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愈跌愈貴 蔡東豪

2008-09-25  NExtMagazine


記得多年前讀過一篇名人訪問,他回憶在十年前的金融風暴輸掉身家,不過他強調自己看準風暴來臨,一早沽清手上股票,在風暴來臨時他分毫無損,並持現金伺機出擊,但最後因為「撈底」出事。

風 暴來臨懵然不知輸錢和「撈底」輸錢有沒有分別?我認為有,懵然不知者被風暴打得手忙腳亂,失去戰鬥意欲,不會在亂市中增持,可能會止蝕離場。「撈底者」以 為自己掌握形勢,抓準機會入市,愈跌愈撈,可能愈輸愈多。名人在金融風暴中的死因是墮入了「愈跌愈貴」的死亡漩渦。愈跌不是應該愈平?讀者沒有看錯,死因 是好像不合邏輯的「愈跌愈貴」。

直覺上,一件貨品售價下降,吸引力相對會上升,不過這個邏輯有一個假設︰貨品不變質。偏偏股票的「質地」不停在變,「愈跌愈貴」可以有理。

投 資者衡量股票平貴,最普遍採用的衡量工具是市盈率。市盈率是PE,P是Price(股價),E是Earnings(每股盈利)。市盈率計算方法是以股價 (分子)除以每股盈利(分母)。說到這裡,心水清的讀者可能已領悟到「愈跌愈貴」的奧妙;股價下跌,假如每股盈利不變,市盈率不錯會相應下跌,可是當每股 盈利也下跌,兼且下跌速度比股價下跌速度更急,市盈率有可能不跌反升。

標準普爾公司根據五百間美國上市公司過去四季業績來製定標普500指數,是具代表性的指數。標普500去年十月攀上高位,至今下跌約二成,同期標普500成分股份盈利卻下跌近四成,因此從十月至今,標普500市盈率從19倍升至24倍。

「愈跌愈貴」是投資者的死亡漩渦,股份價值在變壞,但投資者懵然不知,單單以下跌的股價作為衡量指標,誤以為股價跌至某水平便代表「抵」。一件貨品平貴是一個相對計算,當環境在變,以前的平貴標準可能完全不適用。

市 盈率幾高才算是貴?答案視乎多個因素,不過我可以提供一個數據供讀者參考︰過去一百三十年,美國股市平均市盈率是14倍。從任何環境看,現時24倍市盈率 都屬於偏高水平,因此美股現處熊市之說其來有因。但這隻美股熊兇惡程度似是有限,因為美股企業盈利大幅下降,主要環繞着金融這個行業,只是金融股在指數中 所佔比重不輕,而且金融股過去一年須大幅撇賬,拖低了整體美股企業盈利。金融股未來盈利雖不致會急升,但盈利基數經大幅調低後,下跌空間有限。現時美股前 景好壞,關鍵繫於借貸收緊會否波及金融以外的行業,假如企業盈利全面下滑,美股不容易走出「愈跌愈貴」漩渦。

相比美股,港股情況令人更擔心,因為恒指逾半盈利來自內地企業,我認為內地企業盈利存在大泡沫。內地企業盈利含頗高份額來自投資(炒股)的非經常性收入,這現象眾所周知。

內 地股市從去年年底急跌,理應會大幅拖低內地企業盈利,特別是「奉旨」炒股的金融股,可是08年已公布上半年盈利增幅不錯已放緩,但放緩速度比我預計中慢得 多,特別是金融股,大部分仍有不俗盈利。我認為金融股公司管理層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上拒絕「認輸」,選擇用不同手法粉飾業績,來一招「死頂」,寄望內地股 市下半年轉好,到時所有問題就能一併解決。下半年內地股市表現有目共睹,我預計08年全年企業盈利「頂無可頂」,將出現「崩堤」慘況,好戲將在09年初業 績公布季節上演。

我認為港股企業盈利前景比美股暗淡,因為港股的內地盈利佔總盈利的成分高。其實,談論港股我們應該分清楚依賴內地盈利 和依賴香港盈利的股份,前者前景不明朗,投資風險甚高,後者基本因素穩定,不少股份具投資價值。「金錢之王」陸東近日的言論指港股面對的是信心問題,而非 企業盈利下跌,因此「唔會衰得去邊」,他推介股份包括中銀香港、長實、新地、信置、太古、大新銀行、佐丹奴等。細看之下,陸東所指的「港」股,企業盈利全 來自香港業務為主,他對內地企業盈利看法又響又亮。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