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7日香港股市交易延長了,眾行家怨聲再度!事實上,對於本地炒家或本地的投資者而 言,這改動未必有帶來好處。短線炒家每每在開市與收市、或外圍開市與收市的時間,捕捉爆的波幅而行動的,時間拖長了可能反而分散了專注能力;而對於投資者 來說,先前的交易時間已足以有空檔安排買賣。然而,與此同時中央高姿態言明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換言之,香港股票市場將來目標是要招呼世界各地的 城市,港交所的期望清晰可看,關鍵是交易時段將來若要再度拖長的話,會增加證券公司的運作成本,員工的工作量負荷加重,這則技術上暫時有困難。
作為一名從業員,我貓王覺得不一定要向壞方面想 - 今天可能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轉變!上世紀60年代中的暴動過後,香港社會秩序回復正常,華商在默默耕耘之下,加上地價回升,使到當時財富漸漸轉移到數十個 華人的手上,1969年10月華人富商的勢力籌辦了遠東股票交易所,當年12月正式運作,這使到證券經紀的數目大增,民間炒股的熱潮從此而起,一年多之 後,市場借牛奶和置地收購戰炒上,樓股互相烘托下升完又升!直至73年3月發生股災為止,不過在股災發生前上市的華資集團則乘時而起。1986年9月22 日,香港聯合交易所獲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The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s Bourse de Valeurs, 簡稱 FIBV) 接納正式成為會員,香港證券市場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之後的數年間,陸續有投資銀行、基金公司等跨國金融機構來港開設分公司,這除為本港企 業提供融資渠道,直至90年代中國經濟需要深層改革,國企私有化,亦為首批國營企業籌集外匯資本,意義深詳!
且看香港股市是否可以國際化,它也許會為炒家締造更多賺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