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19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預測,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6%,預計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
上述多家機構當日召開“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相關課題組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5%、6.5%、6.4%、6.4%,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從定性分析上看,這種預測結果與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的現實情況相一致。
另外,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21個子指標構成),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我國的經濟增速呈現小幅平穩下滑的發展趨勢。
報告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分別為10.3%、8.0%、9.2%和8.7%,呈現高、低、高、低交替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7.1萬億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8.7%,增速分別比2016年小幅回落0.5個和1.7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分別為10.0%、9.5%、9.3%和9.2%,呈現逐季平穩小幅下滑的發展趨勢;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36.2萬億元,名義增長9.5%,實際增長8.8%,增速分別比上年小幅回落0.5個和0.6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逐漸收窄。
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預計CPI分別為2.0%、2.2%、2.3%和2.4%,呈現逐季上漲的發展態勢,2017年全年CPI為2.2%,比2016年略微增加0.2個百分點,依然處於溫和上漲階段;PPI分別為0.9%、1.5%、1.9%和2.2%,2017年全年PPI為1.6%,比2016年增加3.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由負轉正,通脹壓力逐漸顯現。
預計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6.6%和5.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八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財政收入17.5萬億元,增長7.0%,財政支出23.0萬億元,增長13.4%。
報告預測,2016~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課題組稱,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減緩,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十分必要。然而,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難度顯著增加。當前應以“穩增長”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目標,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並重,將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從結構性減稅深化為降低宏觀稅負。采取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加強財政風險防控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措施。
課題組分析,受經濟增速減緩以及“營改增”政策性減收效應等因素的影響,2016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繼續呈現低速增長態勢,然而,政府支出力度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尤其是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住房保障等有關民生項目的政府支出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這表明當前積極財政政策對保民生的力度依然較大。
課題組稱,當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面臨著諸多困難: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基於收入擴大支出的途徑受到制約;此番積極財政政策已實施多年,財政赤字規模不斷擴大,大幅度提高財政赤字的空間已相對較小;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情況更加錯綜複雜,政策目標難以兼顧。增加政府投資與保民生、支持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實施財政補貼與其外部性效應,積極財政政策如何協調處理這些關系面臨很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成為關鍵問題。
“目前,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是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實現途徑。”課題組稱,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大力支持供給側改革,核心是為實體經濟減輕稅費負擔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市場需求方面下功夫,努力改善企業發展的需求環境。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在於市場需求,如果沒有市場需求,企業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和動力源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前應有意識地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對擴大內需的作用。
課題組建議,應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包括:
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目前我國仍具有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的一定空間和有利條件。首先,我國仍有相對較高的儲蓄率;其次,居民消費需求相對不足;最後,近幾年我國赤字率雖不斷提高,但均在安全線之內,特別是沒有出現持續多年高赤字的情況。需要明確指出的是,赤字財政不能作為刺激經濟的常態方法,長期大規模的赤字財政對未來經濟發展極為不利,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患。財政本身並不創造資金,財政收入最終來源於全體國民的收入,財政赤字最終要由全體國民來“買單”。為此,我國應當認真吸取西方國家在財政赤字及債務方面的經驗教訓,務必將財政赤字水平與債務規模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
切實有效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自2012年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以來,我國稅收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非稅收入快速增長,進而導致按此口徑度量的宏觀稅負水平是提高的。2012~2015年,我國非稅收入年均增長18%,而同期稅收收入年均增長7.5%,可見非稅收入增速遠超稅收收入增速。
課題組稱,應對經濟下行,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核心內容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減緩、企業利潤增速下滑的形勢下,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有利於增強企業活力,同時也是順應中央精神的要求。從長期看,有必要降低增值稅稅率尤其是制造業的增值稅稅率,並且要進一步大力清理不合理收費為企業減負;同時,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勢在必行,個人所得稅改革應按結構性減稅的方向進行,即應以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的個人所得稅水平、提高高收入群體所得稅水平為基本方向。
著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房價的過快上漲對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抑制了人們除購房以外的其他需求,使得整個社會的消費缺乏長期支撐,而且,隨著房價的上漲,社會財富快速聚集到少數富人手中,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從而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另外,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繁榮,實際是以犧牲其他行業的發展為代價的,不僅會大幅提高其他行業的生產成本,而且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顯著的擠出效應。從目前信貸結構來看,房地產行業導致“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經濟現象開始逐漸顯現,因此,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迫在眉睫。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在財政收入低速增長的情況下,財政資金顯得尤為珍貴,應該花好每一分錢。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存在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特別是近兩年該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一方面缺乏財政資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財政資金閑置甚至浪費,因此,必須要認真對待該問題。盡管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關體制與機制是問題的關鍵。課題組建議在總結此項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其他財政資金領域的管理方式改革,以期明顯提高總體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