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刀闊斧汰弱留強 回歸保障型商品 蔡雄繼「做活」新壽的兩大布局

2012-2-6  TWM




低利環境及金融局勢震盪加劇,讓壽險業在近幾年經營上越顯困難,相較於其他壽險業積極獵樓、衝保單業績,新壽顯得保守許多,因為在總經理蔡雄繼眼中,現階 段調整公司體質、進行企業改造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許瀞文

星期六晚上,一場網路圍棋戰廝殺激烈,白棋將黑棋團團包圍,卻始終無法吃掉黑棋,因為黑棋早已布局兩眼「做活」(棋子被對方包圍,至少須有兩個眼,才能免 於被吃掉,做成活棋),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而在電腦螢幕前專注下著黑棋的賽者,正是蔡雄繼。

從大學就愛上圍棋的蔡雄繼,在還沒接任總經理前,他每晚都花三小時下棋訓練腦力,讓自己思路更冷靜、清晰,「企業經營就像下棋,每個階段都需要謹慎思考, 困境都是另一次轉機。」蔡雄繼認真地說。

台灣長達十多年的低利率環境,利差損讓壽險業經營上備加困難,過去總被拿來和國泰人壽相提並論的新壽,在股價表現上更落後國壽一大截,新光金控股價還不到 面額十元,占集團資產比重七四.五%的新壽,更是影響金控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

另一象徵壽險市占率的新契約保費,新壽在第三、四名徘徊,去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約是七六五.六二億元,不僅被中壽的九一二億元超越,和國泰人壽、富邦人壽 超過二千億元相比,更被遠遠拋在後頭。

建置系統檢視業務員績效

新壽不僅前有強敵,後也有追兵,面對來勢洶洶的南山人壽,以及正摩拳擦掌的中信人壽(前大都會人壽),今年對新壽極具威脅,上任一年半的蔡雄繼坦言壓力很 大。衝業績、有面子固然重要,但為新壽長遠經營,他認為企業內部改造、調整體質才是現階段最該做的事。

民國六十年初期,台灣保險業才剛起步,精算師更是屈指可數,但年紀輕輕、頂著當時罕見碩士學歷的蔡雄繼,就已經拿到執照,但公司同事說:「從沒聽蔡總拿出 來炫耀過。」在新壽服務超過半甲子的他,從基層做起,歷任精算、資訊、行政、企畫等部門主管,一位曾在新壽任職、現為外商壽險公司的高層主管表示:「蔡雄 繼是最不躁進的新人,他總是結合實務與他所學的理論,謙虛地請教公司前輩,有不懂的一定問到懂為止。」蔡雄繼務實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關,出身南投竹山的 他,家裡務農,父母從小就讓蔡雄繼有一個認知:「不是從毛細孔出來的錢不能要。」意思是賺的每分錢一定是血汗錢,這樣的價值觀也讓蔡雄繼在職場一路晉升。

過去根扎得深,他體會到人才優劣才是保險公司的根本,因此調整公司體質步驟中,第一就是去蕪存菁,而這也是他擅長的圍棋中,做活的第一個眼。

壽險公司都存在一個公開的祕密:將自己成交的保單掛在業績較差的員工身上,一方面能節稅,被掛的人也不會因為業績差被裁員。許多壽險公司為業績,總是睜隻 眼、閉隻眼,但蔡雄繼不同,他堅持每位業務員要發揮最高戰鬥力。相較於前任總經理潘柏錚,蔡雄繼更大刀闊斧,一位新光金控高層表示:「潘總任內是太平盛 世,但蔡總上任大環境艱困,他當然要更犀利。」蔡雄繼上任後建置一套商機系統,規定所有業務員每日必須落實拜訪三至五位保戶,並建立客戶資料、拜訪後結 論、最後成交件數等,再用這些資料去檢視績效。「根據統計每十次拜訪會成交一件,落實拜訪,業績當然會有起色。」蔡雄繼強調。

新契約壽險保額要年年增高為怕業務員敷衍了事,蔡雄繼也有稽核制度,他舉例,公司要E化,必須蒐集客戶的email,公司再用業務員填入的email與客 戶聯絡,確定是否為真,如此一來不適任的員工能自然淘汰,再聘進肯努力的年輕員工,不僅能將公司年輕化,也把每分錢花在刀口上。

