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霸權將走向何方?特朗普時代的全球地緣格局將有何變化?“後美國時代”的世界秩序將會怎樣?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知名國際關系教授、印度裔加拿大籍學者、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國際關系學教授、美利堅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際關系傑出教授阿米塔•阿查亞(Amitav Acharya)。
阿查亞是國際關系領域建構主義學派的領軍人物,是首位擔任國際研究學會主席的非西方學者。他的新作《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 》(中文版)將於2017年1月在中國出版。
阿米塔•阿查亞(Amitav Acharya)
第一財經:過去一年,發生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黑天鵝”事件,這些事件是否推動了您在書中所強調的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
阿查亞:當然是的。我的書英文版出版於2014年,今年我們即將推出新版,會包括對特朗普和英國脫歐的討論。
我對歐盟持批評態度,歐盟將自身看做其它地區合作的榜樣,比如東盟和非盟都應遵循著歐盟模式,但這種模式並不適用於這些地區,因為有太多的條款限制,也有對主權的攻擊,所以不同地區應遵循不同的模式。英國脫歐對歐盟來說是內部的一次巨變,因為英國不喜歡那些條款,那如果英國和歐洲國家都不喜歡這些條款,亞洲和非洲又為什麽非要遵循歐盟的模式呢?所以我的觀點被英國脫歐所證實了,我沒有預測英國脫歐,我並不會做過多的預測,但這與我的多元化世界秩序觀點相一致。
特朗普的出現並不是自由主義秩序結束的原因,而是結果。而這一結果源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失敗。人們投票給特朗普是因為不喜歡現在的秩序,所以不能說特朗普要挑戰現在的秩序,因為現在的秩序已經從內部被挑戰了,人們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認為自由主義秩序的思想,或者說美國治下的秩序及其主要組成部分,比如自由貿易,對民主的推廣,以及美國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其實他們被削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現在人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了。
以前人們說,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將會被中國和印度挑戰,但現在看到的是,正是由歐洲和美國內部的人們對美國統治下的世界秩序發起了挑戰,這是新的認知發展。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國和印度正在維護這種秩序,不希望太快發生太多的變故,因此中國和印度支持全球貿易,中印對於全球化樂見其成,而美國和英國公眾則不是,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也證明了我書中的觀點。
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被聯系在一起,前所未有。如果我們回到十九世紀的多極化世界,也許你可以重新激活美國的統治,就像特朗普宣稱的那樣,但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我認為我們正去往一個從來沒有人預料到的境地,這是一個非常不確定、不可預料的世界。
第一財經:您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有何擔憂?
阿查亞:新一屆白宮內閣中有一些是超級富豪,這可能有好結果,包括會帶來一些改變,但如果他們沒有政治經驗,且因為自己是富人就只做一些對富人有利的事,那麽美國的窮人將面對的會是什麽,這讓我感到憂慮,因為美國有非常多窮人。
接下來的四年,美國的國內政治可能不會平靜,會經歷一段充滿不確定性和混亂的時期。特朗普可能會撤銷奧巴馬醫療改革,奧巴馬任內的很多期許也沒有完成。許多美國人從投票選舉出第一位黑人總統到把票投給一位白人極端主義總統,這對於美國國內政治來說不是好事,對美國的世界形象也沒有好處。讓我們期望在美國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下,特朗普無法全部兌現那些將引起爭議的政策。但即使有制衡規則在,我們仍要準備好面對許多來自國會和媒體的反對。
第一財經:有人認為特朗普當選總統會令美國受損,而中國等其他國家將受益。您認同這一觀點嗎?特朗普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產生哪些外溢影響?
