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IPO上會被否率驟升至17% 審核松緊存爭議

IPO提速的同時,IPO上會被否率也驟升。自去年11月份IPO提速開始,去年最後兩個月IPO上會被否率為8.7%,去年全年平均被否率為7.09%;而今年1月份至今,這一數據上升至17.24%。這意味著IPO提速的同時,審核端也已悄然有變?

一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IPO審核基數越大,被否的概率就可能越大,審核端目前沒有明顯的變化。但也有券商投行人士感嘆“忽緊忽松,把握不準。”

而IPO審核過程中的致命核心問題無疑也是發審委下判定的主要依據。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業績的真實性、利潤規模、企業規範性成為企業過會的關鍵。

IPO上會被否率提升

去年11月份是IPO提速的一個關鍵月份,從該月開始,上會企業數量驟增。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共有92家企業上會,而全年上會總量為268家,意味著剩余的10個月平均每月上會企業僅為17.6家;今年1月份延續趨勢,截至1月18日的發審會,共有29家企業上會被審核,1月20日還有9家企業待審核。

上會數量增加的同時,IPO上會被否率也驟升。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共有8家企業上會被否,被否率為8.7%,被否數量占到全年被否數量的近半,全年共被否19家,去年全年平均被否率為7.09%;而到今年一月份,目前29家上會審核企業中就有5家被否,被否率達到17.24%。

今年首周就有3家企業上會被否,其中1月4日有2家擬主板上市的企業首發未獲通過,分別為杭州華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光新材”)、廣東日豐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豐電纜”);1月6日則有1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被否,名為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龍訊達”)。1月13日的發審會,則是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合醫療”)上會被否。

再到最近的1月18日,證監會發布的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IPO申請上會的6家企業中,5家獲得通過,1家被否,被否的為上海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華科技”),這是今年以來第5家IPO申請被否的企業。另外,1月11日的發審委會議上,有1家公司的IPO申請暫緩表決,為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否意味著IPO提速的同時,審核端也已悄然有變?對此,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這可能是因為IPO審核基數越大,被否的概率就可能越大,審核端目前沒有明顯的變化,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走,處於相對比較正常的狀態。

對於目前市場“暗推註冊制”的觀點,IPO審核端是否會趨向註冊制化。“目前還不好說,因為審核端至少目前來看,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趨於註冊制的變化。”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補充稱,IPO審核確實在加速,但審核流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審核人員配置或者要求都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變化。

但也有一券商投行人士感嘆稱,“忽緊忽松,把握不準。”有業內觀點也指出,去年下半年IPO提速以來,每逢周五都必然有一家創業板IPO申請被否,但12月30日居然全部通過;而去年主板IPO幾乎全部通過,但1月4日就否決兩家。

IPO審核的提速成為市場有目共睹的事實,在審核的提速之下,去年11月份開始IPO批文的核發也進一步提速,去年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左右,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

2017年IPO發行會否延續去年年末的速度?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這與市場行情有關系,近期行情波動較為厲害,不排除到今年中旬或者中旬以下,若創業板的點位突破證監會的預期之後,IPO發行有可能會減緩,嚴重的話則可能會暫停。

“看市場了,有壓力。”上述券商投行人士也持相同的觀點。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進一步稱,目前的情況看,證監會不會主動去減緩IPO發行趨勢,外圍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間接的影響。

IPO審核中致命問題

“有些覺得過不了的過了,有些覺得能過的沒過。”上述券商人士對目前IPO審核端難以把握的原因主要在於此。而這背後的絆腳石無疑是IPO審核過程中的致命核心問題。

“重心逐漸從盈利要求轉到真實、規範這兩個方面。”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以前發審委的關註點可能重點是內控等方面,最近的風向則是重點關註部分企業經銷商等方面,即主要看交易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實現真正的銷售,還是只是囤貨的一種渠道。

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IPO上會最後被否大多都是跟行業、公司本身財務、收入造假等有關。

以今年上會被否的5家企業情況來看,發審委提出的問題離不開企業內控、業績變臉等方面。1月18日被否的思華科技,主要被問詢的問題是該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董監高等是否與合作客戶之間存在股權控制關系、關聯關系或者特殊利益安排,以及補充說明該公司未來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發行人及其行業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變化、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華光新材、日豐電纜、華龍訊達3家企業則主要被問詢的是經營業務方面的問題,分別主要為持續盈利能力問題、報告期公司業績波動情況及原因、關聯方報告期內的財務和經營情況以及關聯交易毛利率長期高於非關聯方交易的合理性等。而百合醫療的被關註點則主要在於其實際控制人方面的問題。

以華光新材、日豐電纜2家企業的情況來看,凈利潤均在2000萬元上下。其中前兩者2014年~2015年凈利潤均處於下滑趨勢,而2016年業績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增長太過異常,因此導致其真實性被質疑,關鍵還是凈利潤規模太小。

“利潤、真實性是關鍵,還有就是解釋能不能贏得信任。”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公司利潤規模較為重要,否則可能會引發發審委對其利潤真實性、持續性存有質疑;此外,擬上市企業若存有硬傷問題,若能通過合理解釋和邏輯贏得信任,最後也將可能過會,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