人員調整後,第二個做活的眼是以銷售保障型的商品為主,降低新壽利差損。

在民國九十一年前銷售預定利率在八%以上的高利率儲蓄型保單,銷售量非常大,現在成了壽險業者最大的包袱,尤其越有規模、公司成立越早的壽險公司,越為高 利差損所苦,「這幾年賣了很多二%至三%的低利率保單,才把成本降到五%至六%間。」蔡雄繼強調。

他認為,保險就該回歸基本保障,他開始推動保障型商品,並要求新契約壽險平均保額為六十五萬元,去年提高到七十萬元,在蔡雄繼積極推動下,這目標已經達 成,蔡雄繼說未來目標要一年比一年更高。不過保障型商品保費收入畢竟不如儲蓄型收入,兩者差了十倍以上,這也是新壽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落後的主因,「當時 吳東進董事長也對這新作法感到質疑,但經過數次協調溝通,他也逐漸認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許多決策要等三、五年後才能見真章,但蔡雄繼很清楚,經歷 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震盪後,新壽最重要的是調養體質、重新布局。如同他最喜歡的圍棋,「每一步都走得有策略。」而能否帶新壽重返榮耀,正是他最大的考驗。

蔡雄繼

出生:1953年

現職:新光人壽總經理

經歷:新光人壽精算商品、外務企畫、業務行銷等部門主管學歷:London City U. Actuarial Diploma Course

逢甲大學保險學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6

交易船舶技術 武漢航交所做活“供給側”經濟

船舶技術與船舶用品市場也有“天貓”?22日,一場關於“船舶技術與船用產品交易市場”的開市儀式在武漢舉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該交易市場服務平臺是由武漢航運交易所(下稱“武漢航交所”)聯合武船重工、青山船廠等船舶制造企業,中船重工461廠、中航三江集團公司、湖北迪峰船舶技術公司、江南錨鏈廠等船用產品生產企業,武漢理工大學、中船重工712所、長江船舶設計院等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創建的船舶技術及船用產品交易市場。

武漢航交所立足於為航運企業服務,匯集當前分散不成規模的船舶技術及船用產品交易要素,運用“互聯網+”平臺模式來創新拓展該市場,填補當前市場空白點,補充航運交易市場短板,用創造供給、刺激需求的方式來擴增市場,可謂是做活了“供給側”經濟。

武漢航交所船舶交易部部長屈波向記者介紹,船舶制造和設計是湖北船舶工業的突出優勢,2015年,全省造船能力超過400萬載重噸,船舶行業總產出高達704.7億元,穩居國內前列。

如何充分激發該優勢,創新促進供給側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匯集船舶技術及船舶用品交易要素,搭建一個獨具優勢的平臺,做大這個市場”,屈波表示,線下的船舶技術及船用產品交易市場較為分散,集中度不高,資源無法共享,沒有形成多邊市場合作;這一細分市場科技含量高,是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如今亟待一個強有力的平臺來介入,集結所有交易要素,形成聚集優勢,強化平臺影響力,加快湖北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打響船舶技術及船用產品交易品牌優勢。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現場有船舶相關企業達60余家參與開市儀式。武漢航交所還與中國船級社武漢分社(CCS)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共同促進船舶技術產品化和市場化、共同開展船舶保險業務等業務達成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共推船舶市場結構性改革,壯大船舶交易市場,快速推進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54

紮克伯格是怎麽做活Facebook的?要成功,有這三個詞就夠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5/159408.shtml

紮克伯格是怎麽做活Facebook的?要成功,有這三個詞就夠了!
峰瑞資本峰瑞資本

紮克伯格是怎麽做活Facebook的?要成功,有這三個詞就夠了!

每一款成功的消費級產品都有一個獨特的核心價值主張。

*本文由峰瑞資本授權i黑馬發布,內容原作者Arjun Sethi,載於BackChannel,黃謙翻譯。

這篇寫於去年三月份的文章,讀完讓人不得不感嘆創業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文末提到的直播 App Meerkat,從風頭正勁到上個月宣布停止運作,不過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 Meerkat 的命運恰恰印證了作者的觀點:每一款成功的消費級產品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從想要(want),到需要(need),再到成為功能(utility),成為其他產品的一部分。包括 Instagram 在內的許多產品仍停留於 “想要” 階段,因此他們嘗試開發新功能,收購其他創業公司,為的就是讓自己變成必需品。而只有 10% 的產品進化成為 “功能”。這需要創始人擁有足夠的遠見,才能推動平臺化戰略。Twitter 的衰退就源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中還有一段紮克伯格在 2004 年的采訪視頻。他似乎在創業初期就對這三個步驟了然於心。雖然他當時還沒有提出這樣的方法論,但回過頭看 Facebook 每一步決策都嚴絲合縫地對應了上述三個階段,最終成為平臺型霸主。

