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包括我本人在內,大部分的知識、經驗、價值是來自市場。
i黑馬訊 12月14日消息,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黑馬學吧“產品實驗室”導師、六間房創始人劉巖出席活動並介紹了他和學員一起正在做的一場創業實驗。
據劉巖透露,他和黑馬學員共18個小夥伴一起探討,正在孵化的是一個即時社交產品。
劉巖表示:“這個項目從提出產品思想、商業思想,到形成一個真實的互聯網產品,它能真實的在市場上獲取用戶,還能真實的在資本市場上套現。”
2016年創業黑馬正式推出創業實驗室——年輕一代創業者的創業孵化器。邀請成功企業家或投資人開設實驗室,並篩選優秀的創業者入駐實驗室。在這里,企業家和創業者將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實驗,幫助創業者在企業家與投資人的肩膀上成長,和導師一起提煉、完善、梳理商業體系,讓一代創業家的創業思想在後來者中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創業者的陽光雨露。
目前,已開設周鴻祎極致產品實驗室,江南春品牌引爆實驗室,吳世春獨角獸成長實驗室等20多個實驗室。
以下為產品實驗室劉巖及學員演講。經i黑馬編輯。
我的主題是創業實驗室。
受牛文文的邀請,我帶了一個導師班,來做一個創業教學。但接到邀請的時候,我內心充滿了矛盾。坦率講,我不是一個理論高手,也不是很擅長在課堂上講理論。這時候我就想,我應該如何帶班?如何給大家創造價值?
世界上有三個地方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教室、教堂和市場。創業者包括我本人在內,大部分的知識、經驗、價值是來自市場。
所以,如果我們在導師營或創業實驗室里,去講什麽是市場、銷售、如何寫商業計劃,這些太傳統的東西,我覺得是浪費資源,不符合今天我們對於創業者的定位。這些東西是商學院做的事情,而黑馬不是商學院,我們的對象不是職業經理人。對於創始人來講,需要的不是案例分析,不是概念理論,我們需要的是經驗。
我們該如何傳授經驗?這是挺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情。我個人覺得經驗是不可以學習的,商學院里面的案例分享,包括很多人讀各種名人的案例和書,試圖複制成功是不現實的。經驗只能去實踐。所以,經驗是我在這個導師營里想帶給大家的。但是這個經驗一定不是我的經驗分享。
於是,我想了一個方法:我們真實的去實戰一個創業。從一個想法、用戶的需求分析開始,到我們實際做出一個產品,拿到市場上去。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共18個人都是這個項目、這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我們帶著這個項目,一直到A輪、B輪,甚至套現,這是我們的計劃。
基於此,我又延伸了一點,大概去年牛文文問我社群跟社區到底有什麽區別?我做社區做了很多年,我對社區的理解,認為產生內容的就是社區。而社群是一群有關系、有共同目的、共同價值觀的人構成的社群,但當這個社群可以產生內容的時候,就產生了社區。比如,傳統互聯網我們講天涯是社區,BBS是社區,包括今天的新浪微博、微信都是社區,里面都是有關系的人,大家有共同的價值觀,而且產生了內容,這就叫社區。
但是,今天的黑馬,我覺得社群的成份太大。當然社群比傳統媒體升級了,但離社區一步之遙。但黑馬的內容,一定不是諸位創業的新聞,也不是當年創業家雜誌的文章。當我帶這個實驗室的時候突然發現,黑馬里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價值,用今天市場上非常流行的一個詞講叫IP。這個IP是什麽呢?就是我們那個班里面提出的產品思想、商業思想,它能夠形成一個真實的互聯網產品,真實的在市場上獲取用戶,還能真實的在資本市場上套現。
假設這個流程能完成的話,從商業思想到這套機制,就是黑馬里產生的IP。這個IP,假設能成為這個社群的內容,那麽這個社群的價值就會遠遠的被無限放大。我看到了這個機會,我願意來實驗一下。也因此,我開始了一個新的創業實驗。
我們班18個人來自不同的行業,每個人有不同的經驗、不同的資源。這些人里面有人專門做互聯網推廣,有職業的互聯網產品出身的創業者,也有好幾撥開發團隊。大家在市場推廣上,幾乎人人都有資源。所以我認為做一個互聯網產品,這些資源足夠了。
