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穿了,現在對癌癥的治療就是‘四早’:早發現、早治理、早痛苦、早死亡。癌癥患者越看越多,這不能不說是醫生的悲哀、醫療的失敗。”18日,民建中央人口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瑤醫藥分會會長、中國瑤醫腫瘤防治首席專家覃迅雲說。
在當日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瑤醫藥·傳統醫學學術大會上,覃迅雲率先“放炮”。他說,當前癌癥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疾病,是21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未來如何阻擊癌癥這個國人最大的死亡殺手,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患者越看越多,對醫生個人來講是醫療水平高、療效好、口碑好。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是醫生的悲哀,醫療的失敗。”覃迅雲說。
據《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僅在2015年,我國預計共有429.2萬新發癌癥病例和281.4萬癌癥死亡病例,相當於平均每天12000人新患癌癥,7500人死於癌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今年4月14日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共報告腫瘤新發病例20399例,同比增長達到10%。
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企業家健康綠皮書》也介紹,面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企業家“過勞”現象普遍,許多人的健康狀況頻亮“紅燈”。
調查發現,從城市層面看,中國企業家樣本人群分布較廣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至少一項指標異常的檢出率都在90%以上。五項以上指標異常排名分別是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均高於50%,杭州、南京略低,偏西部的重慶、成都等城市最低。
在6000余個企業家樣本人群中,血壓、血脂、血糖異常及超重肥胖的發生率分別為27.1%、54.7%、13.9%和54.2%,均高於報告中報道的全國患病水平。
近年來持續不斷的霧霾也引起醫學專家們的關註。有專家表示,霧霾里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包括工業生產排放的有害氣體、城市汽車尾氣汙染、建築粉塵、這些物質形成一些細微顆粒,其內含有上述排放氣體和粉塵中的有害成分,其中有些是致癌物質,長期吸入這些霧霾氣體是有害的。
覃迅雲認為,中國自古就有“大醫治未病”的思考,防治並重才是大國健康之路。“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應從“末端治理”變為“源頭防控”。醫生不能等著患者得病,醫生也不是為了治癌,而是要打造“無癌的世界”。
覃迅雲表示,中國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程,推動傳統醫學、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
18日,中國十大抗癌英雄頒獎盛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圖為抗癌英雄們。攝影/章軻
18日,民建中央人口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瑤醫藥分會會長覃迅雲發言。攝影/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