寒冬之中,迷茫是容易傳染的情緒。我們的譯者小組翻譯了這篇幫助創業者開腦洞的文章。如果你也時常因為方向不明而感到迷茫,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現在處於什麽樣的位置,走到下一步還需要多久。

消費級產品的三個階段

撰文 /  Arjun Sethi

翻譯 /  黃謙

來源 /  BackChannel

一開始你只是想試試它,而後你發現你需要它,到最後每個人都離不開它——就像一件生活必需品。

01

Facebook 是第一家(至少是網上能查到的)設立增長團隊的公司,且獲得了持續的用戶增長。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 Facebook 的業績,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在獲得爆發性增長前,Facebook 已經達到了 Marc Andreessen 口中的 “產品匹配市場”(product market fit)狀態,“打造出一款能滿足優質市場需求的產品。”

流量分發、用戶獲取、增長、增長黑客、增長型市場策略、增長團隊……市面上有無數關於這一話題的博客和電子書。它們簡單易學,因為歸根結底增長並非需要天分的藝術,它更像非黑即白的科學。你提出一個設想,進行測試、叠代,針對產品特性選擇列出叠代優先級。

然而,每一段以增長為主題的內容都應該包含免責聲明:

“你不可能幫助一個尚未匹配市場需求(PMF)的產品增長。”

e0a6c91

*Facebook應用的界面

在職業生涯中,我花了一大半時間打造消費類產品。實現產品市場匹配是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因為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是解決痛點或完成任務。它們會讓你很高效,卻無法幫助你打造新的消費產品。相反,你需要制作出一款你覺得全世界都會喜歡的產品(原型),對其使用、測試、分析,結合用戶反饋叠代,使其最終成為一種非凡的用戶體驗。大家常常忘了(特別是在矽谷)產品體驗來自於用戶的情感需要。

客戶只為體驗買單。因此,如何測試、提問並綜合信息,設定時間維度從幾周到幾年的產品路線圖,這些都很重要。很多創業者容易糾結於初期的各種數字,但這類量化指標只會給你滯後的反饋,卻無法幫助你對產品進行全局思考。

我很有幸參與了創建 Facebook 應用、遊戲,手遊,以及消費型移動應用,並且經歷和觀察過用戶增長。我從這些經歷中摸索出一套框架體系,用以思考消費級類產品的體驗,和其所需要經歷的不同階段。

一共有三階段:消費級產品從 “想要”(want) 起步,然後變成 “需要”(need), 直至最後一個階段,“功能” (utility)。我是這樣定義這三階段的:

1aa10c7

 

▲ 消費級產品的三個階段。

想要 — 提供一個獨特而又新穎的核心價值主張; 需要 — 人們離不開它並不停地回來追著問你要; 功能— 成為其它產品的一個屬性。

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消費級產品大多經歷過這三個階段。與此同時,許多後起之秀正在處在上述的某一個階段中。舉個例子,Facebook 和 Twitter 兩家公司同時擁有大量用戶,但它們所處的階段並不相同。

Facebook

Mark Zuckerberg在這個視頻中介紹了早期的 Facebook,並把它打造成一種 “功能” 的想法。

想要

Facebook 於 2004 年 2 月初在哈佛大學上線。短短幾周時間,三分之二的學生就在上面註冊了。

大家之所以想要使用 Facebook 的原因,是由於大學生最初只能在學校花名冊里查詢靜態信息,但 Facebook 卻能看到同學的 “臉書”。Facebook 創造一種服務,讓大家可以方便地瀏覽其他人檔案的服務,並允許用戶在上面添加一些花名冊之外的朋友進來。

需求

我認為 Facebook 就是個在線的大學生名冊。 高度專註地做一些另類但很酷的東西。 但沒有必要在此之外做更多其他事情了。

從早期的視頻中可以看到, Facebook 起初並沒有雄心壯誌地搶占校園以外的市場。但通過專註為學生打造一款他們離不開的產品,Facebook 一躍成為一種需求。2005 年 12 月,Facebook 推出了一個新功能——用戶可以在 Facebook 上給朋友的照片添加標簽的新功能。這個功能讓學生們愛不釋手,使得 Facebook 加速穿越了 “需求” 這個階段。

