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 近期將公布融資重大變化

12月7日上午9:30,電通創意廣場13號樓里,一身運動裝的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和往常一樣,快步跑上了二樓的辦公室。

一天前,樂視體育被曝開始進行10%的“人員優化”,緊接著,樂視網股價再度跳水,跌幅一度超過9%;樂視網12月7日緊急停牌。

“2016年對我來說,和老賈(賈躍亭)的感受類似,‘冰火兩重天’,業務高速成長收獲了掌聲,更加刻苦銘心地看到了不少挑戰。”雷振劍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

在采訪中,雷振劍回應了關於“人員優化”的情況,並稱“不能永遠享受往前沖的快感,你會發現你往後一看,後面的戰場來不及打掃”。

對於備受關註的資金問題,他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絕對不可能向樂視體育這邊進行拆借,樂視體育有自己的使用節奏。如果不出意外,未來1~2月,樂視體育將公布在資金方面特別是融資上的重大變化。

反思:“舒適區里無法革命”

2016年,樂視體育B輪融資過後的表現,讓雷振劍改變了思考的方式。

過去的兩年里,他關註的重點還是樂視體育的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這也是樂視體育創業前兩年的野蠻生長階段。直到今年B輪融資後,雷振劍說,發現在公司高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基本面上沒有得到實質的改善,引發出了很多問題,踩了不少地雷。

最典型的就是今年7月國際冠軍杯的臨時取消事件。雷振劍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這是樂視在業務上比較大的一個挫折,“對於我們看待每一塊業務良性發展是特別大的教訓和啟示”。

雷振劍坦言,賽事被取消,縱然有不少客觀理由,但對他自己來講,歸根結底還是樂視體育自己核心能力和組織結構不夠完善的原因。此前樂視體育通過高舉高打、快速獲取用戶的方式,很快建立市場地位,但要再往垂直、做深做透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能力、資源還不匹配。”

此外,雖然今年樂視體育轉播了很多比賽,但他認為很多比賽並沒有給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對我的觸動就會比較大,我們是不是還要那麽去做?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做?”

這也讓雷振劍開始反思:樂視體育是不是還是繼續用百米賽跑的速度去跑這場馬拉松式的創業?“這一定是不可持續的,也一定是不持久的,所以我們已經在思考,我們在保持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能否更加好地解決我們在經營基本面的問題。”

而對於人員“優化”,雷振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其實樂視體育從2014年開始創業時,就希望以8%~10%的比例進行人員優化,但因為公司快速擴張導致遲遲沒有執行。因此,從下半年開始,組織不夠完善、核心能力不夠匹配造成的問題開始顯現。

“調整恰恰又趕上年度整個樂視的風波,時間上確實是趕上了。”雷振劍說這其實也是件好事情,“因為在舒適區里你沒法完成自我革命、自我顛覆。”

他同時告訴記者,按照規劃,2017年樂視體育會繼續擴大人員規模,屆時不會低於1500人,“但是目前這個階段,我一定要讓我的團隊具備足夠的戰鬥力。”

從蒙眼狂奔到追求正向盈利

“奮不顧身往前沖,從來不往後面看。”面對記者,雷振劍直言不諱地評價自己的性格。

他說,樂視體育的轉變要從他自己開始,“如果還是我們之前的打法,永遠去享受你往前沖的快感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往後一看,後面的戰場來不及打掃。”

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在獲得大量版權後,樂視體育只要做好直播、把用戶數做下來就算成功,但現在,更重要的是把用戶數做起來之後要產生經營的效益。

“樂視體育對頭部的頂級內容永遠是嗜血的狀態。”雷振劍說,但在2017年,不能非理性地投資一些極其高溢價的產品或內容,價格將以商業模式為前提,最核心的還是要看其“損益”。

他提到,此前樂視體育曾做過多次推演,如果在現有的體育新媒體市場格局保持不變,現有的媒體成本保持不變情況下,新媒體業務永遠會是-20%毛利。雷振劍說,現在樂視體育希望在搭建生態的過程中,通過媒體產生大量的用戶,進而產生新的業務支點,這也是樂視體育近日調整架構,成立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線下商業事業群和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等三個事業群的重要原因。

此外,樂視體育每個業務單元都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經營主體,制定合理的P&L(損益),嚴格執行KPI考核。其業務負責人既擁有相應的經營權利,也要承擔相關的業績指標。

雷振劍告訴記者,在自己對於樂視體育2017年的初步規劃當中,上述三條主營業務線的目標是不一樣的。第一,在媒體業務的目標,希望把負毛利控制在30%~50%之間;第二,線下商業和消費品部分要實現正向利潤,產生凈利潤。

而對於此前樂視體育圍繞賽事、版權、彩票、大數據、體育經紀等多項業務進行的多點布局,雷振劍也對記者坦言,面對如此多的業務,接下來會進行節奏上的調整。

例如,其中一些跑得又快又穩的業務,如媒體業務,未來樂視體育會用更大力度去加強資源匹配,加強其核心能力;而一些跑得不夠好的業務,如校園足球、培訓等,離樂視體育的核心優勢有一定距離,而且這些業務本身的社會化參與度較高,樂視可能會放一放或者沒有必要繼續做下去。

他同時告訴記者,樂視體育現在對於2018年年底提交上市材料的計劃沒有變化,現在也在尋求多個上市的通道。但在目前這個階段,自己並不希望團隊和員工考慮上市的事情。“這時候我覺得恰恰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應該把我們現在的產品和服務做好,我覺得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去幹的事情,我覺得上市的路徑其實你業務做好了,自然而然整個路徑是非常順的。”

“如果用一句概括:樂視要開始止損了。”一位長期觀察樂視的人士這樣對記者說。

而此前曾參加樂視投資者交流會的深圳榕樹投資總經理翟敬勇對第一財經記者直言,自己己對樂視最大的疑問是:“現實和夢想誰能跑贏誰?”在他看來,樂視需要壯士斷腕,專註於大屏做到極致,而不是把精力鋪在多條燒錢的非上市業務上。

對樂視體育而言,它的競爭者並不算少。包括萬達、阿里、暴風等都已紛紛大量巨頭紛紛布局卡位體育產業。在這背後,根據2014年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其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增加值2萬億元。”體育產業已然成為資本市場又一風口。

此前,阿里體育COO余星宇在被問及與樂視體育生態的不同時,曾對記者評價,“樂視所說的生態圈有它的一個整體布局和思考,並不等於是平臺,但兩者又是有某些共通性的。比如有些公司做手機也做大數據運營,就是一個生態圈,是業務的閉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