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年券商融資動作更顯“溫柔” 赴港上市成為新出路

資本金的需求往往制約著券商業務的發展,但今年以來券商對資本金的渴求比之以往來得更弱些。

受制於股市行情影響,以兩融為主的資本中介型業務萎縮,加之2016年10月1日新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並沒有對券商的資本金帶來實質性的影響,今年上市券商的融資動作比之往年更顯“溫柔”。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上券商掀起了新一輪的上市潮,其中赴港上市成為券商熱衷的新出路。

風控新規失效?

2016年10月起《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實施。事實上,證監會今年4月8日開始就《辦法》和《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的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對券商凈資本的監管將進一步嚴格,券商將掀起新一輪的融資大戰。但事實表明,今年以來,券商融資意願並不強烈。

一般來說,上市券商較多采用直接融資方式,從期限長短看,短期融資渠道主要有銀行間同業拆借、發行短期融資券等,中長期融資渠道包括發行公司債、次級債、定增等。今年以來,券商對資金的渴求程度明顯小於去年。截止到12月25日,結合Wind數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在發債方面,今年以來券商發行企業債共計3787億元,去年則達到7100億元。同時,今年券商定增和配股也表現一般。

2016年3家券商成功實現定向增發,共計166億元,其中東興證券、長江證券和東吳證券分別定向融資為47.77億元、83.11億元和35.4億元。在配股方面, 2016年共有3家券商實現配套募資,共募集197億元,其中東北證券、太平洋證券和興業證券分別配股融資34億元、42.59億元和120.64億元。

“今年以來,券商PB(市凈率)為2倍左右,這與歷史底位有20%到30%的空間,處於歷史中低位置。這意味著券商整體估值水平偏低,投資者投資券商的意願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券商定向增發和配股的意願並不強烈。” 某中型證券的非銀金融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同時,《辦法》對券商開展業務並沒有太大影響,前述非銀分析師表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券商行業的杠桿率不到4倍,最新的監管要求為6倍,這離監管上線還有較大空間,因此券商對增加凈資本的壓力並不大。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表示,事實上,新《辦法》在實際操作中比以往更為寬松,盡管政策在總體標準上沒有降低,但在對凈資本的計算方法上有所靈活變動,譬如可把一些業務合並起來計算。

同時,今年券商業務端對資本金的需求明顯減少,也促使券商融資力度銳減。前述非銀分析師解釋,資本中介型業務對券商的資本金要求較高,但今年受制於市場行情和監管要求,這一領域的需求明顯下滑。去年兩融規模最高達2.3萬億,但今年兩融規模不超過1萬億元。因此,券商的資本相對充足。

需要註意的是,盡管從整體而言券商對融資的需求有所下降,但個股方面還有所不同,長江證券、東興證券、申萬宏源以及國泰君安,其上市時間較晚,凈資本是其短板,因此他們對資金的渴求度更為強烈。

A股PK港股 券商最愛誰?

A股券商融資需求端略顯冷淡,但在登陸資本市場的大戰中,券商“一點也不含糊”。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券商陣營就有華安證券、中原證券和第一創業3家券商成功登陸A股,分別融資51.28億元、28億元和23.3億元。最近銀河證券也上會通過,A股券商板塊將又添一員猛將。在券商排隊名單中,還有國聯證券、中泰證券、天風證券、東莞證券、財通證券、長城證券和華林證券。其中國聯證券已進入輔導備案期,東莞證券處於反饋狀態,其他6家券商均在受理狀態。

過去券商掀起上市潮,多是急需大量資金擴大業務。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但此時券商迎來上市潮,更多的是從上市本身本來的益處考量,譬如上市有利於券商的公司治理、融資渠道的拓寬和市場影響力的提升。

在排隊赴A股上市的同時,赴港上市成為一大趨勢,赴港上市的中資券商有望從11家擴充至17家。9月25日至9月27日連續三天,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和招商證券分別發布公告稱赴港上市,國泰君安稱擬發行不超過10.4億股H股、招商證券正式公開發售4456.4萬股H股。除此之外,平安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也都公布了赴港上市計劃。

若前述6家券商能順利赴港上市,中資券商在H股上市的版圖將擴充至17家。目前香港上市的中資券商已達11家,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州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和恒泰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其中,A+H股同時上市的券商有6家,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

“客戶在哪里,金融機構就需要走到哪里。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制造業需要走出去,包括券商在內的金融服務業也要隨之而行。同時對於券商而言,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國際資本市場是內地券商所做出的綜合考量。盡管估值較低,但香港資本市場融資便利,同時,赴港上市能能承接更多的國際化客戶,拓寬交易空間和國際化業務。未來,赴港上市將繼續升溫。”王劍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