功能

有些服務我們可以提供,但因哈佛的原因不能開放給其它的學生。還有一些服務受大學內網所限,我們沒辦法嘗試新東西。

2006 年 9 月,也就是在哈佛首次亮相的兩年半之後,Facebook 決定面向所有人開放,由此 Facebook 駛入了 “功能” 型產品的快車道。又過了兩年, Facebook 開始稱自己為 “社會福利”(social utility)。

一旦消費類產品變成了一種功能,用戶也會從其他產品看到類似的功能。產品本身所倡導的方式儼然成為一種文化,讓人感到習以為常了。Facebook 良好的通用性歸結於它所堅持的平臺化戰略。在平臺化路徑上,它們曾有一個折中方案:允許開發者將 Facebook 的特性和功能整合到他們自己的產品上,但 Facebook 不會坐以待斃:它將自己變得超級容易整合,並因此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分成。

Twitter

6ff3d6d

*Twitter應用的手機界面

Twitter 創始人 Jack Dorsey在 2006 年 3 月 21 日發了第一條推文。在此後的十年中,它經歷了多次起伏。整個故事可以從谷歌趨勢圖上找到關鍵時間點。

7db0d69

▲ Twitter 的谷歌趨勢。

想要

2009年 1 月 15 號,Twitter 用戶 @jkrums 推了一則關於飛機墜毀在紐約哈德遜河的訊息。這是 Twitter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f7383a8

▲ 2009 年 1 月 15 日,哈德遜河事件

Twitter 打破了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方式——這種功能原來是由媒體、博客提供的。由此,大家才明白 Twitter 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入他們的生活。它的實用性變得更加清晰。

需求

在哈德迅河事件之後,Twitter 開始穩步增長,並成為大家獲取新聞和信息的重要資源。它也常常被媒體和電視提起,比如 “在Twitter上關註我們”。這使得大部分人開始持續閱讀這些關註的 Twitter 賬號。

根據谷歌趨勢顯示,Twitter 在 2012 年 12 月達到峰值後便持續下降。目前,Twitter 的流行度與 11 年早期相當。

1

▲ Twitter 流量的下降。

功能

與 Facebook 不同的是,Twitter 並未完全使他們的產品進入功能階段。需求階段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開發平臺也在很早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許多開發者都開始用 Twiter API 來創建新的客戶和社交媒體分析工具。

然而在 2012年 12 月,也就是 Twitter 廢除 API 接口之後的四個月後,它開始走下坡路。

Facebook 之所以演變為一種 “功能型產品”,是因為它將自己融入到其他公司產品的策略。Twitter 在限制開發者 API 接口之前,走的也是同樣的路線。而它最終沒能成為一項 “功能”,可能是由於這些限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 Twitter 歷來缺乏將產品推向消費者的緊迫感。現在他們團隊嘗試著重新獲得開發者的青睞,但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也有點晚了。

評估消費類產品

使用上述的框架體系,我們能辨別出一個消費類產品現在處於哪個階段,以及思考它將怎樣演進成為一項功能。事實上,即便很多熱門產品目前也尚處於早期階段。

WhatsApp

e857778

*WhatsApp應用的手機界面

2008年的 WhatAapp 還處於第一個階段,“想要”。團隊專註於打造快速、簡潔和跨平臺的客戶體驗。相較於後來的 iMessage,WhatsApp 在功能上並不突出——除了跨平臺的優勢。 WhatsApp 為低配置手機提供支持,為用戶創造了印象深刻的通信體驗。你不需要註冊賬號,因為它與你的手機號捆綁在一起,還能免費發信息。在缺乏同類競爭的年代,它的確是一款獨特而又新奇的產品。

當越來越多的人用它的時候,網絡效應開始起作用,WhatsApp 便成為一種需求。WhatsApp 要想演進成為必需品,一條路徑是讓其他公司將 Whatsapp 整合到他們的產品中。這個策略跟 Facebook 很相似,而後者現在已經收購了 WhatsApp。如果想要了解為什麽 Facebook 需要收購 WhatsApp,可以閱讀 Jim Goetz 的文章《為什麽對 WhatsApp 的收購很重要》。

