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公布了去年國資系統“成績單”。
去年營收實現了年初恢複性增長目標
2016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3.6萬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增加值10.4萬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6.3%;上交稅費總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4.8%。
其中,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3.4萬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增加值6.1萬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利潤總額12326.7億元,同比增長0.5%,扣除政策性降價減利因素外同比增長16.5%,盈利企業達到96家;上交稅費總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3%。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今年的結果超預期,圓滿實現了年初制定的效益恢複性增長目標。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從企業來看,招商局、中國三峽、中廣核等23家金業收入增幅超過10%。中國建築、中國中鐵等7家建築企業累計新簽合同額、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5.3%、5.6%和8.4%。
各地國資委大力推動所監管企業向開拓市場、降低成本要效益,北京、山東、湖北等12省(區、市)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幅均超過10%。
成本費用持續下降
同時,國資系統狠抓降本增效,成本使用持續下降。深入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6年,中央企業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5元,寶武集團、中煤集團等14家企業成本費用同比下降超過10%。3家電信企業壓降銷售費用418億元,3家航空企業壓降代理銷售費用61億元,3家石油石化企業桶油操作成本降低1.3美元。
許多企業通過加強集中采購推進降本增效,中國中車、東方電氣分別節約采購成本21.9億元和13.8億元。
央企平均資產負債下降0.1個百分點
2016年,為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債務風險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及時組織企業妥善應對重大債務及資產報失風險,對違規開展貿易業務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進行責任追究。
中央企業不斷加大降杠桿和風險管控力度,2016年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降低0.1個百分點,利息支出同比降低1.9%,實現匯兌收益140.1億元;同時,利用股票市場、產權市場進行股權融資1976.2億元,充實了企業資本金。
國資委還透露,按照市場化債轉股總體要求,中鋼集團、中國鐵物完成了債務重組;武鋼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發展基金,降低杠桿率5.6個百分點。
改革試點取得成效
2016年,10家中央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肖亞慶說,試點企業動真碰硬、真改深改,中糧集團以“管資本”為核心打造四大專業化經營平臺;國投多措並舉推動子企業成為市場化投資主體,初步形成 “小總部、大產業”格局。35個地方國資委已完成改組組建52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重慶渝富集團積極探索股權運作模式,在發揮融資功能和獲取資本收益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同時,2016年還穩步推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國資委去年明確首批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確定在1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上海競爭類企業中2/3已經實現整體或核心資產上市,河南確定的17戶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中已有14戶實現股權多元化,四川發布了336個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達9000億元。
化解過剩產能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2016年,國資系統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其中,2016年中央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019萬噸,完成率141.7%,分流安置職工33126人;化解煤發過剩產能3497萬噸,完成率109.9%,分流安置職工41945人。
肖亞慶透露,寶武集團、鞍鋼、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等多家企業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積極穩妥開展“僵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專項治理工作,2016年完成398戶處置和治理工作,安置富余人員11萬人,較好地發揮了中央企業的表率作用。
各地國資委積極推動去產能工作,甘肅酒鋼集團化解100萬噸鐵產能和140萬噸鋼產能,分流安置人員35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