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閑置資金不投主業 上市公司紮堆“理財”

近期,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身“理財大軍”,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一邊向股民”伸手要錢”,一邊卻紮堆“理財”。

11月29日,徐家匯(002561.SZ)、迦南科技(300412.SZ)、振芯科技(300101.SZ)、通化東寶(600869.SH)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利用閑置募集資金或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及進展。上市公司表示,合理利用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有助於提高公司自有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為投資者謀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產品,一方面是因為理財產品收益較穩定,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對此,市場中不乏質疑聲,上海一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是企業正常的財務管理,但若有企業置主業於不顧,只“鐘情”理財產品,這也需投資者特別註意,需要長期觀望。

上市公司理財忙

11月29日,徐家匯(002561.SZ)、迦南科技(300412.SZ)、振芯科技(300101.SZ)、通化東寶(600869.SH)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利用閑置募集資金或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及進展。公告顯示,徐家匯、迦南科技、振芯科技、通化東寶分別使用不超過1.6億、1億、1000萬、2億的閑置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近期,上市公司理財潮再起,多家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11月1日至今,共有206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累計認購理財產品動用的資金超過376.71億元。其中,認購理財產品數量最多的上市公司為跨境通(002640.SZ),期間持有了7個理財產品,但是認購金額並不多,合計為4.37億元。而和邦生物(603077.SH)、兆馳股份(002429.SZ)、東華能源(002221.SZ)、易事特(300376.SZ)、商贏環球(600146.SH)則次之,分別持有6個理財產品。

從認購金額來看,不乏動用數十億元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土豪”公司。智度股份(000676.SZ)以合計16億元認購金額居11月份“理財大軍”首位,智度股份分別在11月10日、11月17日、11月22日認購浦發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包括“財富班車1號”、“財富班車2號”。三次認購的金額分別為3億元、5億元、8億元,而預計最低收益率則分別為2.5%、2.5%、2.6%。根據公司公告,三次認購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都是自籌資金。

若論出手力度,智度股份則遠遠比不上此前中國動力(600482.SH)的大手筆。9月14日,中國動力發布公告稱,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投項目正常進行和主營業務發展、保證募集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對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的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投資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投資產品,有效期為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同時,公司和中信銀行北京福碼大廈支行簽署了購買理財產品協議,購買金額為50億元,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20%或3.70%。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動力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僅為94.5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1億元。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備註:2016年數據截至11月29日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風潮由來已久。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2年有24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總計62.34億元。但隨即2013年中,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就上升至286家,總認購金額也達到千億級別。理財風潮愈演愈烈,2016年初截至記者發稿,共有699家上市公司投身理財大軍,總認購金額也高達6050.63億元。

何以如此鐘情理財?

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主業業績下滑情況下,“轉身”把募集資金用來買理財產品。紅蜻蜓(603116.SH)在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9億元,同比減少了16.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5.65萬元,同比減少25.41%。但紅蜻蜓在2016年9月20日發布公告稱,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中國工商銀行保本型法人91天穩利人民幣理財產品”,這並非是紅蜻蜓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早在2015年8月公布上半年營收同比下跌2.6%至14.23億元後,公司就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那上市公司何以如此“鐘情”理財產品,不把閑置資金用到主業經營上去呢?

對於“熱衷”理財的原因,不少上市公司表示:合理利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有助於提高公司自有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為投資者謀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據了解,上市公司閑置資金主要由閑置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組成,閑置募集資金又包括閑置的計劃性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由於超募資金屬於計劃外資金,因此長期處於閑置狀態,而另一類閑置資金是閑置自有資金,是指公司存放於一般賬戶或以現金形式持有的閑置資金。

有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在股市圈來的錢,沒有投資到公司實業發展中,沒有加大實業研發創新的力度,而是轉身購買理財產品,一定程度上使投資者失去了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意義。

對上市公司自有資金的使用,2012年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中指出,上市公司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金管理,其投資的產品須符合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流動性好、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另外,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產品,只要經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獨立董事、監事會、保薦機構發表明確同意意見即可,無須進行股東大會表決。

上海一券商分析人士則表示,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產品,一方面是因為理財產品收益較穩定、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是企業正常的財務管理,但若有企業置主業於不顧,只“鐘情”理財產品,這也需投資者特別註意,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所屬的行業或其自身發展“錢景”不樂觀,需要長期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