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資在中國投資機遇與投資回報在減少的言論,1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回應稱,不要相信這樣的輿論。“我在這里非常誠摯的告訴外國投資者,不要相信這樣的輿論,你要相信這樣的輿論,你會後悔的。”
王受文反問道,世界上有幾個像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能夠在未來五年保持6.5%的增長率?他認為,未來五年之內,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將達到10萬億美元,國內的需求非常巨大,這種需求會給外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機會。
此外,他還說,2016年前11個月,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這表明中國經濟的活力、機遇、潛力。而且中國現在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大,馬上要公布的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20條措施,進一步把以前限制的領域放開、放寬或者有序的開放,以前外資沒有機會進入的領域,未來有機會進入,這也給外資帶來了很好的機遇。
王受文還舉例說,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6》報告表明,歐盟在華投資企業2/3以上盈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外資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在中國內地實現利潤總額1.5萬億人民幣,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0.8%。很多紮實的數據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利潤回報是非常好的。
對於一些評論認為中國利用外資的投資環境惡化了,王受文說自己認為這個評論是不實事求是的,自己不贊同這個觀點。
去年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表了《2016世界投資報告》,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表明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第二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去年中國美國商會也有一個調查,他們的會員中有60%以上的企業把中國作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也發現,歐盟在華的企業50%左右要在中國擴大投資。2016年12月20號,日本貿易振興會也發表報告,發現日本企業在中國擴大投資的意願和2015年相比增長了兩個百分點。
“這些機構的調查報告表明,外資對中國投資還是有更多的意願,有更多的信心,實際上很多大的企業,比如大眾、寶馬、液化空氣、宜家等等,他們都在中國增加了投資,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受到了外國投資者肯定的。”王受文說。
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16年跨國直接投資可能要下降10%-15%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利用外資的總體規模預計2016年和2015年是持平的。去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
王受文稱,雖然去年利用外資的整體規模和前年持平,但是結構進一步優化。比如服務業吸引外資增長8%,占全國吸引外資的比重上升到70.1%。制造業整體吸引外資是下降的,但是制造業里面高技術制造業吸引外資增長了3.6%。整體來說,去年外資吸引的規模能夠保持穩定,結構能夠優化,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經濟比較好的增長,中國的社會比較平穩,提供了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二是中國的國內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有潛力的市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但是,中國利用外資業依然面臨一些挑戰。比如中國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在減弱,周邊國家紛紛出臺一些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與中國的競爭加劇,一些傳統上以對外投資為主的發達國家鼓勵制造業回流,對外投資規模在減少。
王受文稱,對此中國政府是非常關註的。商務部會同發改委及其他國務院有關部門經過多次認真討論,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提出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文件,上個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發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方面有一些新的舉措;二是在促進內外資公平競爭方面的舉措;三是加大吸引外資力度。
《若幹措施》也重申,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權限範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政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的權益,這是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具體措施。
王受文說,我們要創造更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前外資有外資的優惠,內資有內資的優惠,外資不能享受內資的優惠,內資不能享受外資的優惠。現在外資的優惠沒有了,內資的優惠也要適用到外資企業,這樣的公平競爭使得外資企業在準入之後有更加好的待遇。
對於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提問的“目前中國政府加大力度控制資本外流”,王受文回應說,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利用外資有三個“不會變”,即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他解釋說,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合法利益,合法經營行為,比如來中國投資,增資或者減資,有利潤要匯出,這些都是合法的利益,法律規定不受影響。中國政府為了控制資本外流,采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是針對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的,對於合法經營、合法匯出收入的外資企業沒有影響。
對於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的在未來,當美國對中國采取懲罰性的貿易措施的時候,中國是否會加強對美國企業的監管”,王受文稱,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如今貿易額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雙邊貿易為消費者、生產者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雙邊的投資發展也非常快。
他舉例說,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些美資企業的母公司遇到了困難,但是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卻獲得了很豐厚的利潤,這些利潤有效地支撐了他們在本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也有利於母公司擴大在美國當地的就業。中美這種互利雙贏的經貿關系在未來還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誰也不會去做一個雙輸的事情,誰也不會去破壞雙贏互利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