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抗擊通脹無決心 左丁山


2011-3-1  AD




 

2011/2012 年度嘅預算案,有三大主題,就係抗擊通脹,穩定樓市與投資未來,至於市民睇完成本預算案文稿後,同唔同意曾司長已做到上述三點,怕少啲咯。政府對「抗擊通 脹」之英文用詞係combat inflation。我地知道combat係搏鬥、抗爭嘅意思,要死砌而無必勝把握。睇用詞已知道政府好了解香港冇乜有效辦法嚟壓制通脹、消減通脹,只能 與通脹魔獸搏鬥而已。其中原因好簡單啫,左丁山講過好多次,有聯繫匯率在,香港不能自行加息,要跟隨美國聯儲局。另外,香港之食物、日用品、必需品,全部 靠入口,當人民幣升值,外幣升值,美元貶值之時,入口通脹隨之而來,港府冇計。

既然係咁,如果政府以打壓通脹為政策目標,就要實行緊縮財政 政策,削減公共開支,絕不派糖。預算案第44段講:「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我們會從財政政策着手,採用反周期策略、控制政府開支增長。」但是,睇第181 段,內文提及2011/2012年度嘅公共開支高達3,711億元,比09/10年度增加676億元,增幅達22.2%,遠高於GDP增長率,若與曾司長 上任第一年(07/08)相比,公共開支增加1,363億元,增幅係58%,而07/08至11/12年間,本地生產總值嘅增長率只不過會係15.8%。

睇數字,就知道特區政府講一套,做一套,實際上從不採取反周期策略,講大市場,小政府喎,實際上政府不斷擴大體積,以經濟學術語嚟講,係膨脹性的,對通脹構成上升壓力,政府對通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全無combat之意。

政 府對此心知肚明,故此為了減輕市民購買力受通脹蠶食之苦,就派糖二百億元。抗擊通脹係假嘅,舒緩通脹之苦先至係真嘅。政府推出iBond(通脹掛鈎債券) 籌集五十至一百億元畀金管局投資,並非係向基層派糖,傳媒不應煽動「基層冇份」,iBond直情係明益中產退休人士,在通脹趨升環境下,退休人士買 iBond,持有至到期(3年)係有啲着數嘅,如要食大茶飯,當然不屑一顧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