Instagram

154a6e3

*Instagram手機應用界面

趕早不如趕巧,Instagram 便是證明。在它剛被推出的 2010 年下半年時,Instagram 處於 “想要” 階段——它是 iPhone 上最早的第三方圖片應用之一。那時大多數人還只關註 Facebook 平臺,也不相信一款圖片應用的變現能力。甚至有一些在移動互聯網行業擁有十年投資經驗的人,當時也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Instagram 在早期並沒有太多的競爭。它用起來很酷,而且多種的濾鏡能讓你每一張照片看起來更高級。人們對 Instagram 印象最深的體驗就是獨特的濾鏡功能。Instagram 靠這種體驗打造了用戶網絡。朋友之間只要相互關註,就能看到他們每天貼出來的漂亮圖片。隨著 iPhone 攝像頭越來越好,Instagram 的核心價值主張也越來越得到彰顯。

Instagram目前仍處在 “想要” 階段,積累了很多忠實粉絲。產品團隊則基於核心價值主張,已經著手開始打造新的功能,從而提高用戶使用。新增的信息流、Discovery 區域、私信和一些內容創作應用,已經開始幫助它增長。這提高了用戶的使用時長。Instagram 正在突破想要使用階段。它已經將早期的健康開發者生態圈整合起來了,但目前仍難以成為 “功能性產品”。

Snapchat

60c74a6

*Snapchat手機應用界面

Snapchat 發跡於青少年群體。這群用戶並不容易對付。ABC 新聞網的一段視頻很好地說明了 Snapchat 早期在青少年中的統治地位。他們的核心價值主張是針對特定年齡段用戶,提供非常新奇的體驗。

在 “想要”(want)階段,Snapchat 團隊高度專註於這個用戶群,這跟 Facebook 團隊早期專註於大學生群體是一樣的。這種專註幫助他們打造了一種好玩而又難忘的用戶體驗。Snapchat 已經形成了獨有的核心價值主張,並通過新功能宣傳了出去。信息,故事和探索都基於在 Snapchat 標誌性的 “閱後即焚” 功能。Snapchat 正處在 “需求”(need)階段,我確信當它進化成為一種 “功能性產品” 時,它肯定會更好玩。

Truecaller

bc77713

*Truecaller手機應用界面

Truecaller 最初模仿 Caller ID 制作了一款面向國際用戶的安卓應用程序。他們早期的核心價值主張是幫助用戶偵測電話號碼,並通過大家的舉報信息來屏蔽騷擾電話。它很快就取得了第一個階段性勝利,“想要”(want),因為國外還沒有類似 Caller ID 的概念。

Trauecaller 創造了一款叫 Truedialer 的智能撥號應用,能實現在雲端儲存聯系人。這使得他們進入了需求(need)階段。這款新產品迅速將 Truecaller 變成一款國際用戶必備的產品,因此也很有可能進化到 “功能” 階段。

Meerkat

17990ed

*Meerkat手機應用界面

如果不聊下科技界現在(本文寫於 2015 年 3 月)的寵兒,這篇文章就算白寫了。 Meerkat 正處於非常早期的 “想要”(want)階段。大家都愛從手機上用它來看在線直播,這讓它積累了眾多的用戶。

Meerkat 擁有簡單的核心價值主張,也在移動設備快速擴展期趕上了對的時間點。它正處在一種文化現象的初期階段——這已經被大量的推文和超高人氣的關註所證明。

c80bf4b

▲ 與 Meerkat 相關的推文趨勢。

對它而言最急迫的任務是盡快去開發出一款安卓應用,並減少對 Twitter 的依賴。而如何盡快跨入需求和必需品階段,就看團隊怎麽考慮演進策略了。

To Sum Up

每一款成功的消費級產品都有一個獨特的核心價值主張。

那些迅速增長的產品,都擁有自己核心價值主張,並不斷傳頌這個理念。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從第一天就打造用戶網絡。你只能從創造一個有口碑、讓人難忘的客戶體驗開始。大多數核心價值主張不是很搞笑,就是會有點呆萌。在一段時間過後,價值主張形成特定的文化,並成為 “功能”。

上述三步是消費級產品的必經階段。在經歷三個階段後,那些讓用戶最難忘的用戶體驗,才會帶來經久不衰的產品。

紮克伯格facebook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