然後,我來提取大家的共同興趣,溝通下來發現,互聯網產品、社交產品,是我們所有人都有興趣的,而且每個人從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業經歷、不同的角度,會有他們不同的視角。因此,我們定義了一款社交產品,而且社交產品本身也是我熟悉的。
從第一次課開始,我們進入到了產品的構造階段,第二次課的時候,產品進入開發。我們將會在明年春天進行第三次課,那時這個產品也會跟大家見面。那個時候,我們也會開始A輪融資。這個過程不僅僅給大家帶來這樣一次創業經歷,定位、討論、爭執,當你認為這是個有價值的商業的話,每個人的貢獻將對應著每個人的收入,大家也會有利益分配。都是非常好的案例和經驗。
這是我們這個實驗室大概的情況,我講的不是那麽興奮,但我們的產品一定會讓大家尖叫。所以,把這個尖叫留到明年。
有請我的另外兩個搭檔。
學員一:
我今天想用劉巖老師的一句話作為開場:“創業就是一場實戰,它沒有演習。”哪怕就在我們這個實驗室當中也是這樣的。我們從開始那一瞬間開始,就要面臨著來自於我們的客戶、來自於我們的員工,哪怕是投資人、合作夥伴各方利益的角逐。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任何人是天生就應該對你好,也沒有任何東西是你理所當然得到的,每一個獲得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場關於利益、關於付出的權益的磨合。
對於創業者來說,我們成長更多的是一場修煉,我們需要從最初的那一個角度去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不斷地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量一些問題,很多的時候我們會仿徨、我們會覺得無助,甚至我們會覺得委屈。怎樣跟大家共享利益,或者怎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才是我們在處理問題當中能否達成一致的最重要的抉擇。
每一個創始人融錢是一種能力,融智更是一種能力。有很多事情我們用錢可以解決,但是同時也有更多的事情光靠錢是沒法解決的,它需要智力以及資源的支撐和幫助,才能讓我們去把這件事情辦成。甚至很多事情哪怕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在有智力的支持下我們可以事半功倍。這種能力對於創始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很有幸我們能力得到劉巖老師這樣一位實戰家給予我們的一些指導跟指引,並且共同創造了我們現在這樣一個項目。
學員二:
當我第一天回到家里面興沖沖地跟我老婆說,我成為了劉巖老師的弟子的時候,我老婆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因為作為一個來自西南地區的人,劉巖和柳巖經常發音不對,我老婆看著我說,你拜什麽老師。我趕快(給她)百度,我說是男的。
當我選劉巖做我的導師的時候,我覺得人生的相遇它是一場緣分。這種緣分在一起的時候,能讓我感受到我特別喜歡的一種東西。學渣有學渣的理解,因為學霸都是講理論的,學渣是講套路的。我們城市套路不深,但是我們講的是江湖義氣深。
在這里面18個人坐在一起,我們不是來開一個無關緊要的私董會,也不是來聽一場吹牛逼,而是來做一場實戰,每個利益都跟我們掛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里面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所以我也很有幸多了一群十八羅漢的兄弟,每次來北京還有人跟我聚一聚。
很多人問我們到底在幹什麽,每次神神秘秘來開會,因為我們都簽了保密協議。今天能在臺上透露給大家的是我們幹了一場符合我們這群人特別是符合我性格的東西——一個即時社交產品。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產品端、技術端打磨,所以我們把這個產品的時間放在了明年上線。
這個產品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別人說社交產品你們還有什麽希望,微博和微信都在這里了,我要說我們幹的事情是,確定對象的即時社交產品。大家好好地在確定對象里面思考,我們明年一定要殺出一個代表創業導師、代表我們創業實驗室的黑馬產品。
希望大家到時候多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