收益管理的同時,銀行將擴大凈值型產品開發,借此擴大資產的投資範圍。縱觀銀行資管的投資結構,一直以債券和“非標”資產擴張為主,未來將逐步拓展到輻射資本市場多品種的投資標的。與之相伴隨的是需要提高投資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加強內部管理系統和投資系統全方位的升級,進而增強資產管理投資能力和獲利能力。

流動性為王 銀行理財核心在負債管理

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業務副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直以來,銀行資管業務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中國財富增長的紅利,但理財業務同質化嚴重,主要依靠傳統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形成的利差模式。

“2017年將是考驗銀行理財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一年,盈利關鍵在於做好負債結構的管理,這是銀行資管業務之間真正拉開差距、見水平、見能力的分化點,也將成為銀行資管業務的分水嶺。”他強調。

“核心在負債管理,”上述資管業務副總進一步稱,在“資產荒”背景下,資產端收益普遍下行,如何調整好業務占比,利用直銷平臺做大零售業務,降低負債成本,將是決定銀行資管業務盈利水平的關鍵。

中國銀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宋福寧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銀行資管首先要增強對流動性的風險管理意識,不能一味追求利潤,而犧牲流動性。同時,做好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匹配,將杠桿率和組合久期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負債端方面,盡量保證其穩定性,降低規模波動性。

除了關註資產的收益率,2017年資產的流動性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去年末,市場‘錢緊’發出了清晰的信號,在某些時點上,資產的流動性比收益性更重要,有時流動性的重要性甚至高於收益性。”宋福寧強調。

上述股份行資管業務副總也表示,流動性管理將是2017年銀行理財業務的頭等大事,要掌握好頭寸、久期和集中度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