阿查亞:我認為這種說法過於樂觀,也言之過早,將問題簡單化了。
特朗普的當選造成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未來的情況將取決於他的政策。如果他削弱了貿易(不僅是和中國的貿易,還包括全球貿易),這將是中國的損失。如果特朗普挑戰國際制度和規則,我想這也是中國的損失。但是如果特朗普二者都做了,這一定會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迫在眉睫的憂慮。如果特朗普改變了“一個中國”政策,如果特朗普直接在中國南海對中國發起攻擊,中國應該怎麽回應呢?回應需要許多資源,錢和精力都是有成本的,如果直接陷入和美國的對抗的話,對中國是很不利的。
這取決於特朗普做了什麽,不僅是看他對中國做什麽,還要看他對中國的鄰居做了什麽。中國也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獲益,但也會惹上很多麻煩。我認為中國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特朗普破壞了美日關系,韓國和日本可能會被誘使走向核武器的開發,而日本和韓國擁有核武器,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這會抹去中國的優勢。印度使用核武器則是一回事,因為印度襲擊北京的話距離太遠了,但是日本和韓國就可以直接威脅北京。而且,中國也不想讓朝鮮成為核武器大國,但是如果日本和韓國都要研發核武器的話,就很難制止朝鮮發展核武器。 所以我認為不能簡單地說美國的危機將使中國獲益。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中國能從與美國的貿易中受益,因為中國對美國保持著貿易順差。即使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將被取消,有些人認為中國也會從中受益。TPP的取消會利於其他貿易安排,比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但RCEP並不是中國主導的貿易協定,還有日本和印度,RCEP的第一大問題是印度而不是美國,而要想對此進行談判十分不易。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並不是一個貿易倡議,而是一個基礎設施倡議,雖然RCEP更在中國的掌握之中,但還不能取代現在一般的自貿協定。所以,中國不能簡單地說,我要強行推動以我為主的貿易規則,我認為這麽說太短視了。
對於印度來說,印度並不能改變世界,因為印度太弱了,比中國弱,印度也不想摧毀現在的世界秩序。如果特朗普的當選以及他的政策對中國有利,那麽印度會非常緊張。有些人認為特朗普會對印度姿態友好,但他最近展現出的一些親巴基斯坦的姿態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與巴基斯坦總理通電話,這讓印度非常不高興。所以我們要再進一步觀察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的政策影響,但明年肯定是充滿不確定的階段。
所以,有時候一些國家認為可以從特朗普的當選中獲益,這忽視了一個簡單的邏輯,我認為各方應該對此保持謹慎,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時光。中國、印度和其他所有新興國家要一起合作,努力度過這個時期,在屬於中印等新興經濟體的時機到來之前,應該盡可能多地提升實力。
第一財經:特朗普將實行什麽樣的亞太戰略?
阿查亞:特朗普表示他將要取消TPP,而這正是奧巴馬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具體體現。如果TPP行不通,美國可能會與更多亞太地區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特朗普任內,美國將在亞太地區進駐更強大的軍隊,特朗普可能會延續奧巴馬在軍事意義上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但真正關鍵的是他會對美國的盟友采取什麽態度?特朗普是會重申對日本和韓國的承諾,為這些盟友提供足夠的安全感,還是會說“你們要麽花更多的錢,否則將得不到我的保護”?現在我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一旦發生,就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安全局勢,會更具主動性。我並不是說美國的盟友正在重新獲得穩定,因為中國和日本之間也有一些問題,但我認為問題是,如果你撤銷了這個聯盟,但又不建立一個新的多邊機制取而代之的話,就會發現區域中的一些國家會把更多的錢花在構築防禦力量和核武器上。
我覺得可以說成改變亞太結構,從聯盟到多邊組織。如果確定了這個方向,必須給亞太地區足夠的時間去建立相關的組織與制度,但是現在並沒有,所以,如果突然在這個區域解散了這些聯盟,或者削弱它們,這些國家就會感到緊張,再加上中國崛起,這會在亞太地區生出許多不確定性和反複無常。
我認為另一個改變是,特朗普不會與東盟保持非常緊密的關系。東盟是奧巴馬最喜歡的機制,比歐盟更偏愛,他偏愛東盟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印度尼西亞度過了他的童年。但是我對亞太地區繼續以東盟為中心不會抱太大期望,可以看到東盟已經從內部開始變弱了。而在中美關系上,特朗普威脅要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和高關稅,並控訴中國的不當優勢,這些都會對中美關系產生一定壓力。
(實習記者高雅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